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精品,国产精品高清m3u8在线播放,亚洲va国产va欧美va综合,国产一级一片免费播放i,最近中文字幕无吗免费高清,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高清直播,粉色视频在线看免费观看视频,2021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最新資訊:
Duost News
國內 國際 公司 人物 視頻 伊朗華語臺
國內
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回顧

大功至偉袁隆平:我是人民農學家

來源:中國清真網 時間:2007-05-22 點擊: 我來說兩句
    提起袁隆平,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他是赫赫有名的世界‘雜交水稻之父’,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確實,作為在世界上倍受尊重的“雜交水稻之父”,作為“中國最著名的農民”,作為農民兄弟眼中的“米菩薩”,作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可謂是大功至偉。但是,當記者問他怎么看待網民尊稱他為“人民科學家”時,這位77歲的世界科學大師卻謙虛地說:“‘人民科學家’談不上,我只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如果要說什么家,我覺得農學家最合適?!?

    接受記者采訪時,袁隆平堅信,一定能讓自己的“禾下乘涼夢”夢想成真――水稻比高粱還高,稻穗比掃帚還長,稻谷像花生米那樣大,他和他的助手們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z影 新華網記者 朱繼東)

    4月29日,袁隆平在華盛頓正式就任美國科學院院士,這只是他獲得的大大小小無數榮譽中的一個。因為改變世界糧食格局的一個發(fā)明――雜交水稻,他已經獲得過國家特等發(fā)明獎、美國“世界糧食獎”等數十多項國際、國內大獎。但這些獎勵對袁隆平來說“都差不多,沒有高下之分”,他更關心和一直在努力的就是早日讓自己的“禾下乘涼夢”夢想成真――水稻比高粱還高,稻穗比掃帚還長,稻谷像花生米那樣大,他和他的助手們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    

愛提問、好自由的城市學生立志學農扎根農業(yè)    

    5月10日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袁隆平說:“我覺得,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的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種子健康了,我們每個人的事業(yè)才能根深葉茂,枝粗果碩。因此,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不僅要知識多,而且要人品好,不僅要出科技成果,而且要體現科學精神和科學道德。只有這樣,才配當一個科研工作者,也才能當好一個科研工作者?!边@其實是他多年的人生感悟,從一位普通的城市學生到世界農學泰斗,他一路就是這么走過來的。

    1930年9月,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協和醫(yī)院。在兄弟五個中排行老二,小名二毛。1942年初秋,他從重慶市龍門浩小學畢業(yè),進入復興初級中學。在學習中,袁隆平有個特點,就是喜歡思索,愛提問。強烈的求知欲使他學到了不少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并且保持至今,受益終生。

    1943年,袁隆平轉學到博學中學。期間吃的是雜糧飯,點的是桐油燈,一兩個星期才能打一次“牙祭”。但學習還是緊張而有規(guī)律的,早上6點鐘起床,10分鐘后就得洗漱完畢在操場集合做操,這養(yǎng)成了他干事利索、遵守時間的作風。

    1947年,湖北省舉行游泳比賽,袁隆平由于個頭小,沒有被選中。在參賽那天,不服氣的他坐在參賽同學的自行車后面進入了賽場,體育老師發(fā)現他熱情很高才勉強答應讓他去試一試。結果,他出人意料的獲得了漢口賽區(qū)男子100米和400米自由泳第一名。而其他同學無一入選。不久,他又在湖北省里的比賽中又奪得了男子自由泳的兩塊銀牌。從此,他酷愛上了游泳直到今天,不僅鍛煉了身體,還塑就了他百折不撓、勇于搏擊的個性。

    上小學時,一次參觀園藝場時,他對生氣勃勃的花、草、果、木和大自然春華秋實的變化規(guī)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高中畢業(yè),盡管父親袁興烈希望他報考南京的重點大學走“學而優(yōu)則仕”的道路,但19歲的袁隆平仍無返顧地報考并考取了四川重慶相輝學院的農學系,高高興興地跳進了“農門”。

    大學期間,袁隆平主修專業(yè)是遺傳育種學。這一選擇決定了袁隆平的人生軌跡,不僅使他的人生豐富而具有傳奇色彩,中國一位蜚聲世界的科學大師也從此起步。

    但袁隆平對自己的學生生涯卻有著另一種理解。5月10日,袁隆平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風趣而謙遜地說:“我的大學同學說我的愛好應該是‘自由’,特長是‘散漫’。現在聽了這么多的贊揚話,我的壓力不小??!”

