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牧之
四、清季小金莊清真寺碑文
金氏族人,在《長清縣志》上找到一篇珍貴的《重修小金莊清真寺碑文》,這是小金莊回族金姓族牒的一個重要的歷史佐證,今就碑文內(nèi)容加以注釋,翻譯和一些考辨,其中一些東西可以消解某些孤證之疑。
(一)碑文
重修小金莊清真寺碑文 舉人金 策撰
竊謂圣人出而覺世。①生不必同時,居不必同地,②而傳道立教皆足以繼往古而詔③來茲者,其道同也。道原于性,盡已之性,即以盡人之性。④庠序⑤學校之教,所由設(shè)也。清真寺之傳,肇⑥自西域。觀其經(jīng)書所載,大而綱常倫理,⑦小而日用起居,莫不有道,即莫不有教,但節(jié)目浩繁,不能悉舉,而其大旨要不外乎至誠。夫惟至誠,可以參天地,贊化育,正萬物之命⑧,以全一已之性。此殆與孔子之道⑨,若合符節(jié)歟!⑩孟子云:先圣后圣、其揆{11}一也。信夫!迨至隋唐,吾教始入中土,日久生齒漸繁,{12}各邑莊俱設(shè)有清真寺,以為朝拜真主之所。其所規(guī)者{13},忠孝節(jié)廉;其所學者,子臣弟友,{14}而其所以治心者,總不外格致誠正數(shù)大端。{15}是猶國之有學,術(shù)之有序,黨之有庠,家之有塾也。{16}豈非吾人之禮門義路,圣域賢關(guān)乎?{17}吾邑清真寺創(chuàng)自前明,成于金氏。無如日遠年湮,基址已圮,戶樞亦蠹。{18}吾先君致仕{19}歸里,嘗{20}毅然以重修自任,乃有志未逮,{21}舍予長逝。{22}予于庚子冬,赴胞弟藹亭{23}臨清任所,謂曰:吾等不可不繼先君志也,藹亭曰:唯唯。{24}于是歸問桐圃叔父,叔父亦樂引為己責。爰{25}偕開東族侄反赴臨清,與秀春楊公,世馨李公,{26}得募三百余緡{27}。歸又與各院族侄、同眾鄉(xiāng)耆,募之本莊,得四百余緡。澤民、明遠、際周族侄{28},又與貢三、西農(nóng)二族孫,{29}同募歷下{30}得百余緡。予曰:此可以襄盛舉矣。{31}于是專其事于超千。{32}遂擇吉諏時,庀材鳩工。{33}匠選東京之巧,材配南山之良。狹者廓之,圮者整之。丹楹耀日月之光,畫棟蒸云霞之氣。臺崇道岸,仰之彌高。宇正德基,景行修遠。由此父戒兄勉,朝干夕惕。{34}以忠孝節(jié)廉為規(guī),以子臣弟友為學。漸至格致誠正,以各盡其性。{35}斯遠之,有以紹古圣人盡性之學;近之,有以體圣天子化成之意。{36}豈不足慰吾先君素望斯人之心乎?{37}故于工竣之日,謹評其事,以為之文。{38}
(二)注釋
1、竊——謙遜語,指自己,即我,“我私下認為”。
覺世——省悟人間世道。即穆圣使我們覺悟到世間萬物之理。
2、同時同地——這里指不管古人、今人,不管外國中國,教門之道是相同。傳道立教,繼往開來,就是一個道理。
3、詔——詔告,多用于上對下的告知,“詔來茲者”即前輩告誡后輩之意。
4、性——這里的觀點是“道原于性”。性即人性,己之性就是人之性,所有的人性都是相同的,教門就是講人性的。
5、庠序——古代地方所設(shè)學校,中央政府所設(shè)學校叫“辟雍”。庠音xi?觃ng。
6、肇——音zh?觓o,在這里是“開始”的意思。即教門是從西域(麥加)開端。
7、綱常倫理——這是人之大事,大節(jié)。就是三綱五常,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綱。五常是仁、義、禮、智、信。這是儒家之道,孔孟之理。“倫理”是人間事物條理,人間的秩序,即要以三綱五常為秩序,常與“道德”合為一起,即“倫理道德”也即綱常。
8、參……命——參悟天地萬物,誠心可參天地造化,即認主獨一,就可參悟真主的大能,保全人性。
9、殆——大概。伊學大概與孔子之道相吻合的意思。
10、與——應(yīng)該是“歟”!符節(jié)——古代的憑證,信物,分兩半,各執(zhí)其半,雙方兩片相合,為合符節(jié)。孟子曰:“得志行于中國,若合符節(jié),先圣后圣,其揆一也。”揆音kuí,尺度準則,先圣后圣的觀點是一樣的,這里指伊學與儒學是一致的。
