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精品,国产精品高清m3u8在线播放,亚洲va国产va欧美va综合,国产一级一片免费播放i,最近中文字幕无吗免费高清,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高清直播,粉色视频在线看免费观看视频,2021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最新資訊:
Duost News
國內 國際 公司 人物 視頻 伊朗華語臺
伊朗歷史
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回顧

伊朗歷史 簡介

來源:赤誠網(wǎng) 時間:2009-01-16 點擊: 我來說兩句


 史前伊朗 新近的考古發(fā)掘在伊朗西部發(fā)現(xiàn)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人類遺址(距今約10萬年)。伊朗的舊石器時代約結束于公元前12000~前10000年。約在公元前第6千紀,新石器時代的伊朗居民已經(jīng)飼養(yǎng)牲畜,栽培作物,使用彩陶和磨光石器。公元前第4~前第2千紀,伊朗進入銅石并用時期公元前3000年后彩陶為灰黑陶所代,銅制武器和裝飾品多樣化。
 埃蘭王國 埃蘭人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卡倫河流域,以蘇撒為中心。公元前第3千紀上半期,埃蘭人原始公社解體,開始出現(xiàn)國家。王位繼承初依母系原則,傳甥不傳子,嗣改兄終弟及,后漸為父子相傳。埃蘭人同兩河流域常有貿易往來和戰(zhàn)爭,因而受蘇美爾、巴比倫、亞述文明的影響。公元前第2千紀末,埃蘭國勢強盛,向外擴張,公元前1176年攻陷巴比倫。公元前639年,為亞述人所滅。其地先后為亞述、米底所占,公元前6世紀中葉成為波斯帝國的一個行省。
 米底王國 米底人屬印歐語系,大部分分布于扎格羅斯山以東。公元前9~前8世紀,逐漸形成國家。米底起初常受亞述攻擊,公元前7世紀時國勢漸強。公元前6世紀初征服伊朗西南部的波斯人。公元前612年,米底同新巴比倫王國結盟,攻占亞述首都尼尼微,滅亞述帝國。公元前 6世紀初,米底奄有安納托利亞東部、烏拉爾圖,以及伊朗西部、東部和西南部公元前550年為居魯士二世所滅,臣屬波斯帝國。
 古代伊朗人的宗教信仰是自然崇拜和多神。約公元前7~前6世紀,伊朗宗教改革家瑣羅亞斯德創(chuàng)立瑣羅亞斯德教(即祆教)。其教義認為,世界上充滿善惡兩種勢力的斗爭,行善者死后得善報,行惡者死后得惡報。
 波斯帝國 波斯人屬印歐語系,初以部落形式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公元前 6世紀初為米底征服。公元前550年,居魯士二世推翻米底的統(tǒng)治,建立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繼而先后征服小亞細亞的呂底亞、愛琴海東岸各希臘城邦、新巴比倫王國,復進軍中亞。公元前525年,岡比西斯二世(公元前529~前522在位)征服埃及。此時波斯疆域包括伊朗、小亞細亞、兩河流域、巴勒斯坦、埃及和中亞河中地區(qū),形成一個地跨亞非兩洲的奴隸制帝國(見波斯帝國)。