    1953年,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yè),被分配到湖南湘西雪峰山麓的湖南省安江農校教書,最初他研究紅薯、西紅柿的育種栽培。就是在這里,袁隆平看到有人餓死在路邊,意識到只有水稻才是農民的救命糧。     

為了讓人民不再挨餓挑戰(zhàn)權威 發(fā)現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在研究雜交水稻的實踐中,袁隆平尊重權威但不迷信權威,敢想敢做敢堅持,相信自己能夠依靠科技的力量和自己的本事自主創(chuàng)新,終于獲得巨大成功。(資料圖片)    

    1960年,天災人禍帶來了全國性的大饑荒,袁隆平和他的學生們也同樣面臨著饑餓的威脅。一天中午,走出校門,他遠遠地看到馬路邊圍了一堆人,走近一看,路邊橫躺著兩具骨瘦如柴的尸體,圍觀的人都臉上堆滿了憂傷。袁隆平目睹了嚴酷的現實,感到了“餓殍”兩個字的刺痛。他深切地體會到什么叫“民以食為天”,他覺得自己應該也必須做點什么。

    當時,米丘林、李森科的“無性雜交”學說――“無性雜交可以改良品種,創(chuàng)造新品種”的傳統(tǒng)論斷壟斷著科學界。袁隆平繼續(xù)做了許多試驗,依然沒有任何頭緒。他開始懷疑“無性雜交”的一貫正確性,決定改變方向,沿著當時被批判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基因和染色體學說進行探索,研究水稻雜交。而在當時,作為自花授粉的水稻被認為根本沒有雜交優(yōu)勢?!皠e人都講我是‘鬼五十七’(長沙方言,意為不務正業(yè)),我也不理?!睆拇耍x無反顧地選定了雜交水稻這道科研課題。

    1960年7月,盛夏的一天,在安江農校實習農場早稻田中,袁隆平像往常一樣下課后挽起褲腿到稻田查看。突然,他發(fā)現了一株植株高大、顆粒飽滿的水稻“鶴立雞群”。他如獲至寶,馬上用布條加以標記,反復觀察,并采集花藥進行鏡檢。

    第二年,他把收獲的種子種下去,結果長出的水稻高的高、矮的矮?!爱敃r我非常失望地坐在田埂上……突然靈感來了,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會出現性狀分離,所以這一定是個天然雜交種!”

    袁隆平馬上想到,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個品種的花粉,就能得到有雜交優(yōu)勢的種子了!但單憑人力不可能大量生產這樣的種子,如果專門培育一種雄花退化的水稻,將其和其他的品種混種在一起,用竹竿一趕花粉就落在雌花上了,就能大量生產雜交稻種了!

    想到這里,袁隆平欣喜若狂,也更加充滿信心。接下來幾年的夏天,水稻揚花吐穗的時候,他都拿著放大鏡,頂著烈日在田間苦苦尋覓。1964年7月5日,他在安江農校實習農場的洞庭早秈稻田中找到一株奇異的“天然雄性不育株”,這是國內首次發(fā)現。經人工授粉,結出了數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的種子。

    1965年7月,又在安江農校附近稻田的南特號、早粳4號、勝利秈等品種中,逐穗檢查14000多個稻穗,連同上年發(fā)現的不育株,共計找到6株。經過連續(xù)兩年春播與翻秋,共有4株繁殖了1~2代。

    1966年2月28日,袁隆平發(fā)表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國科學院主編的《科學通報》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這是他關于雜交水稻的第一篇論文,直擊禁區(qū)。

