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衣、食、住、行 性文化
在一些人的想象中,宗教追求的都是一些虛無飄渺的東西,為此讓人們整日沉湎于祈禱、念經(jīng)、禮拜、齋戒等等純精神活動中。其實,在伊斯蘭教看來,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念經(jīng)、祈禱、禮拜、齋戒固然能強化信仰,陶冶人格,達到修身養(yǎng)性的目的;然而,真主把人造化成了血肉之軀,人有七情六欲,包括飲食男女,正如古人所言:“食色,性也?!睂τ谌说倪@種天性,對于人的生理的物質(zhì)的需要,伊斯蘭教既不放縱它,也不壓抑它,而是給予合理的引導(dǎo)和適當?shù)臐M足。于是,便產(chǎn)生了伊斯蘭的衣、食、住、行與性文化。下面我們分別加以探討。
衣。古往今來,各民族的發(fā)展歷史表明,穿衣戴帽,不僅有御寒防曬的功能,而且還有遮羞裝飾等倫理的和審美的意義。伊斯蘭教非常重視人們的穿著打扮,并為此規(guī)定了若干原則。盡管散布于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各民族的穿戴方式千差萬別,千姿百態(tài),但都共同遵循著伊斯蘭教為其規(guī)定的若干原則,在此基礎(chǔ)上形成了伊斯蘭的服飾文化。
首先,伊斯蘭教不僅允許而且要求穆斯林穿著干凈,打扮得體,盡可能地體現(xiàn)主對人的恩惠?!豆盘m經(jīng)》指出:“你說:‘真主為他的臣民而創(chuàng)造的服飾和佳美的食物,誰能禁止他們?nèi)ハ硎苣??”’?:32)這就告訴人們,服飾是真主為人創(chuàng)造的,人們理應(yīng)享用它,而且盡量做到清潔與美觀。這方面,穆圣為穆斯林做出了榜樣。他的衣著雖不華貴,卻整齊干凈。他非常注意自己的儀表,胡須和頭發(fā)常常收拾得很整齊,顯得精神煥發(fā),朝氣蓬勃。據(jù)《馬立克圣訓集》記載,曾經(jīng)有一個蓬頭垢面的人來見穆圣,穆圣命令他理一下頭發(fā),修飾一下儀容,那人照辦后再來見穆圣,干是穆圣說道:“這樣的儀表難道不比蓬頭垢面,像魔鬼一樣的面孔更漂亮嗎?”另據(jù)《達吾德圣訓集》傳述,有一次穆圣看到一個穿著臟衣服的人,便說道:“這個人難道沒有洗衣服的器具和用品嗎?”又據(jù)《尼薩儀圣訓集》:有一個身穿劣等衣服的人來見穆圣,穆圣問他:“你有沒有財產(chǎn)?”他說:“有!”穆圣說:“哪方面的財產(chǎn)?”他說:“各方面的財產(chǎn),真主都已賞賜我了!”穆圣便鄭重指出:“既然真主已把財產(chǎn)賞賜給你了,你就應(yīng)該在你的身上體現(xiàn)真主的恩惠?!毖韵轮馐钦f,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在物質(zhì)享受包括穿戴方面,不應(yīng)太寒酸,太小氣,而應(yīng)該大方,體面。穆圣還特別要求人們在公共場所更要注意穿戴。他說:“無論誰,如果寬裕的話,除了工作服外,應(yīng)當為聚禮日準備兩套衣服?!?
穆斯林穿戴得整齊干凈,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筆者在科威特及周邊國家學習訪問時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人都非常重視衣著的清潔與整齊。無論是穿阿拉伯大袍還是著西服,都洗得干干凈凈,燙得筆挺筆挺。加之他們生活于其中的街道、辦公室、宿舍都清潔衛(wèi)生,很少見紙屑、塑料、樹葉等垃圾,更沒有人隨地吐痰。給人以清新爽快之感。
其次,伊斯蘭教在要求穆斯林穿著干凈,打扮得體的同時,強調(diào)不要穿特別名貴的服裝,不要趾高氣揚,招搖過市?!豆盘m經(jīng)》說:“真主是不喜愛一切傲慢者,騖夸者的、”(57:23)在伊斯蘭教看來,人們?nèi)菀滓源┲F豪華的服裝來顯示自己的高貴。穆圣說:“誰在今世穿上名貴豪華的服裝,復(fù)生日誰將穿上屈辱的衣服,并且烈火會在衣服中燃燒?!庇终f:“誰自命不凡地拉扯自己的衣服誰在復(fù)活日得不到真主的理睬?!庇纱丝梢?,穆斯林不能過分崇尚名牌服裝,不能以此炫耀自己的富有與高貴。
第三,伊斯蘭教對男女的服裝打扮還有一些相應(yīng)的具體要求。對男子的要求是,服裝打扮盡量體現(xiàn)男人的氣質(zhì)、氣概和風度。做到莊重、樸素、簡潔,力戒花里胡哨、虛榮、浮華,為此,禁止男子穿戴金飾和純絲織品,認為男人的英俊瀟灑,并不在于佩金戴玉,也不在于穿綾羅綢緞,而在于內(nèi)在的品質(zhì)與修養(yǎng),剛毅與勇敢。穆圣當年嚴禁男子穿戴金飾和純絲織品,認為這兩樣東西,對穆斯林男子而言是非法的。他說:“你們不要穿戴純絲織品。因為誰在今世穿戴它,誰就不能在后世穿戴它了?!睋?jù)另一段“圣訓”記載,穆圣看見一個男子手上戴著一枚金戒指,就把它剝下來扔掉了,并且說道:“你們個個要打算去找一個火炭子放在手上嗎?”由此可見,其它的一些金飾如金筆、金表、金打火機等等對于男子,都在禁止之列。至于銀飾如銀戒指,伊斯蘭教允許男性使用。相傳,穆圣用銀幣制作了一枚戒指,后來相繼傳到艾布·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三人手里戴過,最后掉進一口井里。其它金屬制成的裝飾品(如鐵)也是可以使用的。
伊斯蘭學者認為,伊斯蘭教之所以禁止男子穿戴金飾和真絲織品,是有社會意義的。因這兩樣東西是奢侈的象征。而伊斯蘭是反對奢侈。腐化的,因為奢侈和腐化會導(dǎo)致一個民族的衰微與滅亡(參見《古蘭經(jīng)》17:16;34:34)。
伊斯蘭教還提倡穆斯林男子留胡須,認為胡須是男性的一個標志,是威武的象征。穆圣說:“你們必須與異教徒有所區(qū)別,應(yīng)該剪髭留須。”同時還要求胡須的寬度和長度要適當,不可夸張。完全刮掉胡須被認為是可憎的。
對婦女服飾的要求是端莊大方,保護羞體,力戒妖艷與輕佻?!豆盘m經(jīng)》說:“先知啊!你應(yīng)當對你的妻子、你的女兒和信士們的婦女說:她們應(yīng)當用外衣蒙住自己的身體,這樣做最容易使人認識她們,而不受侵犯?!保?3:59)據(jù)此,伊斯蘭教禁止婦女穿著稀薄、透明的衣服,以免暴露肉體,更不允許穿“三點式”或其它泳裝。伊斯蘭學者們還認為,穿“健美褲”和緊身衣,以突出乳房、腰部、臂部、臀部等線條,借以撩撥人心也是不允許的。穆圣說:“火獄中的兩種人,我不愿看他們;一是不義之官吏,他們手拿鞭子,如牛尾巴,逢人就打;二是一種婦女,她們身著透明的服裝,趾高氣揚,自述而迷人,頭飾如駝峰;東倒西歪。這些人,不得進樂園?!备鶕?jù)有些伊斯蘭學者的分析,當今有些婦女千變?nèi)f化,多種多樣的發(fā)式,也可歸類于穆圣所說的“頭飾如駝峰”,因而也在禁止之列。至于續(xù)發(fā)。帶假發(fā),也為教法所不容。有一段“圣訓”是這樣說的:有一個女人來問穆圣:“真主的使者??!我的女兒患了麻疹,她的頭發(fā)脫落而變得稀少。我將要讓她擇婿結(jié)婚,我可不可以給她續(xù)一些頭發(fā)?”穆圣說道:“愿真主譴責續(xù)發(fā)的女人和請求續(xù)發(fā)的女人?!笨梢娨了固m教是反對做假的。