 由于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公元前522年爆發(fā)了由祭司高馬達領導的起義。王族將領大流士一世鎮(zhèn)壓起義之后,重新統(tǒng)一全國。他繼續(xù)擴張,征服中亞北部和印度北部,奪取黑海和愛琴海附近一帶地方;同時實行改革,設置常備軍,建立龐大官僚機構,劃分省區(qū),修建驛道,以加強中央對各地的控制帝國達到極盛時期。公元前 500年,以小亞細亞希臘城邦米利都暴動為導火線,爆發(fā)了長期的希波戰(zhàn)爭。戰(zhàn)爭中波斯屢敗,最后只得撤出愛琴海。此后,統(tǒng)治階級內訌不已,國勢日衰。公元前334年,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大帝東侵,至公元前330年攻陷波斯重要城市蘇撒、波塞波利斯和厄克巴坦,繼而征服波斯全境,劫掠屠殺,給波斯人民造成極大災難。
 亞歷山大帝國和塞琉西王國的統(tǒng)治 亞歷山大在波斯除保留舊有的某些統(tǒng)治體制和籠絡原來的統(tǒng)治階級外,積極推行“希臘化”的殖民統(tǒng)治。他在經(jīng)濟中心和軍事要地建立許多希臘式城市,鼓勵希臘士兵同當?shù)貗D女通婚。希臘士兵、商人紛紛東來,希臘的語言、文化和生活習俗也流行于西亞。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后,他所建的帝國分裂,其部將塞琉古奪得帝國東部廣大地區(qū),于公元前306年稱王為一世。塞琉西王國全盛時疆域包括小亞細亞、敘利亞、兩河流域、伊朗和中亞的巴克特利亞,為東西商路所經(jīng)之地。東西方貿易的發(fā)展促進了塞琉西經(jīng)濟的繁榮。塞琉西王國繼承亞歷山大的政策,力圖使亞洲希臘化公元前3世紀中葉,王國東北部的帕提亞和巴克特利亞(大夏)相繼獨立,塞琉西王國屢圖恢復,均未成功。公元前 129年安條克七世(公元前139/前138~前129在位)為帕提亞戰(zhàn)敗后,塞琉西王國在幼發(fā)拉底河以東之地盡失。西部地區(qū)也為埃及和羅馬侵奪,所余領土敘利亞于公元前64年為羅馬征服。
 帕提亞帝國 帕提亞位于伊朗高原,里海東南。公元前3世紀前期,來自北方的游牧部落帕爾尼人進入帕提亞。公元前247年,他們的首領阿薩息斯推翻塞琉西王國的總督,自立為王。中國史書以該王國創(chuàng)建者之名名其國,稱之為安息(見帕提亞帝國)。
 帕提亞王國起初尚奉塞琉西王國為宗主,到米特拉達梯一世(約公元前171~前138在位)時,乃完全脫離塞琉西王國而獨立,并占領米底和巴比倫,兼并巴克特利亞的馬爾吉安納。米特拉達梯二世(公元前123~前88在位)時,帕提亞征服亞美尼亞,進占小亞細亞東部,阻止羅馬對西亞的擴張,雙方大體以幼發(fā)拉底河為界。帕提亞時期奴隸制生產關系仍占主導地位。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有一定發(fā)展。王權比較薄弱,貴族有權廢立國王,爭位之事時常發(fā)生。由于同羅馬的長期戰(zhàn)爭,以及貴霜帝國在東面的侵擾和王朝的內訌,帕提亞帝國從公元 1世紀以后逐漸衰落,224年被法爾斯的阿爾達希爾一世推翻,后者建立了薩珊王朝,稱王(224~241在位)。
 薩珊王朝 薩珊王朝奄有帕提亞帝國的全部版圖,又向東擴張領土至印度河中上游。這時奴隸制逐漸向封建制過渡,在農業(yè)和手工業(yè)中有些獲釋奴隸可支配部分生產品。農村公社內部分化,出現(xiàn)封建剝削關系的萌芽,破產農民逐漸淪為大土地所有者的依附農民?,嵙_亞斯德教占主導地位,宗教僧侶對王位繼承和其他政務都擁有一定權力。對當時社會政治的不滿情緒轉而以異端宗教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摩尼(216~約276/277)創(chuàng)立的摩尼教,繼承瑣羅亞斯德教的善惡斗爭二元論,并吸收基督教及佛教等教義,主張苦行,但反對剝削壓迫,在中下層民眾中廣泛傳播該教后為巴赫拉姆一世(273~276在位)壓制,摩尼被殺,教徒流亡國外。