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大部分聚居在天山以南的各個綠洲,極少數(shù)分布在湖南桃源、常德等縣,人口有839.93萬人(2000年)。維吾爾族是新疆從游牧民族較早轉(zhuǎn)為定居農(nóng)業(yè)的民族之一,但在飲食文化中,至今仍保留著許多游牧民族特有的風(fēng)俗。在一般情況下,大多數(shù)維吾爾族群眾以面食為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喜食肉類、乳類,蔬菜吃的較少,夏季多拌食瓜果。反映在維吾爾人今天的日常飲食中的飲食文化,不僅包括該民族從上古游牧?xí)r代留傳下來的傳統(tǒng)飲食文化和維吾爾族改宗伊斯蘭教后形成的飲食文化,而且還包括該民族同周圍其它民族和地區(qū)的交流中產(chǎn)生的多彩的飲食文化。
維吾爾族喜歡吃面粉制作的各種烤馕、拉面、炒面及抓飯等??锯魏妥ワ埵亲畛R姷娘埵常矚g吃牛、羊肉。另外還有烤羊肉串、烤包子、薄皮包子等民族風(fēng)味食品。維吾爾族群眾都喜歡喝奶茶、吃水果,有些水果還制成果脯,如葡萄干、杏干等。羊肉串是維吾爾族的民族風(fēng)味食品,如今已經(jīng)走出新疆,深入內(nèi)地城鎮(zhèn),成為風(fēng)靡全國的民族風(fēng)味小吃。
馕是維吾爾族群眾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主要的食品,也是維吾爾族飲食文化中別具特色的一種食品。馕是用馕炕(吐努爾)烤制而成,烤制方法十分獨(dú)特,用黃土、麥桿、頭發(fā)等和成的泥巴壘成饅頭狀的馕坑,中間是空的,放上燃燒的煤,馕就貼在馕坑的四周,烤制而成。馕體上粘滿芝麻,比任何烤餅都美味。其制作過程如下:
馕多以發(fā)酵的面為主要原料,在面粉中加少許鹽水和酵面,和勻,揉透,稍發(fā),輔以芝麻、洋蔥、雞蛋、清油、牛奶、鹽、糖等佐料。馕的種類很多,大約有五十多個,皆因和面方式、添加劑成分、馕的形狀、烤制的方法等不相同而名稱不同。添加羊油的即為油馕;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蔥未等佐料拌餡烤制的乃為肉馕;將芝麻與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馕等等。最大的馕為“艾曼克”(片馕)馕,直徑足有40-50厘米,可謂“馕中之王”。最小的馕為“托喀其”(油馕),做工較為精細(xì),里面放油、牛奶、雞蛋等,香脆,猶可久儲,而且不會干硬,見茶水就酥,是維吾爾族旅途便餐,這種馕也作為節(jié)日食品。最厚的馕為“格爾德”(窩窩馕),厚約5-6厘米,中間有一個窩。此外,也用死面做馕,將清油或羊油揉入面里,搟薄后烤制;還有一種馕是把冰糖水涂在表面的甜馕。另外還有一種將肉餡和在或包在發(fā)酵的面粉中烤制的馕,俗稱“肉馕”,是馕中佳品。馕,由于保質(zhì)期較長,便于攜帶,加之香酥可口,富有營養(yǎng),也為其他民族所喜愛。
抓飯
抓飯是維吾爾族群眾最喜愛的傳統(tǒng)食品之一,維吾爾語稱“婆羅”,是用大米、羊肉、胡蘿卜、洋蔥、食油等原料制成的飯。因在過去吃這種飯時(shí)多用手直接抓著吃,故俗稱“抓飯”。抓飯的種類很多,除用羊肉做抓飯外,還有用牛肉、雞肉、葡萄干、杏干、雞蛋、南瓜等作輔料做成的抓飯,都有不同的特色。