    今天回想起那一切,袁隆平深有感觸地說:“在研究雜交水稻的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尊重權威但不迷信權威,要多讀書但不能迷信書本,也不能害怕冷嘲熱諷,害怕標新立異。如果老是迷信這個迷信那個,害怕這個害怕那個,那永遠也創(chuàng)不了新,永遠只能跟在別人后面??萍紕?chuàng)新既需要仁者的胸懷、智者的頭腦,更需要勇者的膽識、志者的堅韌。我們就是要敢想敢做敢堅持,相信自己能夠依靠科技的力量和自己的本事自主創(chuàng)新,做科技創(chuàng)新的領跑人,這樣才會取得成功?!?nbsp;   

10年歷經艱辛坎坷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雜交水稻

    

    袁隆平一直是那么樸實、努力,幾十年來從來沒有脫離過生產一線,贏得了中國和世界人民的敬重。圖為他2006年在海南三亞基地業(yè)余與當地農民下象棋。(資料圖片)

    正當袁隆平打算大干一場的時候,文化大革命的暴風雨襲來。造反派把“自由散漫,典型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袁隆平的試驗田攪和得一片狼藉,并準備把他關進“牛棚”。他鄭重地告訴結婚不久的妻子鄧哲要做好分手的準備,但鄧哲的話給了他最大的安慰:“大不了,我和你一起當農民。”這讓他下定決心,再苦再難也要堅持下去。

    1968年5月18日,這是一個袁隆平終生都不會忘記的日子。這一天,他視為自己生命的試驗田里的秧苗竟然全部被人連根拔起,整個試驗田被徹底破壞。事發(fā)后第4天,痛不欲生的袁隆平才在學校的一口廢井里找到殘存的5根秧苗,繼續(xù)堅持試驗。

    袁隆平回顧自己育種走過的路程,總結以往的經驗和教訓,覺得要加快育種步伐,不能只局限于安江與長沙,而要到氣候炎熱的地方去。從1968年起,每年冬天,袁隆平就和助手一起像候鳥一樣趕到海南三亞搞水稻育種。他們把這種與季節(jié)賽跑、追著季節(jié)走的育種方式稱為“南繁”。在路上,他們甚至把珍貴的種子綁在腰上利用體溫催芽。孩子出生、父親病故,他也沒有時間回去看一眼。可做了3000多個實驗,竟都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雖然焦灼和苦悶,但步入了不惑之年的袁隆平從來沒有灰心,更別說放棄。原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黨委書記陳明山多年一直對袁隆平的科研大力支持,他告訴記者:“袁隆平最苦、最難是1970年以前,但他從來沒有消沉過,也沒有抱怨過。即使再多困難也難不倒,這樣的人我還沒有發(fā)現第二個!”

    時間終于到了1971年11月23日,在海南島茫茫野生稻叢里,袁隆平的兩位助手――他的學生李必湖和南紅農場的技術員馮克珊發(fā)現了一株雄花敗育的天然野生稻!袁隆平仔細觀察后,又采集了稻花樣品,放在顯微鏡下進行檢驗,最終確認這確實是一株十分難得的野生稻雄性不育株。鑒于它是一株碘敗型花粉敗育的野生稻,袁隆平當即高興地命名為“野敗”,并向全國育種專家和技術人員通報了他們的最新發(fā)現。

    最令人感動的是,袁隆平他們還把“野敗”材料貢獻出來,組織全國性的攻關。1971年春,湖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成立雜交稻研究協作組,袁隆平調省農業(yè)科學院雜交稻研究協作組工作。1972年3月,國家科委把雜交稻列為全國重點科研項目,組織全國協作攻關。袁隆平將“野敗”材料分發(fā)到全國10多個省、市的30多個科研單位,用了上千個品種與“野敗”進行了上萬個測交和回交轉育的試驗,擴大了選擇概率,加快了三系配套進程……就在這一年,袁隆平選育成了中國第一個應用于生產的不育系二九南1號。