與此同時,伊斯蘭教還嚴禁扎青。紋身,限制牙齒美容術(shù)與外科整容術(shù)。扎青者和紋身者用諸如藍色和別的什么色彩損傷面容和身體,把身體的大部分都弄得光怪陸離。挫牙者將牙齒加以限制和挫短,以求美觀。伊斯蘭教對于這種過分的裝飾、美化而導(dǎo)致的改變真主原造的行為,是嚴厲禁止的?!豆盘m經(jīng)》認為這是惡魔的行為。(4:119)《圣訓》也有許多論述,旨在禁止這種行為,如有一段“圣訓”說:“為了求美而使牙齒稀落,從而變更真主的造化,這種婦女該受詛咒!’”根據(jù)經(jīng)訓的這些原則,伊斯蘭學者認為,當今的美容術(shù)和外科整容術(shù)應(yīng)該受到嚴格的限制。一味地注重外表修飾而忽略內(nèi)心建設(shè)是可怕的。如為了增強所謂魅力而修整自己的鼻形、眼睛、眉毛,甚至乳房,這都是西方文明的產(chǎn)物,理應(yīng)遠離之。不過,有一種情況例外:一個人生理上存在嚴重的缺陷,往往特別刺眼,如疣等附屬物,給患者帶來極大的不便和心理壓力,那么可以延醫(yī)治療,以消除不必要的痛苦和煩惱。周為《古蘭經(jīng)》反覆強調(diào),真主予人方便,不予人為難。
伊斯蘭教對婦女的服飾提出一些限制的同時,也給了一定的自由。在服裝的顏色、質(zhì)地、款式等方面,只要不違背伊斯蘭的道德,可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加以選擇。甚至男子禁止的服飾,對婦女則是允許的,如前面談的金飾和純絲織品對婦女是開禁的,允許的,婦女們可以借此來裝扮自已,美化自己。不過,凡事都有個度,不能超過這個度。比如,婦女艷服出游,招搖過市,引人注目,自迷迷人,則被禁止?!豆盘m經(jīng)》強調(diào)說:“叫她們不要用力踏足,使人得知她們所隱藏的首飾?!保?4:31)穆圣說:“任何一個打扮得芳香四溢的女人。然后走到人群中,好讓大家聞到她的芳香,那么,她就是一個淫婦。每一雙眼睛被她吸引,也就有了奸情?!边@些訓諭都旨在強調(diào)婦女要自重自愛,切莫妖艷與輕怫,以免讓人產(chǎn)生錯覺,誤認為是蕩婦而起邪念。
第四,在服飾方面,伊斯蘭教禁止男扮婦裝或女扮男裝。認為男女有別,各有各的角色要求,各有各的氣質(zhì)、風度,各有各的天賦和秉性。人們在服飾方面理應(yīng)順應(yīng)男女各自的特點,表現(xiàn)和發(fā)揮各自的特長,從而使人們獲得一種健康的美感,而不應(yīng)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張冠李戴,發(fā)生角色錯位,出現(xiàn)變態(tài)行為,倒人胃口,使人產(chǎn)生丑感。穆圣嚴厲地指出:“愿真主譴怒那些男子中模仿女子者和女子中模仿男子者。”
由上可知,穿著打扮,是一個十分微妙的問題,它不單純是一個御寒保暖的問題,它還牽動著人們的感覺、心理、情感乃至信仰……這也許是它能成為一種文化——服飾文化的一個原因吧。穆斯林的服飾有諸多的講究,顯得與眾不同??梢哉f,伊斯蘭的服飾文化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保守性。西方服飾文化的主旨在于通過不斷的花樣翻新,最大限度地張揚人體尤其是女性人體的曲線,如“健美褲”、“緊身衣”就是一例。而“三點式”把目前世界服飾的裸露程度推向了極致?;蛟S以后還有什么“兩點式”或“一點式”乃至無“式”!但萬變不離其宗:張揚人體美,突出外向性。而伊斯蘭服飾文化主要是通過適當?shù)拇┐?。通過種種限制,來遮蓋人體尤其是女性身體,裹住全身的面紗把服飾的保守程度推向了極致,其它的蓋頭也好,帽子也罷,都意在突出內(nèi)向性。二是倫理性。伊斯蘭服飾文化的保守性根源在于其倫理性,保守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在干維護人的尊嚴,尤其是婦女的尊嚴,在于維護伊斯蘭的倫理道德,以免發(fā)生傷風敗俗的事情。再者,伊斯蘭服飾文化的保守性也不是它一貫的特點,它在某些場合,某些時候,也表現(xiàn)得很開放。如妻子在自己的丈夫面前,可以通過刻意的打扮,一展自己的風采,盡顯個人的魅力,反之亦然。夫妻雙方可以以自己的美色和風度相互愉悅,賞心說目。這一內(nèi)外有別,恰好說明了伊斯蘭服飾文化的倫理性。
世人對伊斯蘭服飾文化所表現(xiàn)出的保守性和倫理性,看法不一,有褒有貶,甚至誤會叢生,引出了許許多多的話題和議論。服飾的交流是當今世界范圍內(nèi)的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希望各民族在服飾方面相互借鑒,相互學習的同時,也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彼此獨特的穿戴方式,切不可以從文化本位主義出發(fā),來評判各自服飾的優(yōu)劣與美丑。只有這樣才不失文化交流(包括服飾交流)的本來意義。
食。吃飯問題在人們的生活中占居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至干中國古人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今人則認為:“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币了固m并不輕視人們的飲食問題,相反,它對人的包括飲食在內(nèi)的物質(zhì)需要,不是去壓抑它,而是給予合理的滿足?!豆盘m經(jīng)》說:“眾人啊!你們可以吃大地上所有合法而佳美的食物?!保?:168)這就是說,真主為世人創(chuàng)造了各種佳美的食物: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獲得它,享用它,以維持生命,增強體力,以便建設(shè)好這個世界,管理好這個世界。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穆斯林,由于自然條件、地理環(huán)境不同,有的生活在沙漠,有的生活在綠洲;有的生活在高山,有的生活在谷地;有的生活在高原,有的生活在平原;有的生活在沿海地區(qū),有的生活在內(nèi)陸腹地。因此出產(chǎn)也不一樣,有的以農(nóng)業(yè)為生,有的則依賴于畜牧業(yè)生活,還有的從事漁獵。因而其飲食結(jié)構(gòu)與飲食文化表現(xiàn)出豐富性與多樣性。但是在多樣性中又有統(tǒng)一性。這種統(tǒng)一性源于伊斯蘭教規(guī)定的所有穆斯林必須遵循的若干飲食制度。
伊斯蘭教的飲食制度主要關(guān)注的不是怎么吃(烹飪技術(shù)等等)的問題,而是吃什么(飲食對象)的問題。因此,我們主要談一談后者。
首先,伊斯蘭教允許吃一切佳美的食物。佳美的食物很多,有動物類。植物類、礦物類等等,舉不勝舉。植物類食物除有毒的以外,一般均可以吃(酒例外),如各種糧食作物、各種果品等;動物類如牛、羊、駝、雞、鴨、魚、蝦……等;礦物類如鹽等,都是可以吃的。
第二,伊斯蘭教要求穆斯林有選擇地吃飲食品和飲料。選擇的標準是看是否“佳美”。佳美的食物不勝枚舉;不佳美的、不可食的食物,伊斯蘭教指出了若干種。《古蘭經(jīng)》有好幾處指出了禁食物:“信仰的人們??!你們可以吃我所供給你們的佳美的食物,你們應(yīng)當感謝真主,如果你們只崇拜他。他只禁戒你們吃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誦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動物?!保?:172)這段經(jīng)文中,伊斯蘭教號召伊斯蘭吃真主賜予他們的一切佳美食物,同時指出禁食物只限于上述4種而已。在《古蘭經(jīng)》的筵席章里,對這些禁食物講得更具體,說:“禁止你們吃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誦非真主之名而宰殺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抵死的、野獸吃剩的動物,但宰后才死的,仍然可以吃;禁止你們吃在神石上宰殺的?!保?:3)在這節(jié)經(jīng)文中提的禁食物是10種,而前面的幾節(jié)中提到的禁食物是4種。但前后并不矛盾,因為后者是對前幾節(jié)的具體化,比如說到“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抵死的”、“野獸吃剩的”,均在“自死物”之列;而“在神石上宰殺的”屬于“誦非真主之名而宰殺的”范圍。因此,前后經(jīng)文的意義是一致的。禁食物,概括起來是4種,具體說是10種,下面對這幾種禁食物,盡可能做一些分析。
