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 | 注冊 | 登陸 |
中國是文化資源大國,但并不是文化軟實力強國。特別是針對阿拉伯國家,由于傳播文化的平臺和產品數量少,加之文化產品的供給與阿拉伯受眾的需求存在差異,中國文化還沒有在阿拉伯國家形成足夠的影響力。對此,中國應加快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chuàng)新,推動文化產業(yè)做大做強,在大力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更加注重對現當代文化的整理和弘揚,并著力加強對阿拉伯受眾的研究,促進供給與需求的對接。
阿拉伯國家在國際政治、經濟、能源、安全等領域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對中國順利實現“和平發(fā)展”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近年來,雖然中阿關系總體發(fā)展順利,但也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其中包括:在西方主導中東事務以及傳統(tǒng)國際關系準則醞釀重大變化的情況下,中國如何向阿拉伯民眾解釋好中國外交政策所包含的邏輯和道德?在中阿關系主要建立在利益認同的情況下,雙方如何建立更深層的價值認同?在“中國威脅論”“中國責任論”尚有不小生存空間的情況下,如何使阿拉伯民眾更加理解、支持中國的和平發(fā)展道路?
要解決這些問題僅靠政府外交是不夠的,還必須充分發(fā)揮“文化軟實中國在阿拉伯國家的文化力”的作用。中國雖然是一個文化資源大國,卻并不是一個文化軟實力強國,中國在阿拉伯國家的文化軟實力還存在著明顯的局限與不足。
中國對阿拉伯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存在局限與不足
在阿拉伯國家傳播中國文化的產品和平臺較少
目前,中國還沒有將豐富的文化資源轉化為切實可用的軟實力,中國對阿拉伯國家傳播文化的平臺和渠道還很匱乏,真正展現中國文化和價值觀的核心文化產品數量還很有限。
孔子學院是中國推廣漢語和傳播文化的重要平臺,國內外機構合作是其主要運作方式。由于外方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的需求是開辦孔子學院的前提,因此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孔子學院的數量和運行質量可被視為衡量中國文化影響力的重要指標之一。目前,中國已與近100個國家合作建立了700多所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但相比其他地區(qū),中國在阿拉伯國家建立的孔子學院或孔子課堂還非常少,22個阿拉伯國家中只在7個國家建立了9所,占孔子學院總數的1.3%。
阿拉伯國家孔子學院數量較少的現實說明阿拉伯國家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的需求還較低,中國文化對阿拉伯人的吸引力還相對有限。另外,即便是開設了孔子學院的國家,也不能高估文化的作用,因為中阿日益緊密的經貿關系往往是這些國家出現漢語熱的主要動因。筆者通過對埃及、約旦、蘇丹、阿聯酋等國學生的調查發(fā)現,大多數阿拉伯人學習漢語的初衷是良好的工作機會而非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另外,文化上的戒備心理也是部分阿拉伯國家對開辦孔院熱情不高的重要因素。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國家在很大程度上將孔子視為偶像崇拜,擔心儒學中包含的宗教色彩以及孔子學院的政府背景會帶來文化滲透,從而威脅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主導地位。
近年來,相關部門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通過設立“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中國文化著作翻譯出版工程”等項目資助更多承載中國文化的圖書走向世界。國際合作項目也開始起步,例如,2009年12月,外文局與阿拉伯思想基金會簽署了“‘同一文明’中阿翻譯出版合作項目協議”;2010年5月,新聞出版總署和阿拉伯國家聯盟簽署了“中阿典籍互譯出版工程合作備忘錄”;2011年1月,黃河出版?zhèn)髅郊瘓F與埃及出版商協會簽署“圖書翻譯出版及文化項目合作協議”等。這些工作無疑將在未來有力地推動中阿雙方在圖書方面的交流,加強雙方的相互了解。