    1973年,在突破了“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基礎上,廣大科技人員廣泛選用長江流域、華南、東南亞、非洲、美洲、歐洲等地的1000多個品種,進行測交篩選,找到了100多個具有恢復能力的品種。43歲的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雜交水稻,將水稻產量從每畝300公斤提高到每畝500公斤以上。當年10月,袁隆平在蘇州召開的全國水稻科研會議上,發(fā)表了《利用“野敗”選育三系的進展》一文,正式宣告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原來有人預言,“三系三系,三代人也搞不成器”。而事實上,袁隆平及其同行們只用了短短3年時間就攻克了雜交水稻這道世界難題。

    從1964年發(fā)現第一株雄性不育株起,到三系配套成功,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里,袁隆平整整熬了10年。他的執(zhí)著、創(chuàng)新,尤其是為了科研事業(yè)和國家利益而不計較個人得失的精神不僅當時感動了很多人。接受記者采訪時,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朱英國教授感慨地說:“沒有袁老師把自己的成果公開,我們大家都不會有今天的成就,我們很多人可能還在餓肚子!”

    深受雜交水稻惠澤的中國農民,用生動而樸實的語言稱頌袁隆平為“當代神農”或“米菩薩”。5月13日,湘潭縣泉塘子鎮(zhèn)超級雜交稻示范基地――我國第一個超級雜交稻示范基地,中央新聞單位袁隆平事跡采訪團一走進這里,村民便自發(fā)放起鞭炮。村民李希明說:“記者同志啊,你們來采訪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我們打心里高興。你們要多宣傳袁院士的雜交稻,他可是我們的米菩薩、米財神!”更有農民一遍遍感激地說“解決中國吃飯問題‘一靠鄧小平,二靠袁隆平’,袁老師是我們農民的大恩人!”     

“雜交水稻之父”贏得世界敬重更造福世界

    

    從1981年6月獲國內第一個特等發(fā)明獎開始,袁隆平至盡已經獲得數十項國際國內大獎,在世界上享受很高聲譽。圖為他1993年獲美國菲因斯特基金“拯救饑餓獎”。(攝影 新華網記者 朱繼東)

    1979年4月,袁隆平首次走出國門,赴國際水稻研究所的所在地――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市遠郊的洛斯巴洛斯鎮(zhèn)――參加一次重要的國際水稻科研會議。這次會議有20多個國家的200多名科學家參加。同行的中國水稻專家共4人,袁隆平是應邀在會議上宣讀了他用英文寫的《中國雜交水稻育種》的論文并即席答辯,與會者一致公認中國雜交水稻研究處于領先地位。

    1981年6月6日,袁隆平和秈型雜交水稻獲國內第一個特等發(fā)明獎。這不僅在國內引起轟動,也引起了世界的極大關注。

    袁隆平在國際水稻領域首次亮相后的第三年――1982年的秋天,國際水稻研究所召開的又一次學術討論會上,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斯瓦米納森先生莊重地引領袁隆平走向主席臺。同時,投影機在屏幕上打出了袁隆平的巨幅頭像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英文字幕。頓時會場為之歡聲雷動,來自世界各國不同膚色的學者和專家一致起立,向袁隆平鼓掌致意。

    曾擔任過印度的農業(yè)部長的斯瓦米納森也是著名的水稻專家,他在發(fā)言中說:“今天,我十分榮幸地在這里向你們鄭重介紹我的偉大的朋友、杰出的中國科學家、我們國際水稻研究所的特邀客座研究員――袁隆平先生!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是當之無愧的!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世界帶來了福音!”

    這次會議期間,菲律賓報紙頭版刊登了袁隆平的照片和“雜交水稻之父”的大字標題。從此,袁隆平在國內和國際上贏得了當之無愧的“雜交水稻之父”的稱號,這也是袁隆平非常珍惜的一個榮譽。

    1985年10月15日,袁隆平首次獲國際大獎: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金質獎章和榮譽證書。

    1986年10月,國際水稻研究所和湖南省科委、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聯合在長沙舉辦了世界首屆雜交水稻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世界20多個國家的專家共200多人參加了這次盛會。袁隆平作了題為《雜交水稻研究與發(fā)展現狀》的學術報告,提出了今后雜交水稻發(fā)展的戰(zhàn)略設想:通過“三系法”過渡到“兩系法”,再向“一系法”發(fā)展。這一新穎的設想,讓與會的代表深受鼓舞。

