馕
馕的品種很多,大約有五十多個。常見的有肉馕、油馕、窩窩馕、芝麻馕、片馕、希爾曼馕,等等。
據(jù)考證,"馕"字源于波斯語,流行在阿拉伯半島、土耳其、中亞細亞各國。維吾爾族原先把馕叫做"艾買克",直到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后,才改叫"馕"。
馕的一般做法跟漢族烤燒餅很相似。在面粉(或精粉)中加少許鹽水和酵面,和勻,揉透,稍發(fā),即可烤制。添加羊油的即為油馕;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蔥未等佐料拌餡烤制的乃為肉馕;將芝麻與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馕,等等,皆因和面和添加劑成分、面餅形狀、烤制方法等各不相同,馕的名稱也就相應(yīng)而別。 傳說當(dāng)年唐僧取經(jīng)穿越沙漠戈壁時,身邊帶的食品便 是馕,是馕幫助他走完充滿艱辛的旅途。通過這個美好的傳說,各族人民把馕看做日常生活必備的食品。
馕含水分少,久儲不壞,便于攜帶,適宜于新疆干燥的氣候;加之烤馕制作精細,用料講究,吃起來香酥可口,富有營養(yǎng),各族人民喜愛烤馕就不足為怪了。 抓飯的原料是用新鮮羊肉,胡蘿卜、洋蔥、清油、羊油和大米。做法是先將羊肉剁成小塊用清油炸,然后再放洋蔥和胡蘿卜在鍋里炒,并酌情放些鹽加水,等二十分釧后,再反洗泡好的大米放入鍋內(nèi),不要攪動,四十分鐘后,抓飯即熟。做熟的抓飯油亮生輝。味香可口。維吾爾族群眾把抓飯視為上等美餐。
抓飯
抓飯是維吾爾族傳統(tǒng)飯食,由大米、羊油和清油、胡蘿卜、羊肉、食鹽等燜煮做成。也有加葡萄干、杏干、木瓜等做成的。
做法是先將羊肉剁成小塊用清油炸,然后再放洋蔥和胡蘿卜在鍋里炒,并酌情放些鹽加水,等二十分鐘后,再把泡好的大米放入鍋內(nèi),不要攪動,40分鐘后,抓飯即熟。做熟的抓飯油亮生輝,味香可口。
抓飯維吾爾語叫“波糯”。逢年過節(jié)、婚喪嫁娶的日子里,維吾爾族人都必備“抓飯”待客。抓飯因凈手后抓吃而得名,但此吃法需一定技巧。維吾爾族人的傳統(tǒng)習(xí)慣是先請客人們圍坐在炕上,當(dāng)中鋪上一塊干凈餐布。隨后主人一手端盆,一手執(zhí)壺,請客人逐個淋洗凈手,并遞給干凈毛巾擦干。待客人們?nèi)肯磧羰肿煤?,主人端來幾盤抓飯,置餐布上(習(xí)慣是二至三人一盤),請客人直接用手從盤中抓吃。
抓飯不僅味道香美,而且是一種營養(yǎng)十分豐富的食品。羊油、洋蔥、胡蘿卜和大米都是含多種維生素的補品,特別是胡蘿卜被人們稱為“小人參”和“地參”。用這樣的原料做的飯,當(dāng)然補人了。維吾爾族人把抓飯視為上等美餐,為喜慶宴會和招待貴賓所用。抓飯也為其他各民族接受,成為家常美食。