1.自死物。自死物之所以被禁食是很容易理解的。在自然情況下死亡的動物,不外乎有這樣幾個原因,病死、老死、吃了有害食物中毒而死、跌死、摔死、抵死或因其它事故和災(zāi)害而死。在上述情況下死亡的動物,不是肉質(zhì)敗壞,就是其中有毒或有大量細菌,吃了以后難免對人體有害。再者,人的天性是厭惡死物的,它與污穢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與人的尊嚴是格格不入的。不過,在所有自死物中。魚類是個例外,《古蘭經(jīng)》說:“海里的動物和食物,對于你們是合法的。”(5:96)
2.血液。血液是《古蘭經(jīng)》禁食的第二種東西。大凡未開化的民族都有飲血的習慣,中國古代稱那些落后的不文明的民族過的是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生活。同樣,蒙昧時期(伊斯蘭產(chǎn)生以前)的阿拉伯人也嗜血如命,當有人饑餓時,就用一塊鋒利的骨頭或其它利器,刺其駱駝或其它動物,把被刺破而流出的血液,當作充饑的東西,一飲而盡。對他們來說。已經(jīng)習以為常。這種生活方式的不文明是顯而易見的;至于血液中所含的各種病毒,也是當代醫(yī)學所證明了的。
3.豬肉。眾所周知,豬是一種很平常的動物,它又是世界上食豬民族主要的肉食品。豬肉的消費量在當今世界是非常大的。伊斯蘭教禁止穆斯林食豬肉,這在穆斯林國家不成什么問題、因為大家都是穆斯林,都不養(yǎng)豬,都不吃豬肉;可是在非穆斯林國家,比如像中國這樣一個多民族、多宗教。有著多種生活習慣的國家里,由于大多數(shù)民族、大多數(shù)人習慣于吃豬肉,于是在人們的印象中,吃豬肉是天經(jīng)地義,理所當然的,而不吃豬肉,卻成了不可思議,不正常的事情,于是種種猜測和誤解便常常發(fā)生,有的甚至惡意攻擊,百般嘲弄。由此引起的事端一發(fā)而不可收拾,有時甚至釀成大禍。從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到現(xiàn)在,尤其是清代以來,總有那么一些人喜歡在豬的問題上給穆斯林做文章,你越是厭惡,人家越起勁,而且每一次都花樣翻新,處心積慮地在你最敏感的神經(jīng)上刺痛你。
筆者認為,之所以屢屢發(fā)生上述事件,除了極少數(shù)別有用心者的惡意攻擊外,主要是由于大多數(shù)人的無知和誤解造成的。因此,盡可能多地解釋穆斯林不吃豬肉的原因,是非常必要的。
過去的伊斯蘭學者都對禁食豬肉的原因從不同的角度給予過解釋。劉智在他的著作《天方典禮·卷十四》中說到:“豕,畜類中污濁之尤者也。其性貪,其氣濁,其心迷,其食穢,其肉無補而多害。樂從卑污,有據(jù)牙,好攫。嚙生肉,愈壯愈情,老者能附邪魅為祟,乃最不可食物也?!边@是從審美的和倫理的角度加以解釋的?,F(xiàn)代伊斯蘭學者馬堅和王靜齋則從衛(wèi)生的角度給予了解釋,他們廣征博引一些古今中外醫(yī)學家的研究報告,認定豬肉當中有很多寄生蟲和其它病菌,對人體非常有害。這幾位學者的解釋,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但仍不能使人滿意。完全令人滿意的解釋恐怕永遠不可能有。因為世界上畢竟有很多民族很多人在吃它,既然吃就會有吃的理由。所以,最簡單也最有力的解釋恐怕還要回到伊斯蘭的根本經(jīng)典《古蘭經(jīng)》中去?!豆盘m經(jīng)》說到禁食自死物、血液和豬肉的原因時說:“因為它們確是不潔的。”(6145)這里的“不潔”不光是指不衛(wèi)生,更重要的是指宗教意義上的不純潔。如果單純是指不衛(wèi)生的話,那么經(jīng)過消毒處理以后,是否就可以食用呢?顯然是不行的。因此,穆斯林從宗教的、倫理的、審美的、衛(wèi)生的角度,認為豬肉是不干凈的,而很多非穆斯林民族則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認為豬肉是干凈的,可食的。在這種情況下,過多的解釋和辯論,都是無濟于事的,只能各行其是,各得其所,互不干涉。只要互不傷害,悉聽尊便。
穆斯林除了禁食豬肉以外,還有一些動物也在禁食之列。根據(jù)劉智《天方典禮》,禁食的動物主要有:鷹、鷂、虎、狼、狗、獅、豹、熊、象、狐貍、貓、驢、騾、龜、蛇、蟹、鱉、青蛙等。其它的動物如暴目者、鋸牙者、環(huán)喙者、鉤爪者、嚙生肉者、殺生鳥者、惡者、暴者、貪者、吝者、性賊者、污濁者、穢食者、異形者、異性者、妖者、似人者。
4.誦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動物。伊斯蘭教認為,真主是萬物的創(chuàng)造者,是生命的賦予者和終結(jié)者。因此,要求穆斯林在宰牛。羊。雞等可食動物時,誦念“以真主之名”,結(jié)束該動物的生命是以真主的名義進行的,是合法的(哈倆立),是清真的。否則,即便是可食動物(如牛、羊、雞、鴨等)如果是非穆斯林宰殺的,也意味著非法和不清真,故不可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好心的非穆斯林誤以為凡是牛羊肉和雞肉,穆斯林都是可以吃的。殊不知,伊斯蘭教禁食誦非真主之名宰殺的任何動物,哪怕是可食動物。
值得指出的是,伊斯蘭教允許穆斯林吃有“天經(jīng)者”(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的食物?!豆盘m經(jīng)》指出:“今天準許你們吃一切佳美的食物,曾受天經(jīng)者的食物,于你們是合法的。”(5:5)這句話的意思,并不是說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的所有食物包括以上提到的自死物、血液、豬肉等都是合法的,而是指經(jīng)他們宰的可食動物(如牛、羊、雞等)和他們制作的五谷類食物,對于穆斯林而言,是合法的,可食的。因為猶太教和基督教都是一神教,都承認真主(上帝)獨一。
以上我們探討了4類不可食的東西:自死物、血液、豬肉、誦非真主之名而宰殺的動物。通常情況下,這4類東西被嚴格禁止食用。但在特殊情況下,可以通融。《古蘭經(jīng)》在提到上述禁食物之 后,緊接著又說:“凡為勢所迫,非出自愿,且不過分的人(雖吃禁 物),毫無罪過,因為真主確是至赦的,確是至慈的?!保?:172)這里, 又一次體現(xiàn)了伊斯蘭的人道性,神圣的天條,在人的生命受到威脅 時,仍可以變通。不過,規(guī)定了極嚴格的條件:一是“為勢所迫”,即 實在找不到可供飲食的合法食物,若再不吃禁物,生命難以維持;二是“非出自愿”,即本身并不樂意食用禁物;三是“且不過分”,就是說吃到能夠維持生命為止,不可求飽。
伊斯蘭教在食物方面做出上述規(guī)定的同時,在飲料方面也有一些規(guī)定,最突出的是禁酒、禁毒。