    后來,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還舉辦了多期雜交水稻國際培訓班,為印度、越南等國家培養(yǎng)了一批雜交水稻的專業(yè)人才。從1981年至今,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等機構共舉辦了20多期國際雜交水稻培訓班,培訓了來自30多個國家的500多名科技人員。袁隆平也先后應邀前往菲律賓、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德國、埃及、澳大利亞等國家傳授技術,讓世界各地的人們分享豐收的喜悅。

    在中國的幫助下,越南和印度的雜交水稻發(fā)展很快,已應用于生產。2004年越南種植雜交水稻65萬公頃,印度為56萬公頃,并取得了比當地良種每公頃增產1.5~2.5噸的效果……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袁隆平帶給他們的惠澤,很多人在告別饑餓的同時記住了袁隆平!1999年,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袁隆平星”,這顆小行星從此在浩瀚的宇宙中閃爍翱翔。    

搞科研如同跳高 從三系雜交水稻到兩系再到超級稻

    雖然被全世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但袁隆平一直沒有驕傲,更沒有止步……他至今還在更高的目標而不懈努力。(攝影 新華網記者 朱繼東)

    三系雜交水稻取得的成就舉世贊嘆,袁隆平被全世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沒有驕傲,更沒有止步,他感到三系法雖然大幅度地增產,但也存在著配組不自由、種子生產環(huán)節(jié)多等不足,他決心開展新的攻關,提出了育種方法從三系向兩系再向一系邁進的戰(zhàn)略設想……前進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止。

    從三系向兩系是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有好心人勸袁隆平:“你已成了著名科學家,萬一搞砸了,豈不壞了名聲?”他卻回答:“搞科研如同跳高,跳過一個高度,又有新的高度在等你。要是不跳,早晚要落在后頭;即使跳不過,也可為后人積累經驗,個人的榮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1984年6月15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袁隆平任中心主任。同年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1987年,兩系法研究被列為國家“863”計劃項目,袁隆平出任責任專家,主持全國16個單位協作攻關。

    1995年,兩系法雜交水稻大面積生產應用,到2000年全國累計推廣面積達5000萬畝,平均產量比三系增長5%-10%,續(xù)寫了“東方魔稻”的新篇章。

    當全國農業(yè)界的興奮還沒有離開兩系法,袁隆平又提出了更高的奮斗目標――研究超級雜交稻?!俺壍居媱潯庇址Q水稻超高產育種計劃,最早是由日本人于1980年提出實施的。日本計劃用15年的時間,育成單產達到12噸/公頃的超高產水稻品種。1989年,國際水稻研究所提出培育“超級水稻”并定名為“新株型育種計劃”,計劃于2000年育成產量12噸/公頃的超級稻。此后,世界各水稻生產國競相追隨,提出并實施自己的“超級稻計劃”。但由于技術路線選擇失當,均未達到預期的目標。

    1996年,中國農業(yè)部制定了“中國超級稻計劃”。袁隆平把塑造優(yōu)良的株葉型與雜種優(yōu)勢有機結合起來,提出了旨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超高產雜交水稻選育技術路線。1998年,這一項目受到國務院的高度重視,獲總理基金1000萬元資助,同時也被列入國家“863”計劃。

    經過5年的攻關,袁隆平終于在2000年達到了農業(yè)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標――共有數十個百畝片和數個千畝片畝產700公斤以上。他的超級雜交稻研究論文再一次在國際水稻學術會議上引起轟動,各國專家紛紛向他表示祝賀:“中國人了不起!”

