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水,位于南寧北面36公里的武鳴縣城西南城區(qū)。靈水又名“靈源”。當?shù)貕鸭胰擞纸兴?ldquo;靈犀”。其湖面不寬,約29333平方米;其水也不深,僅2至3米。傳說曾有群龍到此嬉游,以“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而得名“靈水”。又說此湖“昔有靈犀出岸,頂有光彩”,故武鳴壯話叫它“靈犀”(當?shù)貕颜Z“靈犀”諧音“靈細”)。
靈水岸邊怪石嶙峋,群泉競涌。其中較大的九股清泉波急浪湍,人稱“龍津吐碧”。新中國成立初期,武鳴高中遷校于此,筆者隨校搬遷,得以在這里盡情享受它詩畫般的旖旎風光。課余常漫步湖道上,小憩于亭臺間,看泉流奔涌,聽泉淙淙,欣賞“九龍噴水”的氣勢,“龍衣疊彩”的詩情,“蟹山日影”的瑰麗,“狼牙突兀”的崢嶸,還有觀魚臺下魚群趕集的妙趣和金銀窩里清濁分明的寓意。湖心有兩處涌泉鼓如傘篷。我輩學子,常于夏夜晚自習后,入潭俯仰于“傘篷”間,望明月中天,聽遠處“壯歡”悅耳。待周身舒爽,方回寢室納夢。
靈水有三大特點:一是澄碧清澈。魚翔水中,影投水底,魚動影移,歷歷可數(shù)。詩曰:“澄澄此一方,清可鑒毫發(fā)。”夏日洪澇,諸水皆濁,惟靈水獨清。二是夏涼冬暖。靈水終年恒溫23攝氏度,酷暑“塵情至此滌,漸覺涼侵肌”;寒冬“入潭游片刻,心舒暖三春”。三是不涸不溢。靈水四季流量保持每秒4150公升。冬春河淺溪竭,靈水水位仍恒定不變。
有關(guān)資料說,靈水屬埋藏型巖溶地下水。水源來自大明山,經(jīng)長途潛流和多層過濾,到這里后灌入一個彎管狀的大溶洞,然后,從彎管另一端的漏洞縫隙冒出,形成靈水。這就是靈水恒清、恒溫和恒量三大特點的成因。
歷代騷客詠贊靈水詩作頗多。明武緣人劉士登有詩云:“靈水妙流通,澄清本化工。游魚看出沒,怪石影玲瓏。勝日攜詩友,晴江下釣筒。輕舟浮水面,恍在太虛中。”假日到靈水泛舟、觀魚、垂釣,實乃消閑快事一樁。明武緣人陳發(fā)勇又曰:“見說泉源出大明,螢螢人在鏡中行。任投瓦礫成金碧,不信丹青水底生。”詩人把靈水描繪得畫一般的美,還譽之為“水底丹青”,真是妙不可言。
元代之前,武緣(武鳴舊稱)縣治所在近今雙橋鎮(zhèn)蘇宮村,距靈水18公里,中間隔條武鳴河。古代武緣徑荒人稀,舟筏粗陋,去靈水的人不多,直到明洪武元年(1368年)武緣縣治遷到今武鳴縣城,靈水游客才多了起來。清末版《武緣縣志》收錄吟詠靈水詩100余首,最早詠贊靈水的是明萬歷年間,邑令鄭學醇的《初至靈水》。他寫道:“太華神所擘,龍門禹初鑿,未若茲靈源。”說太華奇峰和龍門湍流等名勝也不及靈水美,鄭公此言當屬過譽。不過經(jīng)他這番溢美,靈水從此為世人所好。改革開放以來,此處更是四季游人不斷,炎夏季節(jié)尤多。至今,靈水公園已接待來自50多個國家的游客。正是:莫道壯鄉(xiāng)炎暑地,此中能有四時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