11、信夫——確實是這樣的。
12、生齒——男生八月,女生七月而生齒,而入戶籍,這里指人口為生齒,人口逐漸增多。
13、規(guī)——規(guī)矩,以忠、孝、節(jié)、廉為規(guī)矩。
14、子臣弟友——學習為子、為臣、為弟、為友之道。
15、大端——一個方面,一大方面,“數(shù)大端”即幾個重要方面。“格致”——窮究事物的原理獲取知識。誠正——誠心、正義、或正道。教門的誠正,即對真主誠心,走正道。
16、塾——學堂,這里講了“學”“序”“庠”“塾”四種學堂,教育之所。
17、門、路、域、關(guān)——也是四個說法,實際就是禮、義、圣、賢的培養(yǎng)門路。
18、蠹——音dù,蛀蟲,“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上指因門軸的不停運動,而不會被蟲蛀的道理。這里極言清真寺的頹敗,連戶樞都被蟲蛀了。
19、致仕——辭官歸居,就是今日退休回家。
20、嘗——音ch?觃ng,曾經(jīng)。
21、未逮——逮d?觓i,“及”的意,未逮即未及,在這里是指未完成心愿。
22、予——我,舍棄我們而逝去。
23、胞弟——同父同母之弟,藹亭為金策親弟弟。在臨清做官。
24、唯唯——口語,“是是”的意思。
25、爰——于是的意思,音yu?觃n《詩經(jīng)》“樂土樂土,爰得我所”,與本文用法相同,即“于是我偕同……。”這句意為“于是帶領(lǐng)族侄開東又去臨清。”
26、“與秀春……李公”——這里指兩異姓相知,一位是楊秀春,另一位是李世馨。
27、緡——音mín,成串的錢,一串即一貫,三百余緡即三百多貫,古劇有《十五貫》即丟失十五串錢。
28、“澤民……侄”——這里指出三人,一澤民,二明遠,三際周均為金策族侄。
29、西農(nóng)——西農(nóng)是金寶符的字,西農(nóng)是金策的侄孫。由西農(nóng)(如若金寶符是十五世“寶”字輩的話)可推算出金策應(yīng)是十三世田字輩、貢三也是金策的侄孫。
30、歷下——就是濟南市區(qū)就是今日西關(guān)一帶。
31、襄——襄助。
32、超千——可能是人名,可能是當日小金莊本族中辦事之人。
33、庀材鳩工——諏,音zōu。選擇吉日意,“擇吉諏時”就是選吉日。庀音pi,具備意,即準備,鳩,音jiū,聚集意,這四字是預(yù)備材料,召集工匠。
34、朝乾夕惕——惕音tì,戒懼意,這四字形容終日勤奮謹慎,不稍懈怠,《易經(jīng)》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乾音qian,乾乾——自強不息意。
35、盡其性——盡人之本性,人之仁性。
36、化成——天子的感化而成就的意思,即體察天子的好意。
37、斯人——這些人,是指金氏后人。
38、以為之文——因此寫了這篇文章。
(三)譯文
我認為自從穆圣中興伊斯蘭教之后,人們才覺悟到人間的正道。人們不必同時生,不必同地居,而都在傳承正道,建立正教,以此來繼承先輩詔示后人,自古至今都在遵循一個正道,這個道源于人的本性,能把自己的本性盡量發(fā)揮出來,就可以盡人類的本性。一切大大小小的學校都是為了盡人性而設(shè)立。我教清真寺的建立始于西方,從教門經(jīng)書的內(nèi)容來看,其中大的涉及到人的道德倫理,小的包括到人的生活起居,哪一方面都有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也就是不管大事小事都與教門相關(guān),因此里面的內(nèi)容太細太多,在此不能一個個的舉例說明。而其中大的方面的概要就是誠心,惟有誠心向主,才可以參悟天地造化,感真主,化育萬物之恩,而成全自己的向善的本性。這個觀點與孔夫子的觀點是非常相吻合的呀!孟子說:不管先圣還是后圣,其道理準則都是一樣的??!確實是這樣的!