    2004年,超級雜交稻又達到“中國超級稻計劃”的第二期產量指標――畝產800公斤以上。目前,袁隆平畝產900公斤的第三期超級雜交稻已立項并啟動,計劃于2010年達標。同時,他提出了“種三產四”的豐產工程,即種三畝超級雜交稻,產出現有四畝地的糧食總產。5月11日,袁隆平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心中還有兩個心愿要實現:“一是要在5年時間里實現6000萬畝地產出8000萬畝地的糧食,為國家節(jié)省2000萬畝土地。二是要把雜交水稻推向國外,從現在的3000萬畝擴大到2億畝,增產的糧食要多養(yǎng)活1億人口?!?

    但袁隆平的目標遠不止這些,他第四期目標就是平均畝產1000公斤?!澳莻€每畝1000多公斤產量的稻田,氣勢磅礴?。∥夜芩小俨嫉尽?!”并且,他告訴記者,按照理論產量打個對折,長沙地區(qū)一季稻的最高產量應該可以達到1500公斤,“我對實現這個目標也很有信心!”     

我的錢夠花就行 再多的榮譽都屬于祖國

    在很多人眼中,袁隆平是一位樸實、可愛、可敬的老人。讓人感覺是那么親切,無聲地感動著我們的靈魂。(攝影 新華網記者 朱繼東)  

    袁隆平出名以后,尤其是隆平高科股市上市以后,在一些人眼里,袁隆平很有錢!一份頗具權威的評估機構報告也稱,袁隆平的身價為一千多億。但事實上,他每個月的全部收入連工資和補貼加起來總共4000多元錢的樣子。他樂呵呵地說,這些收入不低了,夠我花的了。袁隆平對于金錢的觀點,一是不吝嗇,二是不奢侈。在他看來,金錢的多少,無非是一個數字?!板X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沒有錢,飯都吃不上,是不能生存的。但錢夠一般日常生活開銷,再小有積蓄就行了,對錢不能看得太重?!?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湖南省農科院的人都知道,袁隆平穿著很隨便,一點也不講究……他穿的最貴的西裝不會超過800元,買皮鞋不會超過200塊錢。并且,他有一個“怪癖”――專挑便宜貨買,價錢高的東西他不感興趣。有一天,他與夫人鄧哲逛商場,看到貨柜里有打折到10塊錢一件的襯衫,一口氣買了10多件,“這樣的襯衣好,下田的時候穿起來方便,不用擔心弄臟了。”

    作為全國政協常委、湖南省政協副主席,袁隆平可以坐頭等艙,但他從來都是買經濟艙的票。有一次,買機票的同志考慮他工作連軸轉了幾天,為了讓他在飛機上休息得舒適一點,就買了頭等艙的票。登機前,他才發(fā)現是頭等艙,硬逼著送行的秘書退掉頭等艙,換了經濟艙。

    向來對自己很“小氣”的袁隆平對別人卻一直樂于盡全力幫助他人。他是博士生導師,帶過許多博士生,其中有一個是從農村來的,家里生活較困難,有一次,這位學生打電話給他,說是父親病重住院,急需用錢,他十分同情,從自己的工資收入中給那個學生寄去了兩千塊錢。

    并且,他幾乎將在國際上獲得的所有大獎的獎金都捐贈給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農業(yè)科技獎勵基金會,以表彰和扶掖對農業(yè)科研有貢獻的人。1981年,袁隆平獲得了我國第一個,也是迄唯一一個特等發(fā)明獎,得了10萬元獎金。生活并不富裕的袁隆平回來后自己卻只留了5000元,其它都分給同事、同行了。此外,他還將所獲的12.5萬美元世界糧食獎的獎金,捐贈給了由他發(fā)起成立的科技獎勵基金會……此外,他還出資捐助過教育事業(yè)、慈善事業(yè)。

    有人這樣評價袁隆平:“學者和平民之間,隔著一片蒼翠的原野,如果學者穿越這片原野,他就會成為一位圣賢?!眹H上這樣評論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中國雜交水稻是在脫離了西方這個所謂農業(yè)科學源頭的情況下,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項成果,而袁隆平給中國解決貧困與饑餓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他增產的糧食實質上降低了人口增長率,他在農業(yè)科學的成就擊敗了饑餓的威脅,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豐衣足食的世界!”

