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27歲的張子英初來銀川時,別無所長,只會寫一手漂亮的阿拉伯文字。如今,他不僅在銀川收獲了愛情,有了一個令人羨慕的幸福之家,還憑著阿拉伯文書法絕技成為寧夏知名的書法家。
名師門下學習書法
張子英出生于甘肅東鄉(xiāng)的宗教世家,同其他回族家庭的小男孩一樣,很小就進入清真寺學習阿拉伯語。
1999年,張子英在蘭州遇到了東鄉(xiāng)族的穆罕默德·尤素夫·陳坤——一位在阿拉伯文書法領(lǐng)域具有國際影響的知名人士。張子英投師陳坤門下,陳老師毫無保留地向他傳授了書法技藝。幾年下來,張子英的阿拉伯文書法技藝精進。
在銀川收獲愛情
2006年,銀川一家清真寺邀請張子英來銀展示他的阿拉伯書法作品。
在銀川逗留的日子里,張子英一口流利的阿語和忠厚善良的性格引起了一位老人的注意。經(jīng)過交談,他知道,這位姓段的回族老人有一個女兒叫段霞。原來是老人有心想將女兒許配給這個小伙子。很快,段大爺把張子英帶到了女兒面前。一見面,張子英心中一動,段霞就是他心中喜歡的那種女孩,嬌小,文靜,略帶羞怯。而段霞也被張子英所吸引。說起當年的愛情,張子英不好意思地告訴記者:“是岳父一手促成我的婚姻。”
3個月后,張子英不顧親朋好友的反對,來到銀川和段霞走上了幸福的紅地毯,開始了在銀川的幸福生活。
試用期賣命工作被錄用
初來銀川,張子英的書法并沒有多少人認可。為了維持生計,他加入了打工一族。給展覽館當過推銷員,給阿語學校的帶過課……一次,他去銀川一家穆斯林用品店應(yīng)聘,原來承諾聘用他的總經(jīng)理告訴他,公司董事長已經(jīng)聘用了一個本地青年,因此公司暫時無法錄用他。急于想找到工作的張子英誠懇地對總經(jīng)理說:“你們試用我一個月吧,干不好,我一分錢工資也不要。”或許是他的真誠打動了對方,總經(jīng)理同意讓他試用一個月。
這一個月,張子英努力工作,用自己漂亮的阿語書法技能攬來了很多“回頭客”。“給顧客寫阿拉伯書法作品,有時一天站下來,累得腰都直不起來……”公司終于決定正式錄用他。
雖然,張子英還沒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妻子也在銀川一家超市打工,他們還沒有能力為自己買一套房子,但張子英堅信:“只要努力,一切會好起來的。”
用書法絕技名揚寧夏
為了能讓更多的人認可他的書法,也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好的日子,張子英開始在他的“絕技”上下工夫——將我國傳統(tǒng)書法與阿拉伯文字相結(jié)合。
2008年,寧夏首屆文化旅游產(chǎn)品展示會在銀川舉行。展示會上,張子英的現(xiàn)場表演更是吸引了眾多的中外游客。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文匯報》、《民族畫報》以及阿拉伯國家的報刊,都介紹了張子英的藝術(shù)成就和獲獎情況。《民族畫報》這樣描述:“在展示會上,寧夏阿拉伯文書法藝術(shù)家張子英的表演吸引了不少游客,那‘天書’一樣的文字和優(yōu)美的書法藝術(shù)造型使游客大開眼界。”在展示會上,張子英書寫的100多幅作品被搶購一空,從而使他的藝術(shù)聲譽大振。
隨著書法技藝的嫻熟和獨特,張子英的作品先后在《甘肅穆斯林》、《寧夏穆斯林》、《中國穆斯林詩書畫》、《中國民族報》等多家媒體等刊發(fā),也被沙特阿拉伯王國、也門伊斯蘭共和國、馬來西亞、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阿聯(lián)酋等眾多國際友人的收藏。
自制硬筆寫出好書法
鋁合金、筷子、牙刷,這些跟書法毫不相關(guān)的東西,被張子英巧妙組合,自制成專用“毛筆”,不僅寫出了獨具魅力的書法作品,并多次在國內(nèi)各類書法大賽中獲獎,讓張子英成了遠近聞名的自創(chuàng)硬筆回族書法家。
書法上取得的成就和聲譽并沒有讓張子英自我陶醉。聽說銀川要成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創(chuàng)業(yè)基地,張子英希望能開一家阿拉伯書法作品店,既解決了一家人的生計,也能讓更多的人了解這門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