抓飯的原料是用新鮮羊肉,胡蘿卜、洋蔥、清油、羊油和大米。做法是先將羊肉剁成小塊用清油炸,然后再放洋蔥和胡蘿卜在鍋里炒,并酌情放些鹽加水,等二十分鐘后,再反洗泡好的大米放入鍋內(nèi),不要攪動,四十分鐘后,抓飯即熟。做熟的抓飯油亮生輝。味香可口。維吾爾族群眾把抓飯視為上等美餐。
新疆的抓飯,種類、花樣較多。所用原料基本相同,間或有些變化。在用油方面,除了用清油(胡麻油、瓜籽油、棉籽油、菜籽油)外,還有采用骨髓油、酥油、羊油或紅花油做抓飯的。在用肉方面,除了羊肉外,還有選用雪雞、野雞、雞、鴨、鵝和牛肉來做抓飯的。 此外,也可選用葡萄干、杏干等干果代替畜肉禽肉來做抓飯,稱為甜抓飯或素抓飯。南疆維吾爾族人做抓飯的花樣更多,有的喜歡在抓飯里放一種“畢也”;有的干脆在抓飯上面放些用粉條、白菜、西紅柿、辣子等炒的萊,稱之為“菜婆羅”,邊吃抓飯邊吃菜,又方便又可口。最有趣的是在抓飯上倒上一些酸牛奶,這種抓飯叫“克德克婆羅”,它兼有開胃、消暑、利消化的妙用。
還有一種抓扳叫雞蛋抓飯,其做法是,當(dāng)抓飯快熟時(shí),在抓飯上面弄個雞蛋大小的窩,然后把雞蛋打在里面,等抓飯燜熟時(shí),雞蛋四周沾滿了米粒,吃起來特別油香。
不過維吾爾族人最講究的抓飯要算“阿西曼吐”,也就是包子抓飯,即在每碗抓飯里放上五、六個薄皮的肉餡包子,這種抓飯大都用來招待尊貴的客人和親密的朋友。
拉條子
拉條子是維吾爾族日常主食之一,是因把和好的面,拉成細(xì)長條而得名,拉面的面柔韌細(xì)長,圓潤滑爽,吃起來別有滋味。
拉條子的關(guān)鍵是把面和好,再則是要拉好。和面時(shí)選擇上等白面,水中略放一些精鹽,嘗起來微咸即可。面和得不宜過硬,但須揉透餳好,一般餳上半小時(shí),冬季則要餳得時(shí)間長些。家庭做拉條子時(shí),要把和好的面做成劑子,上面涂上一些油并盤成圓形,放在案板上蒙上濕布待用。在拉時(shí),只要輕輕地捏住兩頭,往長里抻,再折回抻,一根30厘米長的劑子要拉到2米多長,細(xì)似掛面,放到開水鍋里,水一開即可撈出。在飯館和賓館做拉條子,則不用這種方法,而是一下把和好的十幾公斤面拎起來在空中旋轉(zhuǎn)數(shù)十次。等面餳好后,抓住面的兩頭,來回折十幾次,在折回時(shí),不斷抻長,瞬間,一把子面變成近百根宛若銀絲的拉條子,等出鍋后,足有十多公斤,夠二十幾人食用。
吃拉條子需用美味的配菜,新疆人多喜歡用過油肉、紅辣子炒羊肉、西紅柿炒雞蛋、白菜絲炒肉片或是辣子、茄子、西紅柿、洋蔥和羊肉的燴菜,還有酸辣土豆絲、酸菜炒肉、芹菜炒肉、豇豆炒肉等。根據(jù)季節(jié)的不同,菜的花樣也不相同。拉條子消暑耐饑而實(shí)惠,吃上一頓拉條子一天也不會餓。
烤羊肉串
維吾爾族將烤肉稱為“喀瓦普”。維吾爾族烤肉的種類很多,主要有孜合喀瓦普(烤肉串)、“吐努爾喀瓦甫”(馕炕烤肉)、“塔瓦喀瓦甫”(馕托肉)。其中烤羊肉串,是維吾爾族最富有特色的傳統(tǒng)風(fēng)味小吃之一,既是街頭的風(fēng)味快餐,也是維吾爾族待客的美味佳肴。
烤羊肉串是將肉切成薄片,一一穿在鐵釬子上,然后均勻地排放在烤肉爐上,撒上精鹽、孜然和辣椒面,上下翻烤數(shù)分鐘即可食用。味道微辣中帶著鮮香,不膩不膻,肉嫩可口。過去,做烤肉串用的釬子都是用紅柳的細(xì)條截削而成的木釬?,F(xiàn)在,這種原始的木釬已很難見到。這種烤羊肉串不僅深受新疆各族群眾喜愛,而且也正在成為風(fēng)靡全國的一種風(fēng)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