酒,這個含有酒精而使人致醉的東西,成為許多民族所喜愛的飲料。古今中外,關(guān)于酒的故事。傳說,實在太多太多;吟詠酒的詩篇,也汗牛充棟,數(shù)不勝數(shù)。尤其是中國人,對酒情有獨鐘。歷來有“無酒不成席”的說法,朋友聚會、招待客人。逢年過節(jié),都離不開酒。伊斯蘭教產(chǎn)生以前的阿拉伯人更是嗜酒如命,他們酷愛飲酒達到無以復(fù)加的程度,在他們的語言中,關(guān)于酒的名稱就有100多個。在他們的詩歌里,美酒、女人、音樂是永恒的主題。當今世界,酒的消費量更是大得驚人,各國的新聞媒體每每傳出因酗酒而導(dǎo)致的災(zāi)禍頻頻發(fā)生。嗜酒的人們對酒的心態(tài)十分復(fù)雜微妙,可以說是既恨它,又愛它,“剪不斷,理還亂”。伊斯蘭教禁酒也有一個過程。起初向人們說明,酒有害也有益,但害大干益。后來,禁止人們在酒醉時禮拜,最后,才斷然禁酒?!豆盘m經(jīng)》明確說道:“信仰的人們??!飲酒、賭博、拜像、求簽,只是一種穢行,只是惡魔的行為,故當遠離,以便你們成功。惡魔惟愿你們因飲酒和賭博而互相仇恨,并且阻止你們記念真主和謹守拜功。你們將戒除(飲酒和賭博)嗎?”(5:90一91)在這里,《古蘭經(jīng)》把飲酒與崇拜偶像(這是不赦之罪)相提并論,可見其嚴重性。可是,到底什么是酒呢?有些穆斯林搞不清楚,其中有一位請教穆圣:由蜂蜜、玉米小麥等釀成的酒,其性質(zhì)是什么?穆圣用一句簡潔而明確的話回答:“凡是使人麻醉的,都算酒(哈麥日);凡是酒,都是非法的。”據(jù)此,現(xiàn)代伊斯蘭學者們一致認為,啤酒、香擯、酒或冠以別的什么名稱的酒,無論低度的還是烈性的,都是非法的,都應(yīng)受到禁止;也不論喝多喝少,都是一樣的性質(zhì)。因為有第一杯,就會有第二杯,第三杯……直到上癮,一醉方休。
禁酒的理由很簡單,就是為了預(yù)防麻醉,預(yù)防喪失理智,預(yù)防犯罪,預(yù)防失職,預(yù)防失態(tài),預(yù)防相互仇視,預(yù)防耽誤拜主,預(yù)防耽誤其它正常工作,預(yù)防沉湎灑色,預(yù)防道德淪喪,預(yù)防危害健康……當然不飲酒的人同樣會犯罪,同樣會失職,同樣會失態(tài),同樣會耽誤工作……但,實踐證明,飲酒者由于麻醉的作用,由于借酒壯膽,更容易作上述事情。據(jù)國內(nèi)外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大量的車禍、離婚案件。犯罪案件等等都與飲酒有直接或間接的關(guān)系。一地社會治安的好壞,在某種程度上也與該地飲酒人數(shù)的多少有直接聯(lián)系。據(jù)報紙和電視新聞報道,俄羅斯這幾年犯罪率上升的原因,除了其它因素外,酗酒者太多是一個重要原因。酒的危害性已為許多國家的政府和人民所認識。
伊斯蘭教不但禁止穆斯林飲酒,而且還嚴厲譴責與酒有關(guān)的10種人:“釀酒者、聘請釀酒者、飲酒者、運酒者、使人運酒者、斟酒者、賣酒者、分享酒價者、買酒者、使人買酒者?!?
伊斯蘭教在禁酒的同時,還禁止毒品。毒品,實際上是各種麻醉品(如大麻煙、鴉片煙、可卡因、海洛因等等)的總稱。給這些麻醉品,冠以“毒品”二字,實在是再貼切不過了。吸毒和販毒在當今社會已成了全球性的公害。毒品狂潮如洪水猛獸,席卷著世界各國。它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它摧毀了吸毒者本人的人格尊嚴,使之道德淪喪,寡廉鮮恥,行為頹廢,精神萎靡。沉溺于毒網(wǎng)而不能自拔的人,最終或倒斃于街頭,或慘死在某間破爛的房屋里;其次,毒品毀滅了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和睦與幸福。因為一旦染上毒品,無論你有多少財產(chǎn),最終也會傾家蕩產(chǎn),家破人亡。
當今世界各國尤其是西方國家毒品泛濫成災(zāi)。而美國又居西方國家之首。據(jù)西方國家緝毒機構(gòu)披露,全世界非法生產(chǎn)的毒品有 90%是在美國銷售的。全世界每年交易額達 500多億美元,美國就占 1/5,比通用汽車公司的總銷售額還多。目前美國已有3300多萬人吸毒。從10來歲的孩子到中老年科學家,從華爾街的證券交易經(jīng)紀人到好萊塢電影明星,從窮困潦到的失業(yè)者到腰纏萬貫的富翁,吸毒之風“盛況空前”。美國上流社會的社交界正流行著一種時尚,那就是雞尾酒會的第一道“菜”便是一份可卡因。《紐約時報》還報道了這樣一件可笑的事情:在一次美國上流社會舉行的晚會上,偶然有價值數(shù)千美元的可卡因被碰灑在一塊白色的小地毯上,那些頗有身份的貴賓們紛紛爬到地上,用鼻子猛嗅那塊小毯子,整個晚會的時間就被他們這樣消磨掉了。①
伊斯蘭教對毒品的態(tài)度是明確的、嚴厲的。伊斯蘭學者們根據(jù)《古蘭經(jīng)》和《圣訓》的基本原理,一致認為,無論是吸毒或販毒,對穆斯林而言都是非法的。根據(jù)是:既然《古蘭經(jīng)》把酒列為麻醉品而禁止飲用,那么,毒品的麻醉程度和危害性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理所當然地要受到禁止。近年來,中國的個別穆斯林或由于利欲薰心或由于無知,也干起了吸毒販毒的勾當,自然而然地遭到了廣大穆斯林的譴責和唾棄。
以上談了全世界穆斯林共同遵循的飲食制度。這些或許可以稱為伊斯蘭飲食文化的共性,但由于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所處的自
--------
①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編寫《西方社會病》,人民日報出版社1992年10月版,第29—30頁。
-------
然條件和地理環(huán)境不同,因而伊斯蘭飲食文化也表現(xiàn)出它的個性,以中國穆斯林為例,他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通過自己的長期實踐,所創(chuàng)造出的清真飲食文化,個性鮮明,特色獨具,為世人稱道。清真飯菜、清真食品已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其中,光是以羊肉為原料的清真全羊菜肴,分羊頭類、臟腑類、羊肉類、羊骨類、羊蹄類、羊尾類等,能做出數(shù)百種美味佳肴,什么“扣麒麟頂”、“芙蓉順風”、“燴明珠”、“云彩羊肝”?!懊藁ㄑ蚍巍薄ⅰ胺劢z花肚”、“竹節(jié)肥腸”、“肉泥魚翅”、“紅果肉丁”、“羊肉櫻桃”。“紅燒羊背”、“烹炸蹄花”、“奶油蹄”、“蜜汁羊尾”、“黃袍羊尾”、’‘全羊鍋子”、“烤全羊”等等。花樣繁多,絢麗多彩,以其味鮮而不膩,肉嫩而不腥,深受各族各界人士的歡迎。至于回族、維吾爾族、撒拉族、東鄉(xiāng)族等穆斯林民族的各種面食,則更豐富多彩,舉不勝舉。讀者朋友們?nèi)粲信d趣,可以看一看有關(guān)這方面的專門的書籍。由于篇幅所限,在此就不細述了。
從以上飲食文化的內(nèi)容看:伊斯蘭教飲食文化主要有兩個特點:
第一,選擇性。古往今來,人類對由動物的肉制成的食品有兩種態(tài)度,一種是全舍,如印度的婆羅門和佛教僧侶,他們給自己定了一條戒律,不殺生,不吃肉。他們以吃素食(植物性食物)而著稱,不吃任何動物的肉。以此來表示仁慈與清心寡欲。另一種態(tài)度是全取。如信奉儒家學說的或不信奉任何學說的人們,他們對動物的態(tài)度是:來者不拒,多多益善,無論是飛禽還是走獸,大到豬、狗,小到青蛙、老鼠,甚至兇殘無比的各類蛇、蟒,都能成為他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伊斯蘭教則要求穆斯林對生物性食物,不要全取,也不要全舍,而有所選擇,有所保留。吃那些他們認為佳美的動物的肉(如牛、羊、雞、鴨等),不吃那些他們認為不潔凈的動物的肉(如豬、狼、狗、貓等)和由植物作原料釀成的酒類以及各種毒品。由于伊斯蘭教要求穆斯林對食物有所選擇,所以,伊斯蘭教飲食文化在豐富性和多樣性方面不及其它一些非穆斯林民族所代表的飲食文化。