但從現有情況看,中國對阿拉伯國家的圖書版權輸出和實物出口數量都極少,即便是外宣圖書,阿語版也少得可憐。以隸屬于國務院新聞辦、以制作外宣品為主要職能的五洲傳播出版社為例,近年來,該出版社翻譯出版了一大批的外宣圖書,其中包括基本國情、中國文化、中外關系、中外文化交流、經濟中國、外國人看中國等多個系列,總數達到300余種,但其中阿語版圖書不足10%。尤其令人遺憾的是,從阿拉伯民眾對新疆“7·5”事件的反應看,大部分阿拉伯人對中國國情和民族宗教政策缺乏基本了解,對不少重要問題持有偏見和誤解。然而除《新疆的招商引資政策》外,關于新疆民族、宗教、歷史、文化的外宣圖書均沒有阿語版。由此可見,由于數量少,加之缺少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作品,圖書在增進阿拉伯國家對中國了解、傳播中國文化方面的作用還沒有發(fā)揮出來。
影視作品不僅僅是一般的文化消費品,它還可以潛移默化地傳播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理念,因此被視為重要的軟實力手段。在阿拉伯國家,美國影視作品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盡管阿拉伯人有較強的反美情緒,但他們同時也癡迷于美國影視作品所反映的西方生活方式和自由主義精神。近年來,“韓流”開始風靡中東,韓國向阿拉伯國家出口了《冬日戀歌》《大長今》等一大批電視劇版權,韓國文化通過電視劇開始被阿拉伯民眾所熟知和喜愛。
與此相比,中國影視作品在阿拉伯國家可謂難覓其蹤。雖然成龍、李連杰主演的一些影片能夠在部分阿拉伯國家的影視頻道中出現,但這些影片往往由好萊塢制作和推廣,語言、情節(jié)、價值觀都是西方的,因此只能被認為是具有中國元素的美國電影。通過多方查閱,中國電影、電視劇還沒有以 版權輸出的方式在阿拉伯國家上映。目前,中國影視作品走進阿拉伯國家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參加開羅電影節(jié)、迪拜電影節(jié)、大馬士革電影節(jié)等區(qū)域性電影節(jié)的展播活動;二是在一些國家舉辦的中國文化節(jié)上進行影視作品展播;三是通過中央電視臺阿拉伯語頻道播出影視作品。前兩種方式都屬于小眾方式,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第三種方式具備較大潛力,但由于目前央視阿語頻道的認知度較低,語言制作水平有限,且片源受限,所以效果還不好。在沒有大規(guī)模商業(yè)運作的情況下,中國影視作品在阿拉伯國家無法形成影響力。
中國的文藝團體目前主要在政府文化交流的層面上走進阿拉伯國家。東方歌舞團、新疆歌舞團等藝術團體的演出主要是配合高層領導人出訪、中阿合作論壇框架下的高層會議和文化節(jié)等,這種演出水平高、層次高,但受眾范圍小,普通民眾很難有機會接觸。近兩年來國內的一些演出團體開始嘗試在阿拉伯國家進行商業(yè)演出,例如在2010年,四川德陽雜技團赴阿聯酋商演,江西雜技團參加利比亞商演,殘疾人藝術團赴阿曼、科威特商演等。這些演出在當地都獲得了好評,但由于剛剛起步,還遠沒有形成規(guī)模效應。
一國吸引外國留學生的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該國文化的吸引力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水平,同時一國的文化影響力又可以借助留學生的輻射作用得到進一步提升。目前,來華留學的阿拉伯學生主要是政府間教育協議框架下數量有限的公費留學生,自費留學生還非常少。2010年,馬里蘭大學和佐格比聯合進行的阿拉伯民調顯示,只有2%的受訪對象愿將中國列為留學目的地,這個數據在大國中排倒數第二,只略高于俄羅斯的1%。2010年5月,中國8所著名高校參加了中東地區(qū)最大的教育展——迪拜國際教育展,與歐美大學受到熱捧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中國各大學的展位前門可羅雀,沒有招收到一名學生。
綜上,中國在阿拉伯國家傳播文化的平臺和核心文化產品數量較少,成效有限。這也可以通過阿拉伯官員在“中阿文化高層圓桌會議”上的發(fā)言予以佐證,如敘利亞駐華大使穆罕默德·海依爾·瓦迪認為,“目前,在阿拉伯的書店、圖書館中,還很少能找到有關中國文化的書籍,而在阿拉伯國家和中國的電視臺,反映阿中文化的節(jié)目也還不多?!奔s旦文化大臣阿迪勒·圖維斯表示,“通過電影、旅游以及對文學、詩歌和哲學作品的翻譯,可以推動文化交流。但是,阿拉伯人民很少能在電視上看到中國影視節(jié)目,也很少看到介紹有關中國文化、文明、工業(yè)發(fā)展及中國在當代世界貿易活動中獨特地位的電視節(jié)目?!笨傊?,文化影響力是在主客體之間的互動中產生的,如果承載文化的產品和平臺數量少,那么必然會影響主客體之間的互動,進而無法提升文化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