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是人類童年時期便萌發(fā)的一種基本情感。熱愛智慧的先哲們在開始思考這個世界和人自身的存在奧秘時,就禁不住發(fā)出陣陣驚嘆!這聲聲的驚嘆屬于哲學,屬于宗教,也屬于科學、文學。當華達哥拉斯發(fā)現星球之間、琴弦之間有著如此完美的數字和諧時;當帕斯卡爾以超凡的智慧,領悟到“有限無法真正認識無限”的宿命,人只不過是“迷失在大自然最偏僻的角落里”時;當孔子體察到“迅雷烈風”并且把它看成是自然對人的警示時;當蘇軾直覺到生命短促宇宙無窮而發(fā)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感嘆時,敬畏之念就已在人類心魂深處涌動。
然而,就像童年時做過的夢一樣,敬畏也被長期的遺忘了?!翱茖W”獲得殊榮,空前膨脹起來,對另外的思想路徑表示了傲慢與偏見?!罢鞣背蔀樗膽T用詞匯,渾然不覺所謂的征服者只不過是宇宙蒼穹中的一條“寄生蟲”。這種狂妄的“科學”信奉“人是萬物的靈長”對自然只知馴服,利用、掠奪,卻從不敬天道、畏天命。正是在這樣的征服過程中,人類逐漸失去家園感,變成“廢墟上的神祗”。事實上,科學的本來目的是要消除人在這個世界上的異鄉(xiāng)感,卻恰恰被自私的,人類中心的實用主義所沾污。而真正隱隱窺見“存在深淵”的智者卻往往像孩子一樣屢屢體驗到震驚和惶恐的感覺。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就有一句悖論式名言:我唯一知道的是我其實一無所知。
對于個體而言,沒有了敬畏之心也必然意味著會失去生活的要基、價值的底線,褻瀆神圣,游戲到底,快感至上,躲避崇高,解構意義,無知者無畏,沒有什么不可以。于是腸胃和生殖器成為最重要的器官,身體成為唯一的信仰,世界則是一個巨大的游樂場,生命不再是一個奇跡,僅僅是一具欲望四溢的皮囊。而總有一天,失去技術邊界和欲望底線的放縱會反噬自己的身體和心靈。
萬幸!在如此紛雜的世界中,我們了解到伊斯蘭教,并成為一名穆斯林!偉大的安拉說:“我差遣你是為了慈憫全世界?!庇纱私迪路庥∪f圣的穆圣。(愿主福安之)并通過穆圣下降了尊貴的《古蘭經》,真主說:“信道的人們?。∧銈儺斁次氛嬷?,各人應當想一想,自己為明天準備了什么,你們當敬畏真主,真主確是徹知你們的行為的。”因此,我們應懷感恩之心,謹遵《古蘭》、《圣訓》,以“為后世工作,就像明天要死一樣,為今世工作,就像永生不死一樣”的態(tài)度,努力學習知識,敬主愛人,擁護真理,排難解紛,勤儉孝順,和睦團結,惜老憐貧,耿直中正,勇敢慷慨,忍讓民主,和平博愛,齋戒濟貧,朝覲拜主,讓理智約束私欲,做一個適應社會的復合型人才和兩世吉慶的穆斯林。
當然,自古堅守真理就是困難的。但正是由于懷有一份敬畏。我們這些偶然闖入“鬧世”的穆斯林,才會反思自己的境遇,才會斂神凈心,才會仰望星空。而偉大的安拉所昭示的真理則如那遙遠的、清冷的、永恒的星光,將會撫慰我們在今世的孤獨,指引我們的目標方向,給予我們前進的力量!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泗水城關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