現(xiàn)在維吾爾群眾中抓飯的種類很多,花色品種十分豐富。除了選用植物油外,還用動物羊油,骨髓油和酥油來做抓飯。當(dāng)然用骨髓油做的抓飯營養(yǎng)價值最高了。在用肉方面,除了用羊肉之外,還用雪雞、野雞、家雞、鴨、鵝和牛肉。雪雞肉的抓飯味道最佳。不過,有的抓飯也不放肉,而選用葡萄干,杏干,桃皮等干果來做,稱之甜抓飯或素抓飯,同樣美味可口。到了夏天,維吾爾族人吃的抓飯花樣還更多一些。南疆的維吾爾族人喜歡在抓飯里放一種“畢也”(木瓜),有的還放雞蛋和菜。最有趣的是在做好的抓飯上放一些酸奶子,稱之“克備克波糯”,它既是上等的充饑之物,又是消暑解熱的食品。
不過,現(xiàn)在維吾爾族人最講究的要算“阿西漫吐”,也就是包子抓飯。在每碗抓飯里放上五、六個薄皮包子。抓飯和薄皮包子都是維吾爾族的上等飯,把這兩者合在一起,真是錦上添花。只有來了貴賓和親朋好友,主人才會做這種飯來招待客人。
油塔子
油塔子顧名思義,油塔子形狀似塔,是維吾爾人喜愛的面油食品。一般做早點配合粉湯吃。塔子色白油亮,面薄似紙,層次很多,油多而不膩,香軟而不沾,老少皆宜。
油塔子的制作不很簡單,需要一定的技藝。有經(jīng)驗的廚師先用溫水和好面,加些許酵面揉成軟面,稍后再加堿水揉好稍醒,視制作需要,揪成若干個小團,外抹清油待用。制作開始時,先取其中的一塊,平鋪在面板上,搟薄拉開,利用面團良好的延展性和韌性,拉得越薄越好。然后再在薄如紙的面上抹一層煉羊尾油。這里有講究:天熱時,要在羊尾油里加適量羊肚油,因羊肚油凝固性大,不至于天熱油溶化而流出面層;天冷時,羊尾油中加少許清油,清油不易凝固。這樣制作的油塔子油飽滿,且不流不漏,保持了油塔子濃香豐腴的獨特風(fēng)味。在里面撒少許精鹽和花椒粉,將面邊拉邊卷,卷好后搓成細條,再切成若干小段,然后擰成塔狀,入籠屜用火蒸25分鐘,即可啟籠食用。
烤羊肉串
新疆維吾爾民間傳統(tǒng)的串烤肉,同樣既是街頭的風(fēng)味快餐,又是可以上席待客的美味佳肴。正宗的串烤肉也和烤全羊一樣色澤焦黃油亮,味道微辣中帶著鮮香,不膩不膻,肉嫩可口。用料的講究不似烤全羊那樣嚴(yán)格,二者的區(qū)別在于烤制規(guī)模的大小和具體方法上。
串烤肉,首先將凈肉剔下來切成薄片,每一片有瘦有肥最好。然后將它們肥瘦搭配,一一穿在鐵釬子上。過去,做串烤肉用的釬子都是用紅柳的細條截削而成的木釬?,F(xiàn)在,這種原始的木釬不容易看到了。把肉穿好之后,便將它們疏密均勻地排放在燃著無煙煤的槽形鐵皮烤肉爐子上,一邊扇風(fēng)烘烤,一邊撒上精鹽、孜然和辣椒面,上下翻烤數(shù)分鐘即可食用。
近年來,在墨玉、庫車和烏魯木齊二道橋市場等地出現(xiàn)了串烤肉的另一種形式,民間稱它為“米特爾喀瓦普”,意為“1米長的串烤肉”。這種串烤肉確實名符其實,釬子足有70-80厘米長,肉塊兒也大,立在馕坑里烘烤,一次可烤出十幾串,味道鮮嫩可口,吃起來更為過癮,因為這一大串足頂那小的7-8串烤肉。所謂炒烤肉,就是用上述那些調(diào)料用鍋炒出來的羊肉片。
更為有趣、難得一嘗的要數(shù)“肚子烤肉”。何謂“肚子烤肉”呢,就是把羊肚子洗凈后,把羊肉剔下來塞進肚子里,再倒進些鹽水把肉塊拌勻,然后把口系牢,埋進用篝火燒熱的沙子里烤熟的肉。燒烤的只是那肚子,肚子在這里真正成了“飯鍋子”。人們嘗了這種烤肉后都贊不絕口,說只有吃到這種肉時,才能享受到羊肉特有的、天然的鮮嫩香昧,那獨特的滋味是任何其它方法烹制而成的肉食無法替代的,或許,這是最原始、傳之最久遠的食俗之一吧!