5世紀末,伊朗發(fā)生了反封建奴役的瑪茲達克運動,結果遭到薩珊王朝鎮(zhèn)壓。此后,庫斯魯一世(531~579在位)在政治、軍事、財政、經(jīng)濟方面進行改革,以加強王權,鞏固統(tǒng)治。薩珊王朝同羅馬帝國和拜占廷帝國進行了長達數(shù)百年的戰(zhàn)爭,雙方互有勝負。在東面,伊朗先后受到噠人和突厥人的侵擾。由于連年對外戰(zhàn)爭,國內矛盾加劇。7世紀30年代阿拉伯人統(tǒng)一阿拉伯半島后,向外擴張,于642年擊潰伊朗軍。651年薩珊王朝亡,伊朗全境為阿拉伯人征服。
 阿拉伯帝國統(tǒng)治下的伊朗 伊朗被征服后,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個行省,封建化進程仍在繼續(xù)。經(jīng)過相當長的時間,伊朗人民逐漸改信伊斯蘭教。當時大批阿拉伯人移居伊朗,與伊朗人通婚。阿拉伯文化吸收了水平較高的波斯文化中的許多因素,而波斯文化也帶上了伊斯蘭教的色彩。8世紀中葉,呼羅珊爆發(fā)了伊朗奴隸出身的阿布穆斯利姆領導的反對倭馬亞王朝統(tǒng)治的起義阿拉伯大地主阿布?阿拔斯(750~754在位)利用這次起義,推翻了倭馬亞王朝,于750年建立阿拔斯王朝762年阿拔斯王朝遷都巴格達。由于伊朗人在起義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阿拉伯帝國政治中心東移,伊朗在阿拔斯王朝中的影響顯著增加伊朗人巴爾馬克家族3代先后任哈里發(fā)的大臣,成為實際統(tǒng)治這個帝國達半世紀之久(752~803)的世家。
 阿拔斯王朝時期,伊朗經(jīng)濟有所發(fā)展,但由于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從8世紀后期起伊朗境內的起義即連續(xù)不斷,規(guī)模較大的有70~80年代呼羅珊的蒙面人起義,816~838年阿塞拜疆的巴貝克起義。
 紛爭割據(jù)的伊朗 從9世紀起,阿拔斯王朝中央權力日漸衰落,在伊朗境內及其鄰近地區(qū),相繼出現(xiàn)一些獨立或半獨立的地方封建王朝,與巴格達分庭抗禮,有時甚至威脅到哈里發(fā)的存在。820~872年塔希爾王朝統(tǒng)治呼羅珊;9世紀后期,薩法爾王朝據(jù)有呼羅珊、赫拉特、克爾曼、法爾斯、伊斯法罕等地;874~999年薩曼王朝統(tǒng)治呼羅珊、塔巴里斯坦、赫拉特和中亞的河中地區(qū),而以布哈拉為中心。突厥人在阿富建立的伽色尼王朝(962~1186)推翻薩曼王朝后,繼續(xù)擴張,統(tǒng)治范圍包括呼羅珊、塔巴里斯坦、河中地區(qū)和印度北部。控制伊朗西部的則是巴格達的布韋希王朝。這些封建王朝之間爭戰(zhàn)不已,造成很大破壞,但在各自統(tǒng)治地區(qū),也興建公共工程,延攬文人,獎掖學術,形成伊斯蘭文化的多中心。A.費爾多西以波斯文寫作的長篇史詩《王書》(或《列王記》),敘述神話中伊朗英雄的動人故事和伊朗各族人民爭取獨立的斗爭,就是在這一時期寫成的。
 塞爾柱突厥人的統(tǒng)治 11世紀初,塞爾柱突厥人由中亞來到呼羅珊,于1055年進入巴格達,取代布韋希王朝的統(tǒng)治。進而征服敘利亞,打敗拜占廷帝國,建立起一個東起中亞、西迄博斯普魯斯海峽,包括伊朗在內的塞爾柱帝國。伊朗境內的一些小王朝,或者被滅,或者臣服于塞爾柱王朝。
