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墓位于海口邱海大道東側(cè)的濱涯村
明代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海瑞以《治黎策》參加鄉(xiāng)試入舉。轉(zhuǎn)年,以《平黎策》參加禮部舉行的會試,未中貢士。 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海瑞再次會試又未中,便聽從吏部分配,始任福建省延平府南平縣教諭,四年后任浙江省淳安縣知縣。海瑞生性耿直,剛正不阿,不畏權(quán)貴,不徇私情,居官廉正,明斷秋毫,勇于平反冤假錯案,敢于嚴懲胡宗憲等貪官污吏。在海瑞為官21年期間,他執(zhí)著地做了一件事:說真話,做真事,為真人。
據(jù)《明史.列傳》記載: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因清丈田畝、裁減冗官、平反冤獄而晉升戶部云南司主事,遷入朝廷為官。當時,嘉靖皇帝腐敗,“享國日久,不親朝,深居西苑,專意齋醮”;奸相嚴嵩專政,朋黨橫行,“大臣持祿而好諛,小臣畏罪而結(jié)舌”,弄得吏昏將弱,烽煙四起,民不聊生。面對國家各種弊端,海瑞備棺訣妻,冒死上疏《治安疏》,“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職,求萬世治安”。結(jié)果,犯顏直諫,遭遇罷官,“投入詔獄”論死。兩月后穆宗即位,海瑞獲赦,改任兵部武庫司主事,升尚寶司丞、大理寺右寺丞。不久,海瑞升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督糧儲、提督軍務,巡撫應天十府,監(jiān)管浙西杭、嘉、湖三府稅糧。期間,海瑞雷厲風行,改革時弊,整肅官場,實施廉政,“力摧豪強,撫窮弱”,打擊鄉(xiāng)宦勢力。主張“貧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奪還之”。并興修水利,“請浚吳淞、白茆,通流入?!?,根治水災,使人民安居樂業(yè)。 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海瑞在黨羽張居正陷害彈劾下,被罷官歸田。 在瓊山閑居十六年期間,關(guān)心百姓疾苦,普查清丈田畝,開渠興修水利,筑陂以利農(nóng)牧。萬歷十三年(公元1585年),海瑞晚年又被神宗起用,任職南京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期間,仍整頓朝綱,親手制定肅清吏治的“禁革積弊告示”,力懲貪官污吏,堵塞舞弊漏洞。任官一生極力推行“清丈田地”,致力頒行“一條鞭法”,意主于利民。因此得到人民世代稱頌,尊稱“海青天”、“南包公”。
明萬歷十五年(公元1587年),海瑞在南京住所去世,萬歷皇帝派遣瓊山籍進士許子偉從南京經(jīng)水路專程護送靈柩回瓊山歸葬。海瑞故里在瓊山府城金花村,為何陵墓要建在濱涯村?傳說靈柩抬到濱涯村時,雷雨大作,抬棺的繩索突然斷了,靈柩落地。按照民間落棺安葬的習俗,人們認為這是天意,海瑞陵墓便建在濱涯村。據(jù)秀英濱涯村張氏族譜記載,為了讓海瑞的忠魂早日入土為安,當時有幾戶張氏村民舉家遷走,給海瑞讓出風水寶地。許子偉在濱涯村督造塋墓,主持祭奠安葬儀式后,見海瑞身后蕭條,沒有子嗣看護墓園,便在墓旁搭建棚子,以學生身份守孝三年,以盡師生情誼。
海瑞墓園坐東朝西,建筑莊重古樸,占地面積1萬平方米,完工于明萬歷十七年二月(公元1589年)。
在“文革”期間海瑞墓園被毀,現(xiàn)已修復。呈長方形,長約115米,寬約41米,墓園四周用花崗巖石砌成圍墻,正門前石牌坊上刻有“旨.粵東正氣”丹紅大字。在百米花崗巖條石鋪成的神道兩側(cè)種植著四季常青的椰樹、松柏、翠竹,排列著栩栩如生的石刻馬、羊、獅、龜及石翁仲守靈,以示萬物敬仰之意。神道上,樹立皇帝遣禮部左侍郎沈鯉諭祭海瑞的《諭祭碑》?;实壑I賜祭文照錄:
“都察院右都御史海忠介公諭祭碑
萬歷十五年歲次丁亥秋八月二十五日
皇帝遣禮部左侍郎沈鯉諭祭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贈太子少保兼吏部尚書、謚忠介海瑞曰:惟卿高標絕俗,直道提身,視斯民由已饑寒,恥其君不為堯舜,矢孤忠而叩闕抗言,增日月之光! 出百死以登朝攬,勵澄清之志。迨起家于再廢,乃浹歲而三遷,巖石具瞻,卓爾舊京之望,素絲無染,凜然先進之風。綜銓務而議主懲貪,顧法臺而政先厘弊,若金在冶,百煉彌堅。俟何之清,九泉莫及!特頒葬祭,爰貪始終,卿靈不昧,其歆鑒焉!”
海瑞陵墓高3米,用花崗巖石砌成圓頂,坐落在刻有八卦圖案的墓基石臺上,石料打造的祭案、香爐齊備。高3.5米的墓碑上刻著:“皇明敕葬.資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贈太子少保謚忠介海公之墓”。外圍高4米的六柱燭臺華表光耀鮮明,象征海瑞心直如燭,光明磊落。
陵墓后園內(nèi),塑有高4米的海瑞身穿朝服坐姿塑像,鐵面無私,神情嚴肅。1996年擴建的綠檐建筑:四角大飛檐罩下扇形“揚廉軒”,漢白玉欄桿相圍扇形“不染池”,三層圓形飛檐祭壇式“清風閣”和人造山巒群峰上的“八方亭”,意喻海瑞兩袖清風、一塵不染、高風亮節(jié)、春光永駐、威名傳揚四面八方。“曲廊碑林”是當代34位書法名家贊譽海瑞的碑刻。海瑞詩句“三生不改冰霜操,萬死常留社稷身”成為醒世明言刻在揚廉軒的門柱上。整個墓園按逐級增高設(shè)計,意為人們瞻仰海瑞后的思想境界和品格行為將步步升華。
海瑞墓于1996年被國務院批準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