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喀什,有兩個地方一定要去:一個是艾提尕爾清真寺,另一個是香妃墓。
艾提尕爾清真寺全國最大最古老的清真寺,而且在宗教界有著非比尋常的影響。清真寺的建筑完全是伊斯蘭風格的,環(huán)境幽雅。禮拜堂內(nèi)的陳設卻非常簡單樸素,只有地面上有鋪滿色彩鮮艷的地毯。穆斯林信仰真主安拉,但是安拉沒有具體的形象,所以清真寺內(nèi)沒有任何象征著安拉的雕塑或者神位之類的東西,只有一把阿訇講經(jīng)的座椅。阿訇是對伊斯蘭教教師的尊稱,其實就是能夠講解《古蘭經(jīng)》的人,在穆斯林的心中有著很高的地位。禮拜是穆斯林每天必須的做的,做禮拜是真主安拉對穆斯林的命令,穆斯林通過禮拜感謝安拉的原造和養(yǎng)育之恩。虔誠的穆斯林信徒一天會做5次禮拜,即晨禮、晌禮、午禮、昏禮、宵禮,每次15分鐘,因此從每日黎明開始,寺中阿訇要定時5次登塔召喚。
在清真寺周圍閑逛,也許碰巧到了禮拜的時間,會看到屋頂上有阿訇在召喚,然后人流就從四面八方匯集而來,在門口整理衣著,帶上帽子,然后魚貫而入,不一會,清真寺內(nèi)就會聚集很多人。這個時候,清真寺會暫停游人的參觀。在清真寺內(nèi),隨處可以看到頌經(jīng)的人,那份專注和虔誠真是讓人感動。除了艾提尕爾清真寺,喀什還有其他的小清真寺,常常都可以遇到人們做禮拜,隨處可以感受到這種信仰的虔誠。據(jù)說,在穆斯林重大的節(jié)日里,在清真寺內(nèi)外跪拜的人達二三萬之多,那種壯觀的場面我們無緣親見,但很容易想象那樣的壯觀。
香妃墓是喀什另一大“名勝”。大概是托了許多杜撰的清宮電視劇的福,香妃身上多了許多香艷的傳說,香妃墓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但其實香妃墓的說法是不確切的,其實那是阿帕霍加家族的墓,這里埋葬著阿帕霍加家族72個人。阿帕霍加是著名和有影響力的伊斯蘭白山教派的領(lǐng)袖人物。香妃是阿帕霍加的孫女。
阿帕霍加墓的宮殿式建筑非常有特色,是非常精致的伊斯蘭的風格。陵園門口的高低禮拜寺經(jīng)過了300多年風雨的洗禮至今仍在使用,禮拜寺的布陳仍然是那么樸素,但是一排排的柱子卻十分精致,即使已經(jīng)被風雨侵蝕得裂痕班駁但依然掩蓋不住那些精細的花紋,仔細觀察,還會發(fā)現(xiàn)每根柱子的粗細都不一樣。墓園內(nèi)環(huán)境非常幽雅,陵墓的主殿是一個半圓型的弓穹型建筑,外墻是白底藍花和綠色相間的琉璃瓦,在日光下,熠熠生輝,又是別樣的清麗。據(jù)說,這種琉璃瓦燒制的工藝目前已經(jīng)失傳了,所以一旦脫落,無法修復。主殿內(nèi)陳列一列列著半圓柱型的棺木,男人的墓顯得高大威猛,女人的相對要矮小和纖細一些。香妃的墓在右上方比較偏遠的位置,顯示她在這個家族中還是屬于“小輩”,但是更多的游客是沖著滿是傳奇的異族女人而來的,導游小姐也投其所好,將眾多與香妃有關(guān)的奇聞逸事一再地演繹。這些棺木原本是在地下埋于地下兩米的,如今被還原陳列,以便游人能夠了解穆斯林喪葬的習俗。
維族人稱墓地為麻扎,在阿帕霍加墓的后面,就是艾孜熱特村平民的麻扎。穆斯林的葬禮崇尚“薄葬”、“土葬”和“速葬”的,不搞繁文縟節(jié),不講究任何排場,不用殉葬品,甚至連碑牌都沒有。人死后,僅請阿訇念經(jīng)、用清水洗尸、用白布纏裹尸體。然后移入清真寺的公共抬尸匣,舉行簡短的殯禮。參觀過中原皇族規(guī)模宏大的陵墓和奢華的陪葬珍品,不僅感嘆穆斯林對死的樸素觀念。
在喀什,你無時無刻不感受到信仰的力量,那種濃郁的宗教氛圍是會感染人的,你常常會被穆斯林那種虔誠的眼神和禮拜的莊重所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