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爾克孜”是民族自稱,其含義有多種解釋:“四十個部落”、“四十個姑娘”、“山里放牧人”或“草原人”等。
柯爾克孜族多數(shù)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在烏什、阿克蘇、莎東、英吉沙、塔什庫爾干等地,還有一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富??h。人口14萬(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柯爾克孜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柯爾克孜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乞普察克語支。原有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chǔ)的文字,新中國成立后設(shè)計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chǔ)的新文字。有的地區(qū)也通用維吾爾文和哈薩克文。
信奉伊斯蘭教,也有一部分信仰喇嘛教。
柯爾克孜族主要經(jīng)營牧業(yè),兼營農(nóng)業(yè)和以畜產(chǎn)品加工為主的手工業(yè)。他們的衣食起居具有游牧生活方式的特點。飲食主要為奶制品和牛、羊、馬、駱駝等肉類食品,輔以面食。
柯爾克孜族至今仍喜歡紅色,衣帽、服飾民族手工藝品等也多用紅色裝飾。
日常食俗 一日三餐,除早餐為馕和茶或奶茶外,中餐和晚餐多以面食、馬、牛、羊肉為主;在農(nóng)區(qū)以糧為主食,但肉類仍占有很大比重。糧食大都用來磨面做馕、面條、奶皮面片及“烏麻什”(用麥面或青稞面做成的稀粥)、“庫依馬克”(油餅)、“包爾騷”(油餜、“巧巴拉”(餛飩)等。制作面食時常用皮制的搟面布。也用奶和米制成一種叫“西仁古魯西”(奶油甜米飯)的食品。受其他民族影響,涼面、油塔子、包子和抓飯等也已常見。日常蔬菜不多,品種不少,僅洋芋(土豆)、圓白菜、洋蔥較為常見,并且很少與肉類一起成菜。很多肉類以做成手抓羊肉、烤肉(塔西哈拉克)為主。其次大都做成獨具特色的灌肺(庫衣安吾普闊)、灌腸(貝吉)、油炒肉(庫爾達(dá)克)、肉湯(騷爾泡)等。奶和奶制品在柯爾克孜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最常見的有馬奶、牛奶和奶皮、奶油、酸奶(濃、稀酸奶)、奶饸等。在農(nóng)村和山區(qū),過去用餐時都使用木制餐具,現(xiàn)在大都被瓷器所替代。平時喜用青稞、麥子或糜子發(fā)酵制成的一種名牙爾瑪?shù)娘嬃巷嬘?,柯克孜族好飲茯茶,煮沸后加奶和食鹽。
節(jié)慶、禮儀食俗 柯爾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節(jié)日是諾若孜節(jié),按柯爾克孜族的歷法,新月每出現(xiàn)一次為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每年第一個月出現(xiàn)時即過諾若孜節(jié)。類似于漢族的春節(jié),屆時家家戶戶都要把好飯好菜擺好,以示慶祝,并且還要用小麥、青稞等七種以上的糧食做成一種名為“克缺”的食品,預(yù)祝在新的一年里飯食豐盛??聽柨俗巫鍌鹘y(tǒng)的結(jié)婚儀式是在女方家里進(jìn)行。結(jié)婚的前一天,新郎要帶著宰好的羊或其他牲畜,由親戚、伴郎等人陪同,騎馬送到女方的家里;婚禮前,女方家也要宰牲畜,擺筵席招待親朋好友??聽柨俗巫搴每?,凡有來客,不論相識與否,都要熱情招待并拿出最好的食品待客。在請客人吃羊肉時,先請客人吃羊尾巴油,然后再吃胛骨和羊頭肉,尤以羊頭肉待客為尊??腿嗽诔匀馇?,要先取出一些分給主人家的婦女和小孩,在吃其他食品時,擺在桌上的盤里要留一部分不要吃光,以表示主人招待的豐盛。如吃不完,切忌將剩菜剩飯倒在地上,在客人使用的餐具里,不能剩下殘羹剩飯,這一禁忌不僅非穆斯林的客人要切記,就是穆斯林的客人也不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