 塞爾柱王朝重用伊朗人。阿爾普-阿爾斯蘭(1063~1072在位)及其子馬利克沙(1072~1092在位)都依靠波斯血統(tǒng)的首相尼扎姆?穆勒克綜理政務。尼扎姆?穆勒克曾改革行政、經(jīng)濟,設立學院,宣揚正統(tǒng)的伊斯蘭教義。王朝實行稱為“伊克塔”的軍事采邑制,軍事長官擁兵坐大,形成封建割據(jù),帝國不久即告分裂。12世紀末,花拉子模王國奪取伊朗東北部,13世紀初占領伊朗全境。
 蒙古的侵略和伊兒帝國 成吉思于1219年率軍西侵,在征服花拉子模和中亞其他地區(qū)后,又蹂躪了呼羅珊、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格魯吉亞等地。成吉思之孫旭烈兀于1258年攻占巴格達,滅阿拔斯王朝,以伊朗為中心建立王朝'" class=link>伊兒王朝。伊兒帝國的蒙古人逐漸接受了伊斯蘭教,并任用伊朗人為行政官吏。在合贊(1295~1304在位)和完者都(1304~1316在位)統(tǒng)治期間,帝國曾有一個短暫的興盛時期。合贊修建道路,厘訂稅制,鼓勵開荒,編纂法典,設立學校、醫(yī)院和天文臺,使遭到嚴重破壞的經(jīng)濟逐漸恢復。
 14世紀30年代以后,伊兒帝國復陷于分裂呼羅珊、馬贊達蘭等地發(fā)生農民和城市貧民起義,軍事將領紛紛據(jù)地自立。在阿塞拜疆、伊拉克有哲拉伊爾國家(1336~1441),在法爾斯、克爾曼、庫爾德斯坦有穆扎法爾國家(1313~1393),在呼羅珊有沙爾別達爾國家(1337~1381),相繼獨立。這些國家后來或為帖木兒滅亡,或為黑羊王朝推翻。
 帖木兒的侵略 西察合臺國的封建主帖木兒(13361405在位)在奪取中亞地區(qū)后,開始西侵1380~1393年征服伊朗全境,繼而攻占美索不達米亞,入侵北印度,于1402年打敗奧斯曼帝國的軍隊1405年帖木兒死后,他的帝國迅速瓦解,統(tǒng)治范圍只限于河中地區(qū)和伊朗東部,伊朗的西部和中部則為土庫曼的黑羊王朝(約1375~1469)所占有。1467~1468年,白羊王朝先后戰(zhàn)敗黑羊王朝和帖木兒后裔阿布?賽義德,遂統(tǒng)治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庫爾德斯坦和伊朗東部。1502年,白羊王朝為薩非王朝所滅。
 薩非王朝 薩非家族興起于阿塞拜疆的阿達比爾地區(qū)。1502年,伊斯梅爾一世滅白羊王朝,建薩非王朝,據(jù)有伊朗中部和西北部。其后又取得兩河流域下游地區(qū)和伊朗南部。1510年他戰(zhàn)敗占據(jù)呼羅珊的烏茲別克。薩非王朝極盛時版圖還包括阿富的坎大哈、赫拉特。薩非王朝與奧斯曼帝國曾長期進行戰(zhàn)爭。阿拔斯一世初期,曾割讓大片土地給奧斯曼帝國。1597年阿拔斯戰(zhàn)敗烏茲別克人,1603年起對奧斯曼帝國發(fā)動攻勢,收復了全部失地。1639年雙方訂約,巴格達屬奧斯曼帝國,埃里溫屬伊朗。這次劃定的疆界直至19世紀基本未變。
 薩非王朝以什葉派伊斯蘭教為國教。阿拔斯一世勵精圖治,促進商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他削弱土庫曼部落上層分子的經(jīng)濟、軍事權勢,創(chuàng)建常備軍,加強王權。1515年葡萄牙人占領了霍爾木茲,在那里構筑要塞,設立商站。1623年伊朗與英國聯(lián)合從葡萄牙人手中奪回霍爾木茲,英國人取得在伊朗設立商站、商品免稅進口等特權。1645年荷蘭人獲得在伊朗收購蠶絲免稅輸出的權利17世紀末,薩非王朝日益衰落。1709年阿富吉爾扎部落在米爾?維斯領導下起而反抗伊朗在坎大哈的統(tǒng)治,打敗伊朗軍,取得獨立。1722年米爾?維斯之子馬赫穆德率軍攻入伊朗,占領伊斯法罕,伊朗國王侯賽因一世退位,馬赫穆德自立為伊朗國王。