第二,倫理性。世界上很多民族的飲食習慣大多根源于他們生活于其中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huán)境,如生活在海邊的民族大多以漁獵為生,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大多以游牧為生。他們之所以吃魚肉和牲畜的肉是由其自然條件決定的,一般不帶有倫理色彩(個別的飲食禁忌除外)。而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無論處在怎樣的自然條件,都需要共同遵守伊斯蘭教為其規(guī)定的飲食制度,如不吃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擁非真主之名而宰殺的動物,不飲酒、不吸毒。因而使伊斯蘭飲食文化帶有濃厚的倫理色彩,而顯得與眾不同,獨具特色。
第三,適度性。一方面伊斯蘭教允許穆斯林吃一切佳美的食物,另一方面又強調(diào),無論吃什么,都要適可而止,不可暴食暴飲,主張適度,反對過分?!豆盘m經(jīng)》說:“你們應(yīng)當吃,你們應(yīng)當喝,但不要過分,真主確是不喜歡過分者的?!保?:31)穆圣對飲食有更具體的要求,他希望人們不可吃得過飽,他說:“人的胃應(yīng)該保持這樣一種狀態(tài),1/3的食物、1/3的水分,1/3的空氣。”言下之意是不可把胃全部填滿,不可吃得太撐。這一點,可以說與現(xiàn)代保健醫(yī)學的理論,保健醫(yī)生的忠告,不謀而合。
住。人們常常以“安居樂業(yè)”來形容生活的美好。的確安居才能樂業(yè)。昔日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一語,由于表達了人們對“安居”的渴望而千古流傳。今天,中國的住宅建設(shè)以“安居工程”來命名,成為實現(xiàn)小康生活的目標之一。臺灣流行歌曲《我想有個家》,因迎合了人們對家的向往而風行海峽兩岸。這一切都說明了“住”在人們生活當中的地位。早在1300多年前,伊斯蘭教就對“住”給予了足夠的重視?!豆盘m經(jīng)》以一種關(guān)懷的語調(diào)說道:“真主以你們的家為你們安居之所,以牲畜的皮革,為你們的房屋,你們在起程之日和住定之日,都感覺其輕便。他以綿羊毛、駱駝毛和山羊毛供你們織造家俱和暫時的享受。”(16:80)穆圣則認為賢慧的妻子、寬敞的住宅、和睦的鄰居。舒適的交通工具是人生的四種幸福??梢娮≌闹匾?
伊斯蘭教對住宅的建設(shè)和裝飾以及相互拜望的禮儀還有一些具體要求。首先,住宅建設(shè)要根據(jù)各人的條件,盡可能做到寬敞、舒適、清潔,最好是要考慮到禮拜的朝向,做到方位要正,以便使人容易辨別禮拜的方向。其次,力戒建筑過于富麗堂皇,禁止在家庭中使用金銀器皿,禁止使用絲綢墊鋪。因為這是奢侈浪費的表現(xiàn),與伊斯蘭的適度消費觀不相宜。穆圣指出:“用金銀器皿來吃喝的人,他們只是把火獄的火咕嚕咕嚕吞進了自己的肚腹?!钡谌?,不允許在居室中擺設(shè)畫像和塑像。意在避免偶像崇拜的嫌疑。穆圣說:“天使一定不會進入有塑像的住宅?!庇终f:“制作各種畫像和塑像的人們,在復(fù)活日必將受到懲罰,他們被告知:‘你們給予你們的作品賦予生命吧!”’因此,在一般穆斯林家庭中不擺塑像,不掛畫像(包括各種美人照掛歷)。而只以花草和各種山水畫以及各種幾何圖形的磚雕、木雕來裝飾房間。第四,凡是有條件的穆斯林家庭,一般都有沐浴設(shè)備,以備洗大凈之用。因為穆斯林被告知,既要清潔衛(wèi)生,又要保護羞體,不鼓勵去公共浴池洗澡。第五,要求穆斯林盡可能多建幾個臥室,讓孩子到一定年齡時與父母分開睡覺,這對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好處。第六,嚴禁打探和窺視他人的隱私。登門拜訪,應(yīng)事先通知對方;如不期而拜訪,則應(yīng)看對方方便與否,不可徑直闖入他人內(nèi)室,應(yīng)首先征得對方同意方可入內(nèi)。《古蘭經(jīng)》24:27)在登門拜訪時,首先要禮貌地按門鈴或敲門,如對方詢問,則直接說出自己的名字,而不能僅回答“我”。據(jù)傳,穆圣時代,有人在穆圣內(nèi)室門前窺視,恰被穆圣發(fā)現(xiàn),說道:“如果我事先知道你在窺視我,我一定要刺傷你的雙眼廠’后來,他就要求所有穆斯林探視別人前首先要得到允許,他嚴肅地指出:“某人若未經(jīng)允許就窺視你的內(nèi)室,你可以用石頭打他的眼睛,這于你無妨。”可見,伊斯蘭教充分尊重他人的隱私權(quán)和住室不受侵犯的權(quán)利。
伊斯蘭教認為,普天之下都是真主創(chuàng)造的大地,都是生活的樂土。所以,穆斯林盡管熱愛他們各自的家鄉(xiāng),但沒有什么特別的鄉(xiāng)土意識,“故土難舍”、“葉落歸根”,對他們而言并非十分重要,他們看重的是精神生活(尤其是宗教信仰)與物質(zhì)生活的質(zhì)量。所以,生活要求他們離開故土時,就毅然決然地離開。如穆圣傳教初期,麥加的許多信徒為躲避多神教徒的迫害,背井離鄉(xiāng),曾到阿比尼西亞(今埃塞俄比亞)尋求避難,在那兒生活了好幾年。穆圣及其部分弟子為開拓傳教的新局面,放棄自己的故土——麥加,前往麥地納,在那兒奮斗、生活了10年。平時,穆斯林無論在什么地方,在選擇住宅的位置時,不看風水,通常都圍寺而居,主要考慮的是宗教生活和日常生活的方便。
由上可知,伊斯蘭居住文化有以下特點:第一,安全性。大凡安全性是各民族民居的基本特點。居室盡可能建得堅固耐用,不僅可以避風遮雨御寒,而且還可以防盜防敵??傊?,家是人們的一個避風港。歇腳處,家是生活在茫茫人海、復(fù)雜社會的人們的一個最好的歸宿。這一點,伊斯蘭居住文化也不例外。與眾不同的是,伊斯蘭居住文化更強調(diào)私人住宅和個人隱私的不可侵犯性?!豆盘m經(jīng)》指出:“你們向先知的妻子們索取任何物品的時候,應(yīng)當在帷幕外索取,那對于你們的心和她們的心是更清白的?!保?3:53)這就是說,住宅的安全性遠遠超出了通常意義上的概念,它包括了每個人家室的聲譽的不可侵犯性。
第二,實用性。在安全性的前提下,伊斯蘭居住文化體現(xiàn)的是它的實用性。一般的穆斯林住宅都考慮的是防寒、祛濕、通風、采光、休息、儲藏財物、防敵防盜等物質(zhì)功能和審美、學習、娛樂、禮拜等精神功能,而;少有不必要的華麗的裝飾。
第三,樸素性。穆斯林的住宅無論從建筑材料,還是從建筑式樣上看,都不尚奢華,追求恬靜、自然。不要金碧輝煌、金銀器皿,只求舒適寬敞,冶然自得。
第四,藝術(shù)性。包括民居在內(nèi)的伊斯蘭建筑以其獨特的和別具一格的造型而著稱于世。這種建筑往往通過穹頂、尖塔、柱廊等造形,加上幾何圖案、植物花紋甚至阿拉伯文書法的裝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藝術(shù)效果。無論身居其中,還是從旁觀賞,都使人賞心悅目,美不勝收。有關(guān)伊斯蘭建筑藝術(shù),行家們多有著述,此不贅述。
