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開羅市中心的人﹐閉上眼睛都知道他在哪里﹐是什么時間。 大街上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各種車輛的鳴笛聲不絕于耳﹐時而出現(xiàn)一輛霸王摩托車在汽車夾縫中快速穿行。 這時是日落西山的傍晚六點鐘光景﹐匆忙趕路的人心中都想著家人守在晚餐前﹐翹首以待﹐準備開齋。 站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周圍是急促的腳步聲﹐人們不說話﹐快步向前走﹔抬起頭來細心聽﹐遠處和近處許多宣禮塔上高音喇叭發(fā)出的誦經(jīng)聲﹐這是開齋之前的傳統(tǒng)節(jié)目。 開羅市中心的居民﹐人人都生活在齋月最有特色的傍晚交響樂中﹐習以為常。 激蕩的樂章在提醒每一個人﹐開齋的時間快到了﹐趕快尋找你的歸宿﹐捧起雙手﹐高贊真主﹐結束一天成功的齋戒。
開羅市中心是托富基亞廣場﹐那里有齋月里的傳統(tǒng)市場﹐市場一邊空地上﹐放著一排排長桌條案﹐桌上擺著大碗巨盤盛著令人垂涎三尺的各色美食和飲料。 趕路不及的行人停下腳步﹐任何人﹐無論貧富﹐可以在長著兩邊選個空位坐下﹐等候開齋。 這是開羅慈善機構提供的免費開齋飯﹐隨意享用﹐分文不收。 在廣場的兩邊人行道上﹐有許多年青小伙子﹐以甜美的口吻招呼過路人﹕“密斯特﹐請留步﹐同我們一起分享美食吧﹗” “在這里﹐或在家﹐在哪兒開齋都一樣。”
開羅是伊斯蘭文明古城﹐許多傳統(tǒng)習慣有千年不衰的歷史。 盡管西方列強占領和統(tǒng)治了幾個世紀﹐但在開羅人心靈中的信仰堅定不移﹐保持傳統(tǒng)美德不變。 這是伊斯蘭造就的民族﹐人心都善良﹐品格都誠實﹐坑蒙拐騙的下賤行為極為罕見。 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尤其在齋月里﹐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有慈善心﹐助人為樂﹐祈求真主的回賜。 齋月里﹐全市都變成了一座清真寺﹐開齋時刻許多街道上都擺設了免費餐飲﹐不讓任何一個人開齋時感到窘迫。 在一個居民區(qū)﹐站在免費開齋飯餐桌前熱情服務的管理者對記者說﹕“我們擺設開齋飯餐桌﹐是為了使真主滿意。 只要真主知道﹐沒有必要貼上個人的標簽﹐聲明誰的奉獻。” 他說﹕“齋月里﹐應當用實際行動記念真主。”
在座位中等候開齋的行路人哈吉‧穆克發(fā)爾說﹕“這是開羅傳統(tǒng)的景觀。 年年如此﹐但我希望不是一個月﹐而是全年天天如此。” 但是有些學者對這個古老的傳統(tǒng)提出異議﹐因為埃及有許多窮苦人﹐只在齋月里集中開放慈善活動﹐不能達到普遍救濟的目的﹐有許多家庭﹐特別是在邊緣地區(qū)﹐常年生活在缺衣少食的貧困中。 當前市場物價上漲﹐對貧苦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學者們建議把傳統(tǒng)的齋月慈善活動推而廣之﹐實行有規(guī)劃﹑有步驟﹑有系統(tǒng)的慈善管理﹐廣濟大眾。 例如開羅的著名伊斯蘭學者謝赫尤素夫‧巴迪爾多次提議對齋月的街邊慈善進行改革﹐提高慈善效益。 他說﹕“我們多次向政府提議﹐對全國貧困人口做一個詳細的調(diào)查和統(tǒng)計。 把每年志愿向齋月慈善活動的捐款﹐收集起來﹐合理分配﹐使更多的窮苦人得到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