阿富人的入侵遭到伊朗人民的抵抗,俄國、土耳其也乘機侵奪西北邊境,伊朗陷于分裂混亂。侯賽因一世之子塔赫馬斯普二世(1722~1732在位)逃至馬贊達蘭,圖謀恢復。后呼羅珊的阿夫沙爾部落首領納迪爾率軍把阿富人逐出伊朗,又從土耳其人手中奪回全部失地,于1736年自立為伊朗國王,改稱納迪爾沙,是為阿夫沙爾王朝(1736~1796)。1736~1739年間,納迪爾沙率軍侵占阿富和印度北部,大肆劫掠。1747年納迪爾沙被暗殺,內部爭亂,其孫沙赫?魯赫據(jù)有呼羅珊,直至1796年為卡扎爾王朝所滅。伊朗的南部和西部則為桑德王朝(1750~1794)所統(tǒng)治。后來卡扎爾部落的阿迦?穆罕默德(1779~1797在位)取代桑德王朝,建立卡扎爾王朝,并控制了伊朗全境。
 歐洲國家對伊朗的侵略 卡扎爾王朝初期,西方列強加緊在伊朗爭奪權勢。1801年俄國兼并格魯吉亞。兩次英國-伊朗戰(zhàn)爭的結果,伊朗除賠款外,并割讓里海附近的一些地區(qū),同意不在里海設置海軍,給俄國商人以優(yōu)惠特權。1856年,因赫拉特問題,伊朗同英國發(fā)生戰(zhàn)爭,伊朗戰(zhàn)敗,承認阿富獨立(見英國-伊朗戰(zhàn)爭)。此后法國、奧地利、美國等相繼強迫伊朗訂立不平等條約,取得領事裁判權和貿易特權。19世紀下半葉,英、俄攫取了在伊朗采礦、筑路、設立銀行、專賣商品、訓練軍隊等特權。由俄國人擔任軍官的哥薩克旅(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擴編為師),成為俄國干涉伊朗內政的工具。英波石油公司(1935年更名為英伊石油公司)奪取了大量的石油資源。1907年英、俄兩國為共同對付德國,鎮(zhèn)壓伊朗革命,又相互勾結劃分了在伊朗的勢力范圍:北部屬俄國,南部屬英國,中部為緩沖區(qū)。
 伊朗人民反封建統(tǒng)治和外國侵略的斗爭 從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隨著歐洲列強侵略的深入,伊朗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同時社會經(jīng)濟衰落,封建統(tǒng)治集團專橫殘暴,人民受著雙重壓迫1848年爆發(fā)了賽義德?阿里?穆罕默德領導的巴布教徒起義。首相米爾扎?塔吉的改革亦因封建貴族、宗教界上層分子的反對而失敗。1891~1892年掀起的聲勢浩大的煙草工人暴動,迫使國王取消了給與英國公司的煙草專利權。1905年,在俄國革命影響下,伊朗發(fā)生了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國王被迫于1906年召集議會,制定憲法。由于國內外反革命勢力聯(lián)合鎮(zhèn)壓,革命終于失敗。1911年12月,議會被解散,政權重新落入反動封建貴族手中(見伊朗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和戰(zhàn)后初期的伊朗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伊朗宣布中立,但國土成為俄國、英國和土耳其、德國戰(zhàn)爭的場所。到1917年,俄、英實際上已分別占領伊朗北部和南部 伊朗人民奮起反抗,在吉朗的“森林人”以游擊戰(zhàn)打擊俄國占領軍。大戰(zhàn)結束后,英軍仍留在伊朗,至1918年年中已控制伊朗全境。1920~1921年,阿塞拜疆、吉朗、呼羅珊等地都發(fā)生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專制的革命運動;其中以吉朗的革命運動規(guī)模最大,成立了吉朗共和國。1921年2月,哥薩克師的軍官禮薩發(fā)動政變,奪取政權,自任陸軍大臣。1925年議會廢黜卡扎爾王朝國王,立禮薩為國王(1925~1941在位),稱禮薩沙?巴列維,建立巴列維王朝。