拌面
拌面,俗稱拉條子,一種不用搟、壓的方法而直接用手拉制成的小麥面制品加佐餐的拌面菜。
拌面是手工拉出的面再配以炒菜而吃的一種面食。制作拉條子要把握四個關(guān)鍵,一是和面時鹽要適量,鹽少了容易斷,多了拉不開。二是面不能硬也不能太軟。三是面和好后要在表面摸上清油,蓋上濕布或蓋子至少放半小時以上,2-3小時更佳。四是拌面菜一定要以青椒炒肉或芹菜炒肉或菠菜炒肉等,否則就不好吃。
拉條子馳名世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在維吾爾族及回族中,有一些熟練的拉面師傅,一次可拉一兩公斤面,供10人以上食用。這種面被稱為“把子面”,粗細勻稱,軟硬適度,吃起來特別滑溜可口。如果再加上用羊肉片和辣子炒出的菜,即所謂的“過油肉拌面”,就更是本地人和游客十分喜愛而又常常食用的美味佳肴了。
新疆小麥生長期長,面粉筋骨好,適宜做拉條子。
酸奶子
酸奶子是一種發(fā)酵的乳制品,極受維吾爾人喜愛。不論春夏秋冬,不論男女老少,對酸奶子一往情深,視為離不開的家常飲料。酸奶子如此備受青睞,自有它的魅力。它的營養(yǎng)價值遠遠超過新鮮牛(羊)奶。它含有多種乳酸、乳糖、氨基酸、礦物質(zhì)、維生素、酶等。它所含的蛋白質(zhì)的生理價值,比大米、白面、肉類都高。
其作用也十分廣泛,也很神奇。胃病患者喝了它,可促進胃酸分泌,食后非但不氣脹、腹瀉,反而通氣,消食。酸奶子對高血壓、冠心病,可收防治之效。其中所含的乳清酶等能抑制膽固醇。經(jīng)常飲用,可預(yù)防動脈硬化和高血壓。酸奶中的乳酸桿菌能抑制和消滅腸道內(nèi)傷寒桿菌、痢疾桿菌、葡萄球菌等腐敗菌,從而有助于改善腸道菌叢的分布狀況,抑制腐敗菌產(chǎn)毒,增強腸道機能,促進營養(yǎng)物的吸收,防止過早衰老。酸奶子還具有防癌功效。婦女飲食酸奶子,可使皮膚變得白嫩、光潔,起到美容作用。酸奶子的神奇作用使美國醫(yī)學(xué)界為之嘆服,奉它為“世界最佳飲料”。
酸奶子的加工制作,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經(jīng)開始了,代代相傳興盛不衰。制作十分簡單。它是以新鮮全脂牛(羊)奶為原料,經(jīng)消毒后,加入地乳酸菌(或已發(fā)酵的酸奶子)發(fā)酵而成。乳酸菌大量生長繁殖,將奶子中的乳糖分解為乳酸,乳酸又把奶中酸蛋白鈣化物的鈣離子奪走。酸蛋白開始沉淀。牛(羊)奶不變成酸奶子。這叫前發(fā)酸。再把酸奶子放入10─15℃左右的房間,讓其繼續(xù)發(fā)酵,一兩天后,產(chǎn)生芳香時,這就形成了味美質(zhì)佳的酸奶子了。
維吾爾人家家都會做酸奶子,常常是自做自飲,也有清晨去巴扎買現(xiàn)成的。維吾爾人飲食酸奶子,不加糖,就喝那個酸勁,內(nèi)地人剛開始服用時,抵不住那個酸勁,可放適量白砂糖,攪勻后飲用,酸中透甜,加以奶香,也別具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