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詩中的用典
用典,又稱用事,即在詩文中引用神話傳說、歷史故事以及經史子集、民謠俗諺中的語句或事實。它是說明事理,抒發(fā)感情的一種修辭手法。
用典,更適合于表達不便說明或不易用幾句話說出來的思想感情。它能起到含蓄蘊藉,意在言外,形象生動,比擬巧妙的作用。
用典全貴能化,明用不如暗用,正用不如反用,整用不如拆用,以我用事而不為事所用。古人認為,用典用得好的,在于:
1.切意 用典必須與自己的意思吻合,而又不失掉原意。這樣用事,才可以達到取古事以喻今之目的。
2.點化 用典不應生吞活剝,全在活用,活用之妙全在善于點化。杜甫寫的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似從《孟子》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一句點化而來。陸游名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似從“遠山初見疑無路,曲徑徐行漸有村”一聯(lián)點化而來。一經點化,便千古傳誦。
3.反用 即反其意而用之。如今人把王之渙的詩句“春風不度玉門關”,改用為“春風已(普)度玉門關。”
用典,忌失實、賣弄、牽強、堆砌。
韓翃的《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李端的《聽箏》:“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這三首詩中的后兩句,都采用了用典的修辭手法,使全詩的內涵擴大,含蓄加深,突出了主題。如“五侯”指的是五個宦官,東漢桓帝時,曾在同一天內將侯爵封給五個宦官。韓翃用五侯事來諷刺宦官專擅朝政和皇帝對他們的寵愛?!逗笸セā芳础队駱浜笸セā分岁惡笾魉魍鰢拿颐抑?。杜牧用這個典故,意在諷刺晚唐官僚貴族沉湎于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將使歷史重演,唐朝走向滅亡。李端的《聽箏》詩中的后兩句,用了“曲有誤,周郎顧”的典故,來表達彈箏女子的微妙心理,一種邀寵之情,曲曲寫出,十分傳神。
(王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