直到我國隋唐時期,我伊斯蘭教才傳入中國,時代久遠了,回族人口逐漸增多,濟南各縣各鄉(xiāng)都建立了清真寺,作為朝拜真主的地方,清真寺中的教義準則,也是忠孝節(jié)廉的規(guī)矩,清真寺中的所學,也是子臣弟友的道理。而其中的精髓無外乎格致誠正等幾個大的方面。這就好象國家有辟雍學館,各類學問都有專門的學堂,縣鄉(xiāng)都有鄉(xiāng)學,家族都辦私塾一樣,并非只有我們教門才講求禮義圣賢一類的禮數(shù),我縣(長清縣)的清真寺在明代建立,是我金氏先人創(chuàng)建,由于年代久遠,寺基已倒,殿室俱朽,我先父在日退休歸家的時候,曾毅然以修繕清真寺為己任,然而先父未能完成修寺的志愿,離我遠去了。我在庚子(1840年)年冬天去我兄弟金藹亭的臨清住所,對弟弟說:我們不能不繼承先父的遺志啊。藹亭弟說:是的是的。于是我回到長清詢問我的叔父桐圃。桐圃叔也樂于承擔修寺的責任,于是他偕同我的族侄開東再次去臨清在楊秀春、李世馨兩位先生處募得錢三百多貫,回來后,又與本宗族各族支和眾鄉(xiāng)親在本莊募得四百多貫錢,族侄澤民、明遠、際周三人又去城里與族孫貢三、西農(nóng)商議在歷下募得錢百余貫。到這時我才說這些錢可以幫助我們做成這一大事了。于是讓超千專管修寺的事。接著就選擇吉日,準備磚瓦建材,選擇有名的匠人,購買堅實的建材,原來狹小的地方,廓大了。原來倒塌的地方整修了,朱紅色的殿柱,閃耀著日月的光彩。彩繪的梁棟,呈現(xiàn)出云霞的景象,殿基高聳、通道偉岸,仰視其壯,頓感高偉之態(tài),殿堂端莊,基礎(chǔ)厚實,好象品德高潔之人。影響深遠而又久長。從此我族人父兄都能警戒行勉,早晚謹慎小心勤奮不怠,以忠孝節(jié)廉規(guī)范自己,以子臣弟友為自己的榜樣,逐漸使我們能夠在窮究萬物中達到認主獨一,端正言行履盡善舉,以足人性,從遠處著想清真寺的修建,可以發(fā)展穆圣的培養(yǎng)人性的思想,從近處來看,它正體現(xiàn)了當今天子化感人民的心愿,難道不正是告慰我族先人所希望后輩不忘祖宗不忘教門的心思嗎?所以在修寺的工程告竣這一天,我謹說上述這些事而寫成了這篇文章。
(四)有關(guān)碑文的幾個考辯
碑文內(nèi)容給我們提供了幾個佐證,也為我們留下了一些疑竇,在此一并談?wù)勂渲兄虢z馬跡。
1、金策其人
這篇碑記只注有“舉人金策撰”,其他了無印痕,可喜的是在《長清縣志》卷之十二有這樣一段話:“道光十一年辛卯科金策,字書賢,號惠泉玉,東常總旗屯人。”其后還有“道光十四年甲午科……”因是豎排,因是別人抄錄我未見其原書,金策中舉年代可能是一八三一年,也可能是一八三四年(甲午科)在此姑且作辛卯科舉人認識。其他情況全不可知,幸有杜家廟道光十八年碑存,上有“辛卯恩科舉人揀選知縣金策撰文”這一疑竇豁然開朗了。但金策的行輩,其名其字都反映不出來,因與西農(nóng)有族祖孫關(guān)系也姑且作“田”字輩認識。
金策的父親名諱并不可知,碑上只有“吾先君致仕歸里……舍予長逝”等句,僅可知曾在外做官,退休后回鄉(xiāng)有志修寺等。金策之弟藹亭在“臨清任所”為官?其他不詳,其回答語僅“唯唯”而已,省確省矣,然而連輩字也無痕跡。
“西農(nóng)”從別處印證名為寶符的字,“寶符”兩字如無特殊情況應(yīng)為金氏十五世,他也確是歷城人,他確也為小金莊做了一些善事,如現(xiàn)存小金莊寺《捐輸學田碑記》碑名上冠“欽加道銜特用府河南光州直來州知州,癸卯科舉人金公”,碑文內(nèi)有“茲有……河南光州……金公寶符,梓鄉(xiāng)念切……同治八年已已歸道山。”如若金寶符活至60歲,那么他的生卒年月為1810-1869年間,即嘉慶十五年至同治八年中舉時三十四歲(1843年),金策去找他的時間是1840年,他中舉前三年,時年三十一歲,已是秀才,所以金策提到他的名字。他的官職在三四品,在金氏家族歷史上是比較大的官了。在這方學田碑中首事諸人有五六個“士”字輩的人,如金士玉等,正比寶符大一輩,為十四世,因之寶符,為十五世無疑。另捐學田是否為建于莊小學事,待考。
另外在小金莊還有一方《勸善條約》碑,落款為金令,金鰲是道光五年人,如此二人是小金莊人氏,可能是金策同輩,或高一輩(十二世)