行。家再好,人也不能老住在這塊小天地里面,安居了還要樂業(yè),人們?yōu)樯?、為生產(chǎn)。為學習、為娛樂……為各種物質(zhì)與精神的需要,總要離家,總要外出,總要去或近或遠的地方活動。人離家外出就是“行”,“行”以及與之有關(guān)的事物,構(gòu)成了“行”文化。伊斯蘭非常重視“行”。它不主張人們整日安坐在家中,無所事事,坐享其成。相反,它鼓勵人們離家外出,建功立業(yè),或遠行經(jīng)商,或負笈遠游,或出征沙場,或乘船遠航?!豆盘m經(jīng)》指出:“沒有殘疾而安坐家中的信土與憑自己的財產(chǎn)和生命奮斗的人,彼此是不相等的。憑自己的財產(chǎn)和生命奮斗的人,真主使他們超過安坐家中的人一級……真主加賜奮斗的人一種重大報酬?!保?:95一96)又說:“誰為主道而遷移,誰在大地上發(fā)現(xiàn)許多出路和豐富的財源……真主必報酬誰。”(4:100)穆圣也號召穆斯林:“在忙碌之前利用好閑暇,在患病之前利用好健康,在老邁之前利用好青春,在死亡之前利用好生命?!敝荚趶娬{(diào)人生在世,應(yīng)有所行動,有所作為,不虛此生。在伊斯蘭的歷史上,很多穆斯林為了事業(yè),為了某種追求,舍家遠行者代不乏人。當年穆圣及其弟子艾布·伯克爾等人為開創(chuàng)伊斯蘭事業(yè)的新局面,離開故鄉(xiāng)麥加遠走麥地納,途中雖經(jīng)歷了反對派的跟蹤。追捕、風吹日曬。饑餓干渴,但仍勇往直前,直奔目標——麥地納。伊斯蘭國家建立后,穆斯林商人為了經(jīng)商。宣教,足跡踏遍亞。非、歐三大洲的很多國家和地區(qū)。他們在伊斯蘭國家與中國之間開辟了兩條通道:一是陸上絲綢之路,二是海上香料之路。他們或騎上駱駝,穿沙漠,上高山,跨平原,或駕上帆船,乘風破浪,飄洋過海。他們帶來了“六信”與“五功”,帶來了天文歷法,帶走了絲綢與瓷器,帶走了四大發(fā)明,因為他們“追求知識,不怕遠在中國”。他們既充當了商旅,也充當了和平的使者。文化的使者,為兩個國家、兩種文化間的交流,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世界文學名著《一千零一夜》講述的航海家辛得·巴德的故事,充分反映了穆斯林離家遠行,闖蕩世界的開拓進取精神,他七次駕船出海,歷經(jīng)艱難險阻,沖破驚濤駭浪,遍訪沿海各地,進行商業(yè)貿(mào)易,終于成為有見識、有膽略、又有財富的家喻戶曉的名人。辛得·巴德的故事也許是虛構(gòu)的,或者過于夸張,但沒有那種經(jīng)歷的人恐怕也難編出那樣的曲折動人的故事。
伊斯蘭鼓勵穆斯林為求知、為生意、為工作。為主道,離家遠行。鑒于外出旅行往往很艱辛,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伊斯蘭教在宗教禮儀方面也處處為旅行者著想。正如前面介紹的,旅行者被允許縮短拜功或者并禮,被允許暫時免除齋功,歸家后再補。旅行者也是天課的施濟對象之一?!豆盘m經(jīng)》反覆號召人們要款待旅客,并把款待旅客與孝敬父母相提并論。(4:36)
由于伊斯蘭教對離家遠行的鼓勵和提倡,穆斯林地區(qū)外出經(jīng)商,外出工作,蔚然成風。就拿中國西北地區(qū)的穆斯林來講,每當春播結(jié)束,進入農(nóng)閑階段時,農(nóng)村的青壯年都紛紛外出,或經(jīng)商、或淘金、或修路、或跑車,散布于城鄉(xiāng)之間,活躍于全國各地。而很少有無所事事,靠墻曬太陽的。
至于交通工具,各歷史時期,各國各地區(qū)的穆斯林所用的都有所不同。從駱駝到火車,從駿馬到飛機,從一葉小舟到萬噸巨輪,應(yīng)有盡有。正如《古蘭經(jīng)》所言:“我為他們而創(chuàng)造像船舶那樣可供騎乘的東西?!保?6:42)
性。自古以來,性問題始終困擾著人類。對于性的態(tài)度也因人因民族而異。有人欣喜若狂,趨之若騖;也有人望而卻步,退避三舍;還有人不偏不倚,適可而止。由于性行為不單純是一種生理現(xiàn)象,而且還關(guān)系到人們的情感、心理和倫理、法制意識等等,所以也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性文化。伊斯蘭性文化是眾多的性文化當中獨特的一種。
為了能更好地研究伊斯蘭性文化,我們先不妨對其它一些特別有影響的性文化作一簡要探討。
縱觀人類對性的態(tài)度,不外乎有三種:一是禁欲主義型,二是縱欲主義型,三是節(jié)欲主義型。
第一,禁欲主義型。有些文化認為一包括性欲在內(nèi)的人的各種欲望,都是一種不正當?shù)挠H缭诨浇涛幕?,當亞當和夏娃偷食了上帝的禁果之后,“人欲”便成了“原罪”產(chǎn)生的根源而受到壓抑?!妒ソ?jīng)》指出:“如果你的眼睛使你失足,那么就把它挖掉吧!與其讓你的整個身體將來在火獄中受刑,不如現(xiàn)在去掉你的一個肢體。”(《馬太福音》5:24)教會據(jù)此制定了出家制。在教會看來,性本身是污穢物;女人是污穢的、邪惡的被遺物?;橐鰧Υ蟊妬碚f是一種動物式的性需求,而那些虔誠之人應(yīng)該拋棄婚姻而過獨身生活,因此它的一些教職人員如神甫等都不結(jié)婚;佛教文化,雖然在理論上反對極端縱欲與極端禁欲,但在其全部教義的總綱——“四諦”里說,其中的“苦諦”和“集諦”事實上還是把人欲作為“萬惡之源”而加以“慕滅”,其中的和尚、尼姑等出家人戒絕紅塵,隱居山林寺院,與社會與異性隔絕,終身不嫁不娶,過著禁欲主義的生活。
第二,縱欲主義型。與禁欲主義文化相反,還有一種縱欲主義文化。這種文化的產(chǎn)生有其歷史根源。正如前面講到的,中世紀的歐洲,基督教占統(tǒng)治地位。一方面,教會要求人們虔誠地侍奉上帝。為此不惜出家修行,于是修士、修女、修道院遍地皆是。修士以及教會人士當中,不乏虔誠自律,潔身自好之士,但是物極必反,極端的禁欲主義和許許多多的清規(guī)戒律。又導(dǎo)致了人們的逆反心理。在修道院內(nèi),在教會人士當中,不斷傳出各種風流韻事和離經(jīng)叛道的丑聞。虔誠與淫蕩同時并存于一個時代。某些教會人士的放蕩行為動搖了普通人的信念,人們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從禁欲主義轉(zhuǎn)向了縱欲主義,從談“性”色變變?yōu)橼呏趄\。人們“修道”未成,卻投向了人性動物主義的懷抱。性,不再是污穢的東西,性就是性,與道德無關(guān),與婚姻也無關(guān),性不過是人的一種天性。弗洛伊德的人性性欲主義學說,使這種觀念披上了“科學”的外衣?!靶越夥拧?、“性革命”風靡一時,新聞、廣播、電影、電視、小說、戲劇、報刊都在宣揚性,表現(xiàn)性。性,從人們鄙視的對象,成了崇拜的對象。誰要是講性道德,就會馬上被人扣上“守舊”、“落后”、“頑固”的帽子。因而西方的許多道德家的呼聲被淹沒在“性革命”的洪流中而變得十分微弱,引不起共鳴。性自由理論是“性革命”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理論認為,男女相愛,是性結(jié)合的基礎(chǔ),它可以是永久性或非永久性的,愛、性生活與婚姻沒有什么必然聯(lián)系。也就是說,性不一定通過合法婚姻來滿足。在性自由理論的影響下,自70年代開始,大批的學生和青年工人涌進了這一性革命的大潮中。據(jù)中國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組織編寫的《西方社會病》一書介紹:“60年代,美國20歲以上的未婚女性中有23%已非處女,而在 70年代中期具有性經(jīng)驗的年輕未婚女性約占40%強。同眾多的大學生們一樣,中學生們也跟上了性解放的潮流。1971年,14%的美國15歲女孩有性經(jīng)驗,47%的19歲女孩有婚前性行為。到1976年上述兩者的比例分別高達18%和55%。1971年,全美國高中男性中有性行為者約占1/4;而男大學生則占3/4;在紐約城,約 80%的13—19歲男性已有了第一次性經(jīng)驗?!雹僭诮裉斓奈鞣缴鐣絹碓蕉嗟娜送瑫r和許多人尋歡作樂,結(jié)婚年齡雖然推遲(大多在30歲以后),而初次性行為年齡卻提前了(15歲左右)。當然,“性解放”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離婚率上升,艾滋病蔓延,由“性解放”而使異性之間感到膩味,于是很多人轉(zhuǎn)向“同性戀”,性變態(tài),層出不窮。
第三,節(jié)欲主義型。與以上禁欲主義與縱欲主義不同,世界上還有另一種類型的性文化,可稱之為節(jié)欲主義型。如儒家文化,它提倡凡事要不偏不倚,實行中庸之道。對于性既不放縱,也不禁止,而是給予一定的約束。主張通過婚姻來滿足性欲。強調(diào)性的道德性,反對亂倫,反對傷風敗俗。伊斯蘭性文化可以說是節(jié)欲主義的性文化的典型代表。
