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肉孜節(jié),是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柯爾克孜、塔塔爾、塔吉克等民族的共同節(jié)日。這天,各民族都按照自己的風俗習慣舉行慶?;顒?。
“諾肉孜”一詞來自波斯語,意為“春雨日”。 關于諾肉孜節(jié),草原上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據說草原游牧民族在信仰伊斯蘭教之前,崇拜天地等神。這個節(jié)日的來歷和天空中的星座有著密切的聯系,他們認為,白羊星是造福人類的主神,而雙魚星則是人畜的病源。每到“春分”這一天,恰好是雙魚星降落、白羊星上升的時刻,人們選擇這個時刻過節(jié),希望驅走病源,人畜兩旺,迎來幸福和吉祥,所以諾肉孜也有“送舊迎新”的含義。
按照傳統習慣,在諾肉孜節(jié)這天,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互相問候和祝愿。為了辭舊迎新,預示豐收,各家各戶都要做諾肉孜飯。
做這種飯的時候有許多講究,至少要用七種原料,如小麥、大麥、米、面粉、肉、奶疙瘩、奶子等,把這些混合之物加水煮成稠粥一樣的諾肉孜飯。做這種飯時不宰殺牲畜,要用往年剩余的糧食和冬宰后貯藏了一個冬天的熏肉,并盡可能做得豐盛些,以示年年富足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