 巴列維王朝初期的內政外交 王朝初期,禮薩沙巴列維采取了一些發(fā)展社會經(jīng)濟和文化教育的措施。他以武力消滅部族力量,解散部族武裝,加強中央集權;建設由里海至波斯灣的鐵路;與英波石油公司重訂協(xié)議(1933),增加伊朗稅收。此外還改革司法、習俗,興建學校、醫(yī)院,劃定地區(qū)安置游牧部落定居。另一方面,禮薩沙?巴列維實行個人獨裁,殘酷迫害進步人士。1929~1939年間,許多地方發(fā)生罷工運動,農民起義和游牧部落的暴動接連不斷。
 巴列維王朝注意維護國家主權和改善與鄰國的關系,先后與土耳其、阿富、伊拉克締結了共同安全條約和互不侵犯條約1921年與蘇俄訂約,廢除了沙俄以不平等條約在伊朗攫取的權益。1927年宣布廢除與外國訂立的不平等條約;1928年廢除外國在伊朗的領事裁判權,實行關稅自主。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的伊朗 戰(zhàn)前,伊朗與德國關系較密切。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lián)后,英國和蘇聯(lián)于8月出兵伊朗。禮薩沙?巴列維退位,其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繼位(1941~1979在位)。1942年1月,英國、蘇聯(lián)和伊朗訂立同盟條約,英、蘇承諾尊重伊朗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在戰(zhàn)爭結束后6個月內撤出駐軍,伊朗則在運輸方面提供方便。1941年12月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美國亦向伊朗派駐軍隊,協(xié)助運輸軍事物資。1943年9月,伊朗對德宣戰(zhàn)。大戰(zhàn)結束后,美、英軍先后撤出;蘇軍遲遲未撤,并支持伊朗人民黨于1945年12月成立的伊朗阿塞拜疆自治政府。經(jīng)過談判,蘇軍于1946年 5月撤出。同年12月阿塞拜疆自治政府被推翻。但此后該地區(qū)仍保留若干自治權。
 石油國有化運動和美國的干預 1951年,民族陣線領導人穆罕默德?摩薩臺出任首相,宣布實行石油國有化,因而與英伊石油公司發(fā)生爭議。英國和美國向伊朗施加壓力,企圖迫使伊朗讓步。1953年8月,國王試圖解除摩薩臺職務未成,被迫出走。幾天后,在美國支持下親國王勢力逮捕了摩薩臺,國王返回伊朗。1954年8月,伊朗同外國石油公司財團達成協(xié)議,將石油公司歸還外商。此后巴列維王朝在美國幫助下擴充軍備,設立秘密警察機構國家安全局(薩瓦克),實行獨裁統(tǒng)治。1955年伊朗參加巴格達條約組織(見中央條約組織)。
 巴列維王朝的覆亡 禮薩?巴列維為了鞏固其王朝的統(tǒng)治,利用石油收入和美國援助,推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計劃。60年代初,他提出進行“白色革命”,其中包括土地改革,工人在企業(yè)中入股分紅,給婦女選舉權,建立衛(wèi)生隊,發(fā)展工業(yè)、交通和文教事業(yè)等。但由于計劃過大等原因,造成經(jīng)濟嚴重失調。同時,城市人口激增,通貨膨脹,物價上漲,貧富懸殊加劇,各種社會矛盾激化。