1.對性的本質(zhì)的認識。伊斯蘭教認為,以上列舉的禁欲主義與縱欲主義,表現(xiàn)形式雖有不同,便本質(zhì)都一樣,都是違背人的天性的。因為,人既不是無飲食男女,純潔無暇的天使,也不是屈從本能的低級動物。人就是人,人既有物質(zhì)性需要,也有精神性需要,二者缺一不可。若人的物質(zhì)的、生理的需要得不到滿足,人就難以生存,難以發(fā)展;而當人成為純粹的肉體,脫離一切精神和文化,只知貪婪地追求物質(zhì)和感官享受,人便會墮入獸的行列。因此,人必須對物質(zhì)的、生理的需要與精神的、心理的需要兼顧,人應(yīng)該以人的方式而非獸的方式滿足肉體需要;人同樣以人的方式而非神的方式完成對和諧精神的追求。
------------
①《西方社會病》,人民日報出版社1992年10月版,第137頁。
------------
飲食男女,傳宗接代,所有這些人與動物相似。但人是萬物之靈,在思維能力,在內(nèi)心情感、行為方式上與動物有著明顯的不同。動物是以直接的方式,受本能的支配來完成種的繁衍的。在動物世界,發(fā)情期里雄性與雌性動物興奮交配,是群體性的,以本能的方式來相互滿足。雄性與雌性動物間相互追逐,為了爭奪配偶,雄性動物之間發(fā)生撕殺、格斗,很多雄性死于爭斗,存活下來的便占有了雌性動物。在人的世界里也存在著性的需要,但不是以獸的方式來滿足,而是以人的方式來滿足。而婚姻便是最能體現(xiàn)人的尊嚴與本性的最佳方式。
2.鼓勵通過合法的婚姻來滿足性的需要。在人類社會,女人不是所有男人的性對象;男人也不是所有女人的性對象。因為,性在這里不再是無意識的、機械的,而成為被人理解的,被賦予某種社會、倫理和審美意義的自覺行為。這樣,婚姻家庭便成為必要?!豆盘m經(jīng)》指出:“他的一種跡象是:他從你們的同類中為你們創(chuàng)造配偶,以便你們依戀她們,并且使你們互相愛悅、互相憐恤。”(30:21)又說:“你們中未婚的男女和你們的善良的奴婢,你們應(yīng)使他們互相配合?!保?4:32)“贊頌真主,超絕萬事!他創(chuàng)造一切配偶,地面所生產(chǎn)的,他們自己,以及他們所不知道的,都有配偶?!保?6:36)中國明代著名伊斯蘭學者王岱輿講道:“夫大而天地人神,細及昆蟲草木,有情無情,未有不得陰陽而享利者,至若人身之精氣,既濟則和,盛衰則病,缺一則死,此既當體陰陽不齊之驗也,又何況夫婦之缺略哉。常見孤陰寡陽之輩,形容枯槁,心意千歧,邪念叢生,失節(jié)者多,皆由陰陽失序故耳。所以我教之禮,鰥寡不能獨守,寧可明正改節(jié),不可外潔內(nèi)淫?!雹龠@些都旨在鼓勵人們明煤正娶,合情合理地與各自的配偶和睦相處,安居樂業(yè),過一種平靜、舒適、穩(wěn)--------------
①《正教真詮》,寧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92頁。
--------------
定、和諧的,沒有躁動、沒有瘋狂、沒有痛苦。沒有憂傷的生活。
3.性愛所應(yīng)遵循的衛(wèi)生、禮儀要求。上海師范大學哲學教授高惠珠先生在其新著(阿拉伯人的智慧:信仰與務(wù)實的交融)一書中,深有感觸地說道:“伊斯蘭教以順乎自然的心態(tài)對待人欲,另一個極富個性的方面,是他們對待人欲中性欲的態(tài)度了。在世界性大宗教中,像伊斯蘭這樣以如此坦蕩的心態(tài)對待人的這一基本欲望的,實屬罕見。完全與人們的世俗生活溶為一體的伊斯蘭教規(guī),不但對人們可以行房事的時間,而且對房事應(yīng)循的衛(wèi)生習慣,都作了細微的指點,令‘教外人’讀來,甚至會感到一種家長對子女的慈愛……伊斯蘭文化順乎自然的秉性,在這個被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許多人視為最見不得人最難以啟齒的地方,依然閃爍著務(wù)實的智光。”①看來這位“教外人”的確有著一雙慧眼,能微中見著。伊斯蘭在原則上對夫妻性生活沒有作過多的限制,完全看個人的健康與愛好?!豆盘m經(jīng)》以一種寬厚的態(tài)度說道:“你們的妻子好比是你們的田地,你們可以隨意耕種。”(2:223)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經(jīng)文,是因為當時麥地納的輔士(輔助從麥加遷徙來的穆斯林者),聽信猶太教徒的話,自作聰明,作繭自縛,認為:“男子如果從妻子的后面與她性交,那么生出的孩子,必定是斜眼兒?!睘橄藗兊囊蓱],才有了上述“你們可以隨意耕種”的啟示。意思是,夫妻之間以何種姿勢行房事,純屬個人愛好,教規(guī)概不干涉。
不過,伊斯蘭教對性生活的衛(wèi)生、禮儀等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要求,體現(xiàn)了對人的身心健康的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首先禁止在經(jīng)期發(fā)生性交?!豆盘m經(jīng)》指出:“他們問你月經(jīng)的(律例),你說:‘月經(jīng)是有害的,故在妻子的月經(jīng)期中,你們應(yīng)當離開妻子,不要與她們
-----------------
①《阿拉伯人的智慧·信仰與務(wù)實的交融》,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29頁。
----------------
性交,直到她們清潔。當她們洗凈的時候,你們可以在真主所命令你們的部位與她們交接?!薄?:222)之所以禁止經(jīng)期性交,是因為:這時婦女的生殖器官因內(nèi)分泌腺的不斷分泌而處于充血狀態(tài),此時如果遭男性生殖器的干擾,會阻礙月經(jīng)的正常排出,有時會引起生殖器官的發(fā)炎,神經(jīng)混亂等等,從而會危害婦女的身心健康。其次,不能與產(chǎn)婦發(fā)生性關(guān)系,直到產(chǎn)后40天才允許過正常的夫妻生活。其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婦女生孩子,在身心方面經(jīng)歷一種重大的變化,體力消耗過大,生殖系統(tǒng)受到較大損傷,這一切都需要有一個恢復(fù)的過程。所以產(chǎn)婦需要較多的營養(yǎng)與一種平靜的生活,而不能有絲毫的干擾。第三,夫妻之間每次房事之后,都要求各自洗大凈,厭惡連續(xù)的性交而不洗大凈。這一點顯然也是出于性衛(wèi)生的考慮。世界上各種性病的傳染,固然由于性亂所致,但也不能排出夫妻間不講性衛(wèi)生的因素。故勤洗大凈,勤洗內(nèi)衣內(nèi)褲一再被強調(diào)。第四,禁止在齋月的白天行房事。而齋戒的夜間則是允許的,只要不影響第二天的齋戒。同時,禁止在清真寺幽居參悟時與妻子行房事(《古蘭經(jīng)》2:187)。第五,禁止肛門之交。穆圣說:“你們不要與妻室發(fā)生肛門之交。”“搞妻室的肛門,就是小雞奸?!焙翢o疑問,這是從人的尊嚴與體面出發(fā)而制定的規(guī)矩,以防變態(tài)的性行為。男子之間的雞奸(或稱同性戀)行為,也屬變態(tài)的性行為,理所當然地受到禁止?!豆盘m經(jīng)》針對歷史上的一些民族指出:“你們怎樣要與眾人中的男性交接,而舍棄你們的主為你們創(chuàng)造的妻子?其實你們是犯罪的民眾?!保?6:165一166)當然,伊斯蘭也禁止手淫的惡習。要求以婚姻或齋戒來戒除這一惡習。穆圣說:“青年小伙們!你們中能夠結(jié)婚的,就去結(jié)婚吧!因為結(jié)婚能降低視線,保持貞操;誰無能力結(jié)婚,就叫他堅持齋戒吧!因為需戒可以節(jié)制性欲?!?
