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學創(chuàng)建于1950年8月,座落在中國古絲綢之路重鎮(zhèn)蘭州市,直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西北民族大學包括校本部和榆中兩個校區(qū),占地1800畝,在校生18000多人,教職工1183人,專任教師800余人,具有高級職稱的342人,圖書館藏書150萬余冊。建校以來,學校堅持“立足西北,面向全國,辦出特色,服務民族”的辦學宗旨,先后培養(yǎng)各類專業(yè)人才8萬余人,為民族地區(qū)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經過50多年的發(fā)展,學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博士研究生教育、碩士研究生教育、預科教育、職業(yè)技術教育、留學生教育等多層次協(xié)調發(fā)展的辦學格局,擁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是一所優(yōu)勢和特色比較鮮明的多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大學。
學校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yī)學、管理學等11個學科門類的47個本科專業(yè),31個碩士點,中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博士點。
現(xiàn)設有經濟管理學院、語言文化傳播學院、外國語學院、音樂舞蹈學院、美術學院、電氣工程技術學院、土木工程學院、醫(yī)學院、藏語言文化學院、蒙古語言文化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法學院、社會人類學?民俗學院、計算機工程與信息學院、化工學院、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現(xiàn)代教育技術學院、體育學院、預科部、兩課部、繼續(xù)教育與職業(yè)教育學院等21教學單位;設有實驗中心、計算中心、網絡中心;設有中國民族信息技術研究院、格薩爾研究院、海外民族文獻研究所、伊斯蘭文化研究所4個獨立建制的科研院所;設有西北藏學研究所、西蒙古文化研究所、動物生產研究所、維吾爾語言文化研究所、民族文化研究所等11個系所合一的研究所;建有40個實驗室。
學校編輯出版《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西北民族研究》、《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研版)、《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藏文版)、《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蒙文版)等學術刊物。其中,《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連續(xù)兩次被評為第全國百強社科學報,《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藏文版)為全國優(yōu)秀學報,《西北民族研究》為國家級核心期刊, Ulrich’s國際期刊指南刊物,甘肅省一級名牌期刊。
學校在科學研究方面,注重發(fā)揮特色和優(yōu)勢。2000年以來,學校承擔重點科研項目150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社科基金20項,其中,國家“863”計劃兩個。承擔國家部委項目50項,地方政府下達科研項目32項,另有教育部社科研究重大課題子項目3項,清華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發(fā)課題1項。出版專著300余部,發(fā)表論文6000余篇,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獎勵3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省部級獎勵97項,其它科研獎勵74項。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少數(shù)民族經濟、歷史文化學、民俗學、宗教學等優(yōu)勢領域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藏族史詩《格薩爾》的搜集、整理、翻譯和研究,在全國一直處于領先水平。藏漢信息技術研究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獲得成果數(shù)十項,其中《藏漢雙語信息處理系統(tǒng)》獲199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藏文視窗平臺、字處理軟件和藏文網站》獲2001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并在互聯(lián)網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藏文網站,得到了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學校在應用領域的研究得到拓展,同時大力推進科研成果的轉化,開發(fā)了“尕里巴牛犢血清系列產品”的系列產品,并與美國Hyclong公司合作,成立的中美合資蘭州民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甘肅地區(qū)高等院校成立的第一家合資企業(yè),也是一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好的企業(yè)。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的原則,積極擴大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后同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蒙古、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馬來西亞、以及香港、澳門、臺灣等數(shù)十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和協(xié)作關系,開辟了國際合作培養(yǎng)人才的渠道。同英國海外發(fā)展署開展了英語師資培訓合作項目,成立了“西北少數(shù)民族英語師資培訓中心”;與英國愛德愛克斯爾基金會合作,成立了“倫敦英語考試中心”。先后從英國、美國、阿根廷、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等十余個國家聘請了70多位外籍教師和外國文教專家。成功地舉辦了第四、第六屆國際格薩爾學術會議、亞洲聚合物反應與精細高分子研討會、絲綢之路與西北少數(shù)民族國際學術研討會等數(shù)次國際會議。已先后接收了400多名來自美、英、日、哈薩克斯坦、韓國、蒙古等1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留學生。
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西北民族大學的成長和發(fā)展給與高度重視和極大關懷。朱德、董必武、彭德懷、陳毅、鄧小平、李維漢、習仲勛、班禪額爾德尼?卻吉堅贊、賽福鼎?艾則孜、李鐵映、費孝通、司馬義?艾買提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來學校視察指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