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定橋又稱鐵索橋,位于四川省瀘定縣境內??滴跛氖哪辏?705年)動工興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瀘定橋竣工之際,康熙皇帝親自為該橋題寫“瀘定橋”橋名。
瀘定橋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最長的一座橋梁。橋體為鐵索懸橋,由條石砌成的東西橋臺和13根橫亙的鐵索組成,其中9根作底索,上鋪橋板,其余4根均分兩邊作扶手。橋長101.67米,寬 3米。東橋頭臺枯水位高14.7米。東西橋頭臺內各有一口落井,內埋與橋身平行的鐵制地龍樁,其下各橫臥一根鐵鑄臥龍樁。鐵索通過東西橋頭臺,用鑼鍋絆固定在臥龍樁上。東西橋頭臺上各建有木結構橋亭 1座。踏上橋面,整個橋身起伏蕩漾,如泛輕舟。
橋東立有清康熙《御制瀘定橋碑》,記述建橋始末。瀘定橋以鐵構件為主,13根鐵索由 12164個鐵制扣環(huán)連結而成,重約21噸。瀘定橋建成以來,曾遭到數(shù)次嚴重破壞。每次損壞后,均得到較快修復。
1961年,瀘定橋被國務院首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6~1979年對瀘定橋進行徹底維修。現(xiàn)設有瀘定橋文物管理所和革命文物陳列館
1935年5月29日清晨,紅軍先遣部隊紅一軍團二師四團飛速趕到瀘定,占領西橋頭。下午四點,團長王開湘、政委楊成武親臨橋頭指揮,向敵人發(fā)起總攻,二連連長廖大珠、政治指導員王海云率二十二勇士手持沖鋒槍,背插馬刀,腰纏手榴彈,爬著光溜溜的鐵索向東橋頭沖去。三連緊跟其后,邊鋪橋邊沖鋒。紅軍將士用勇氣和鮮血終于打開了一條通道,奪取了瀘定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