4.禁止任何形式的婚外性行為。反對不正當?shù)哪信P(guān)系,反對私通,恐怕是多數(shù)宗教的一致主張,伊斯蘭教也不例外,而且態(tài)度更堅決,措施更嚴厲。前面已經(jīng)說到,性欲是人的天性的一部分,無論男女到一定的年齡,生理上成熟以后,就有這種要求,這種要求是必須要滿足的,滿足的正常途徑就是婚姻。這好比一座水庫,水位達到一定程度(可稱警戒線),就必須從規(guī)定的部位(壩口)放水,否則,要么從四處外溢;要么就難以承受而垮壩。那么,伊斯蘭看來,適當?shù)幕榕淠挲g就是水庫的“警戒線”,婚姻就是水庫的壩口,就是開閘放水,它不允許水從別處泛濫,也就是說,它不允許婚外性行為。它通過婚姻已使“欲望之水”暢通無阻,那么就不允許“欲望之水”從別的非正常渠道任意地流出?!豆盘m經(jīng)》指出:“你們不要接近私通,因為私通確是下流的事,這行徑真惡劣!”(17:32)因為私通以及一切婚外性行為必然導(dǎo)致血統(tǒng)的混亂,家庭的瓦解,社會的分崩離析,性病的流行,道德的淪喪,人欲的橫流,人格的喪失。因此,伊斯蘭對私通的懲罰是嚴厲的,正如“法文化”章所介紹的那樣。如果結(jié)婚了的男女,發(fā)現(xiàn)對方有嚴重的生理缺陷,無法滿足這一欲望,寧可離婚另娶或另嫁,而決不允許發(fā)生婚外戀、婚外性行為。
5杜絕有可能導(dǎo)致性亂或傷風敗俗的一切媒體。伊斯蘭社會以兩性隔絕,男女授受不親而著稱。筆者在科威特學習時,對此深有體會。以科威特大學為例,男女分班上課,男女生宿舍也離得很遠,任何男性要見女生宿舍的女生,必須給管理人員出示有關(guān)證件,并進行登記,然后在指定的會客廳見面,只允許交談半小時。女生外出必須在晚9點以前回宿舍;要是在外留宿,須有各自國家使館的證明,方可允許。再比如乘坐公共車,女乘客從前門上車,并坐在車的前部,男乘客從后門上車,并坐于車的后部,不能錯位,不能混雜。來自西方國家的留學生,對此大為不滿,說這是干涉人身自由?;蛟S這就是兩種文化的差異。許多人對此議論紛紛,頗為不解,總覺得這是伊斯蘭教對婦女的一種歧視和壓制。然而,伊 斯蘭教從不理會別人的指責和非議,我行我素,任人去說。因為它 對此有與眾不同的看法。它的一個帶有普遍性的主張是,每禁止一件事物時,同時還要堵住通向該事物的一切渠道,杜絕導(dǎo)致該事物的所有媒介。例如,它不光是消極地禁止私通,禁止一切婚外性行為,而且還要采取預(yù)防措施,還要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杜絕一切有可能導(dǎo)致上述行為的媒體。為此,伊斯蘭教制定了以下規(guī)矩:第一,非至親男女不能單獨私會,所謂至親女性,就是教法所禁止與她們通婚的人,如:母親、姐妹、姑母、姨母,等等。除這些人以外的女性,是不能與之單獨相處的。之所以如此,是考慮到人的自制力與自律性。穆圣說:“誰確認真主,誰確信末日,那么,誰就不要與一位非至親女人私會,如果沒有至親骨肉在場,否則二者中間必有魔鬼在慫恿。”旨在避免猜忌和嫌疑,維護個人的名譽和貞潔。第二,不允許以貪婪的目光盯著異性。穆圣告誡自己的堂弟阿里說:“你不要一眼接著一眼地看著呀!你看到第一眼,就不應(yīng)看第二眼了?!钡谌辉S露出羞體,男子羞體的范圍,是指肚臍以下至膝蓋以上這一部分。女子的羞體,對于非親屬男子來說,除了面部和兩手以外,其余部分都是羞體,必須掩蓋。如何掩蓋,在“服飾文化”中已經(jīng)談到了。第四,不允許女子賣弄風情,招搖過市?!豆盘m經(jīng)》指出:“你們不要炫耀你們的美麗?!保?3:33)第五,不允許兩性有貼身的接觸或混雜在一塊兒。穆圣說:“你們?nèi)魏稳说念^上被扎進一棵針,對他來說,總比去接觸一個對他不合法的女人要好得多?!?
由上可知,伊斯蘭性文化有以下特點:
第一,選擇性。在伊斯蘭看來,性雖然是一種本能,但人對性的滿足與動物不同。動物由于屈從本能,沒有理智,任意地、不加選擇地與任何異性交配。而人則不同,人有理智,人有選擇能力,人懂得應(yīng)該以人的方式來滿足這一需要。人的方式便是婚姻的方式。這種婚姻既不是群婚,也不是對偶婚,通常都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
第二,節(jié)制性。在伊斯蘭看來,即便是通過婚姻來滿足性的需要,也不是漫無節(jié)制的,不應(yīng)沉湎于此,不應(yīng)將全部精力投入于此,以免影響作為人應(yīng)擔當?shù)钠渌鐣姑妥诮淌姑?,如勞動、生產(chǎn)、教育、科技、念經(jīng)、禮拜、齋戒、祈禱等等。
第三,健康性。當人脫離動物狀態(tài)而通過婚姻來滿足性需要,這是一大進步,避免了各種性病的傳染。但還不能停留于此。在夫妻生活中,還應(yīng)注意性衛(wèi)生,如經(jīng)期、產(chǎn)期不行房事。每次房事之后洗大凈,戒絕同性戀等變態(tài)的性行為,等等。體現(xiàn)了性文化的健康性。
第四,保守性。既然人已經(jīng)脫離動物狀態(tài),懂得應(yīng)該通過合法的婚姻來滿足性需要,那么,就應(yīng)該保守住這一符合人性的最佳方式,而不應(yīng)如脫韁之野馬,沖破婚姻的約束,在性的領(lǐng)域信馬由韁,任意馳騁。為此,伊斯蘭設(shè)了好幾道防線,如非至親男女不能私會,不能穿性感的衣服,招搖過市,等等,來加固婚姻的堤壩,預(yù)防人類倒退到動物狀態(tài),使性再度泛濫,如當今西方社會所發(fā)生的那樣。從而體現(xiàn)了性文化的保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