2、小金莊寺為長清第一寺。——金氏先人所建
明清際小金莊屬長清縣?!堕L清縣志》有“各寺俱在縣東北四十余里,惟趙家營距城二十余里。建筑最古、規(guī)模宏大,莫若小金莊清真寺。”這句話證實了,小金莊寺始于明代,因趙家營現(xiàn)存有康熙四十二年碑,其始建還不如小金莊古,由此可推衍原寺在彭家莊應(yīng)始于明弘治或嘉靖年間,這方碑刻明確記載該寺為金氏先人創(chuàng)建。
3、修寺的年代
即金策撰文的修寺年代庚子冬起事,即道光二十年(1840年)如當年修寺,當年竣工,當年立碑,最早也在一八四一年,如拖延一下,至多三年——一般大概不會在三年以上吧:——最遲也就是一八四三年,因這篇碑文中未載立碑年限,我們只能推測這方碑或這次修寺在1841-1843年間。
五、金氏族譜的幾個可證資料考
綜而言之,小金莊回族金氏宗系在濟南回族中是十分重要的一支,其源流,其教門狀況,其文化、經(jīng)濟和家族發(fā)展史在濟南諸多回族姓氏中可作一個代表,今僅就下列幾個問題再作進一步的肯定。
(一)金氏對教門的摯著與關(guān)心
在明弘治三年,其先祖從山西遷入長清小金莊一帶始,就曾在莊內(nèi)建立了清真寺,而其寺三遷其址,第一址在彭莊約建于明天啟年間,即公元1556年至1621年間,第二次南遷至西金莊,西金莊寺約建于公元1627年至1649年間。第三次建寺大約是清初了,這就是我們今日見到的這座清真寺。
而這三次建寺均為金氏先人主辦,應(yīng)為金家一族之清真寺。
(二)金氏遷來濟南的時間
據(jù)傳為弘治三年,但根據(jù)各類資料綜合觀之,應(yīng)在1490(弘治三年)—1556約五十年內(nèi),而彭莊寺應(yīng)建于這個時段。后因種種原因向小峨嵋靠近遷至西金莊,這大約在明天啟年間,后又逐漸東移,這大約在清初順治年間金氏在濟的三遷,表現(xiàn)了我濟南回族與外部矛盾和內(nèi)部繁衍生息,發(fā)展生存之間的錯綜繁雜關(guān)系的平衡、順應(yīng)和奮發(fā)自強的特點,顯示了回族人生存發(fā)展的一般軌跡,他們終于在濟南扎下了根,并借此向外擴展,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家族集團。
(三)譜序的輩字完整與混亂
回族原無家譜,后在漢文化影響下逐漸撰寫族譜,明確輩字,而為后人留下了一份份寶貴的文化歷史遺產(chǎn),由于從學習開端,而又缺少經(jīng)驗和內(nèi)容,一般回族想要有小金莊回族金氏輩序如此完整,而多達四十輩,延續(xù)500多年的情況是很少的。即使如此,金氏譜牒中仍有八九代缺漏——我這么認為——而且輩字混亂,不按輩字起名的狀況,比比皆是,如金策金齡、藹亭等,因而造成考證的困難,這一些都是難免的,也是必然的、普遍的、很有代表性的特色。
(四)伊儒文化的結(jié)合。
金氏家族就文化方面來說,幾篇碑文證明了有幾位舉人,起碼有金策、金寶符兩位。也出現(xiàn)了不少官員如金策之父之弟。
這些碑文化把金氏清真寺裝點得日趨中國化,如其建筑、如其向小峨嵋靠近的中國文化心態(tài),如漢文碑刻中的伊儒融匯,什么綱常倫理,什么忠孝節(jié)廉,什么格物誠正等等,完全溶入到中國文化的氛圍之中,即由此也可見其華化的過程。
從經(jīng)濟上來說歷城西關(guān)的金小麻家的經(jīng)濟運作,給回族經(jīng)濟開拓出了新路,銀行業(yè)、租賃業(yè)、信貸業(yè)等是濟南回族的經(jīng)濟支柱,金氏關(guān)心教育關(guān)心教門等舉措,也為回族穆斯林做出了很好的榜樣。——這說的是舊日。在濟南回族中金氏應(yīng)為首富。
結(jié)束語
關(guān)于回族金姓及其家譜的考略,就我手頭的資料,僅談上述一些拙見,也許能為小金莊金氏家譜續(xù)編的工作有所補益,也許能通過這篇“考略”引起一些同仁們關(guān)注,以便能把山東暨濟南回族的歷史文化研究推向一個新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