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姓氏比較復雜,與漢族共有的姓有李、周、金、劉、陳等。有的姓如馬、洪、丁、沙等,回多漢少。“十個回回九個馬、一個不姓馬也姓哈”的說法很能說明問題。但是,有些姓卻是回族所獨有的,如撒、忽、閃、納、哈、薩、海、黑、郝等等。這些姓氏是有來歷的。據(jù)《元史·納速拉丁傳》記載,元始祖忽必烈曾親自宣布過“賽典赤雖逝,德政尚存,敢有更易者誅之”的命令,可見當時賽典赤威望極高。賽典赤·瞻思丁的后代共有九子十三孫,分為納、馬、撒、哈、沙、賽、速、忽、閃、保、木、蘇、黑十三姓。
不同的歷史時期,回族姓名有不同的形式。第一階段,約從唐高宗永徽二年(651)伊斯蘭教傳入我國開始,歷經(jīng)宋代至元初,是我國回族姓名的起始階段。其主要特點是保留著阿拉伯、波斯人名的構(gòu)成方式,沒有姓,全名的排列為本人名·父名·祖父名·族名。如傳說來華最早的阿拉伯人撒哈八撒阿的斡葛思,宋時泉州清真寺建寺人哈只·卜嘉喜魯丁,揚州清真寺建寺人卜哈丁等,用的都是阿拉伯、波斯原名,是沒有姓的。使用漢姓漢名的是極少數(shù)。第二階段,自13世紀中葉到14世紀中葉,這時回族在形成中?;刈逍彰闹饕攸c是向著漢姓漢名變化,或取以漢姓漢名乃至字和號,如元代畫家高克恭,字彥敬,號房山;或保留回族名,取以漢姓和字,如政治家凱霖(回族名),字和淑,漢姓荀;或保留回族名,且取以漢姓、字和號,如元代作曲家馬九%26#33263;,回族名薛超吾兒,字昂夫,號九%26#33263;,漢姓馬,又稱馬昂夫;或保留回族名,另取一漢名,如哈八石,漢名丁文苑;或回族名前冠以漢姓,如金阿里,漢姓金,回族名阿里。第三階段,自14世紀中葉至16世紀,回族已形成并在發(fā)展中,其姓名特點是回族名已不常用,而采用漢姓漢名者日益增多,如明代著名回族詩人丁鶴年、金大車,政治家海瑞,伊斯蘭教經(jīng)師胡登洲,思想家李贄等。第四階段,自17世紀至解放前,其姓名特點是漢姓漢名已成為回族人名的基本形式,如清代回族詩人孫鵬、馬云龍,科學家丁拱辰等。但回族名并未從回族人中消失,至今仍流行為嬰兒起經(jīng)名(即回族名)的習俗?;刈逍彰难葑儙в絮r明的時代特點,姓名作為一個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因此回族名一直遺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