自1977年下半年起,各地反政府動亂不斷升級,到1978年下半年達到高潮。1979年1月,國王被迫出國2月1日,因反對國王而流亡國外的伊朗什葉派領袖阿亞圖拉?魯霍拉?霍梅尼返回國內,任命邁赫迪?巴扎爾甘為總理,組織臨時政府。2月11日,國王任命的沙普爾?巴赫蒂亞爾政府倒臺,巴列維王朝遂亡。4月1日,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12月舉行公民投票,通過了新憲法。憲法規(guī)定,以什葉派伊斯蘭教義為立國準則;霍梅尼作為終身宗教領袖,在行政、立法、司法及軍事方面擁有最高權力;總統(tǒng)和議會由普選產生。
 共和國成立后的伊朗 共和國成立之初,伊朗經(jīng)濟形勢逆轉,政局動蕩。庫爾德、土庫曼等少數(shù)民族要求自治,發(fā)生武裝反抗。政界高層人士中,以總統(tǒng)阿布?哈桑?巴尼薩德爾(1980年當選)為代表的溫和派同伊斯蘭共和黨的原教旨主義者在內外政策上斗爭激烈。1981年6月,巴尼薩德爾被霍梅尼免黜,后流亡國外。新總統(tǒng)穆罕默德?阿里?拉賈伊和新總理穆罕默德?賈瓦德?巴霍納爾及其他高級官員迭遭暗殺。同年10月,伊斯蘭共和黨總書記霍賈托利斯拉姆?阿里?哈梅內伊當選總統(tǒng),米爾?侯賽因?穆薩維就任總理以后局勢漸趨穩(wěn)定,反政府組織均遭嚴厲鎮(zhèn)壓。政府放寬對經(jīng)濟的管制,工農業(yè)生產亦稍回升。
 在對外關系上,霍梅尼強烈反美,對蘇聯(lián)亦不信任。1979年11月,伊朗扣押美國人質,至1981年1月兩國始達成釋放人質的協(xié)議。1983年,伊朗取締人民黨,驅逐蘇聯(lián)外交官;但同蘇聯(lián)的經(jīng)濟關系仍較密切。伊朗宣稱要輸出革命,使一些鄰國疑懼。伊拉克同伊朗在邊界、民族、宗教問題上,久有爭議。1980年9月,伊拉克出兵伊朗,兩伊戰(zhàn)爭爆發(fā)。1981年9月以后,伊朗反攻,收復大部分失地,于1982年,7月攻入伊拉克境內。1983年下半年起,雙方互相空襲對方城市、石油設施和波斯灣的油輪。戰(zhàn)爭主要在兩國邊境地區(qū)進行,長期相持不下。1988年8月20日雙方?;?。
 歷史上伊朗與中國的關系 公元前119年,張騫再度出使西域,了解到安息的一些情況,其副使曾至安息。此后安息亦遣使來中國,贈送禮物。當時中國絲綢經(jīng)中亞、西亞運至歐洲,伊朗即絲綢之路所經(jīng)之地。公元97年班超的副使甘英曾到達波斯灣148年安息王子安世高到洛陽,翻譯佛經(jīng)。后來,祆教(即瑣羅亞斯德教)和摩尼教也傳入中國薩珊王朝時,波斯多次遣使北魏。隨著交往的頻繁,伊朗的許多植物(如胡桃、安石榴等)、礦物(如硼砂、琥珀等)傳入中國,由中國傳至伊朗的則有桃、杏、硝石、紙等。唐宋時,許多波斯人來中國貿易,有些波斯人后裔曾在中國擔任官職。13世紀,中國的印刷術傳至伊朗,再由伊朗傳入歐洲。15世紀初,鄭和下西洋,曾到霍爾木茲。薩非王朝的阿拔斯一世曾延聘中國陶瓷匠人到伊朗傳授技術。波斯繪畫的題材技巧,瓷器、金銀器皿、織錦的制作和圖案,都受到中國的影響,而又融合波斯傳統(tǒng),別具一格。1971年8月16日伊朗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分享: 更多
點擊排行
人氣排行
圖片甄選
京ICP備11021200號 本站內容未經(jīng)允許不可轉載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權歸北京中清色倆目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