    但談起自己獲得過得那么多榮譽,袁隆平卻總是說:“榮譽不屬于我個人,屬于整個中國!”他給記者講一個故事:“1997年8月,我去墨西哥參加作物遺傳與雜種優(yōu)勢利用的國際討論會,并被授予先驅科學家榮譽稱號。這次會議有60多個國家的600多位科學家參加,其中12位是中國人。我因為簽證的關系,遲去了兩天,在舉行儀式的頭一天下午才到。我到了后,其他同胞喜出望外地說,袁老師你終于來了,這下我們的地位就提高了。因為在5名被授予先驅科學家稱號的人之中,其余4名都是美國人,我也感到很自豪。那一刻,我深深體會到,榮譽不屬于我個人,屬于整個中國!”

    袁隆平冷靜地看待榮與辱在湖南已經傳為美談。袁隆平的科研成果在生產實踐中產生了令世界矚目的巨大效益,且在國際上獲得了廣泛承認和各種榮譽,湖南省人民政府于1991年5月鄭重地推薦他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院士)候選人。但這年新增了34位生物學部委員,袁隆平卻榜上無名。

    199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再次申報推薦,袁隆平仍然沒有評上院士。這個結果讓人在國內外引起震動,有報道認為:“袁隆平評不上院士比評上引起的震動更大?!钡∑綄Υ吮б回灥某搼B(tài)度,他平靜地說:“我沒當選為院士,說明我的水平低。再說我搞雜交水稻研究,也不是為了評院士”。

    但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袁隆平,世界也不會忘記他。在兩次推薦袁隆平參評院士都落選的情況下,湖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于1992年9月15日授予袁隆平“功勛科學家”的榮譽稱號,并在長沙舉行了隆重的授勛儀式……1995年5月,袁隆平終于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今年2月初,網友、專家攜手評選的“新四大發(fā)明”名單出爐,“雜交水稻”、“漢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復方蒿甲醚”最終入選,并且“雜交水稻”以最高票當選。5月9日,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就袁隆平事跡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有人說他的超級雜交水稻可以和中國的四大發(fā)明相比,我認為這毫不過分?!?

    在很多人眼中,袁隆平是一位樸實、可愛、可敬的老人。5月11日,下午六點,在省農科院的排球場上,袁隆平、鄧哲夫婦在一起打老齡排球。我了解到,每天打半個小時排球,是這位77歲老人的必修課。打球的都是爺爺、奶奶級別的選手。袁隆平動作標準、扣殺有力,表現得很專業(yè)、執(zhí)著。只要他參加時,廝殺最為激烈,他還常常為站位和同伴爭論幾句。聽到記者夸獎他球打得好,喜愛運動的袁隆平十分開心。他指著一張近照――照片里的他剛參加完游泳比賽,精瘦但健碩的身體絲毫不見老態(tài),有些得意地說:“看看我還神氣不?農科院兩千多職工游泳比賽,我連續(xù)三年都是冠軍……我有70多歲的年齡,50多歲的身體,30多歲的心態(tài),20多歲的肌肉彈性!”

    2002年2月26日,袁隆平應邀到武漢市矯口區(qū)與中小學生面對面交流。一個中學生說,他看到過一篇報道,說袁院士累倒在稻田里還不放棄研究,非常敬仰。袁隆平連忙澄清:“一定不要受到誤導,累倒還工作不值得提倡。身體才是最重要的。另外,我也從來沒有在農田里累倒過……”他的話讓人們看到了一位更真實、可敬的袁隆平,更贏得了長時間經久不息的掌聲。

    采訪中,我們感慨地說,袁隆平宛若深秋的葉片,阻不住地紅透了,花了眼睛,白了頭發(fā),紅土地賜予他的古銅色的皮膚也慢慢地被時光雕刻上了皺褶。然而,他一顆奮進的心,永無休止的拼搏精神卻一如既往。事實確實如此,我們祝愿也相信他會永遠如此!

分享: 更多
點擊排行
人氣排行
圖片甄選
京ICP備11021200號 本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可轉載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權歸北京中清色倆目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