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玉平撰文并攝影
摘要:提到長城人們都會聯(lián)想到那種帶垛口的磚墻,其實有的長城并不是磚砌的,九公山的長城,上下都沒有一塊磚。
如果說十八蹬長城以"險"著稱,那么九公山長城就是以"廢"著稱
長城自西向東過了黃花城十八蹬上到930高地后,折向北進入一片密灌中繼續(xù)向北、向東,經(jīng)過約5-6公里,到達鐵礦峪和三岔村之間的山上。驢友們習(xí)慣把鐵礦峪北面山梁上的長城稱為"鐵礦峪長城"。而鐵礦峪到十八蹬之間的約6公里的長城,附近荒無人煙,只是南面的山腳下,從前有一個幾戶人家的小村落,叫"水塘子",后來小村村民外遷,村子完全廢棄了,這里修造了九公山長城紀(jì)念林、九公山公墓、九公山公祭園?,F(xiàn)在的地圖上,已經(jīng)沒有"水塘子"這一地名了,取而代之的是九公山公祭園。驢友們就把這段長城稱為"九公山長城"?,F(xiàn)在這里正在修建"鐵軍紀(jì)念園",為新四軍等革命先輩和軍烈屬開辟一座專用的墓園。
修建中的鐵軍紀(jì)念園
這段長城到底有多廢呢?一般長城稍好一點的地方,在大比例的google earth上,就能看到長城的影象,如果炮樓(敵臺)還保存有基座的話,也能看到輪廓的。但這一段長城,即使放到最大,也很能找到蹤影。不但這里找不到,就是1:5萬的軍用地圖上,這里也赫然留下了一道約2公里的缺口。其實,這里的長城是一步也沒有斷開的,只是由于懸崖斷壁形成了幾處"山險"。我想,可能是上世紀(jì)七十年代我軍的測繪兵們在這荒山野嶺的密灌中,把長城給"走丟"了!你能想象得到這里的長城有多"廢"。
九公山長城在研究長城中有其特殊的意義。一是這里的長城沒有一塊磚。長城通過十八蹬東折后,一直到鐵礦峪的約6公里長的地段,居然全都是用石塊壘起來的"干插邊",連一塊城磚也沒有。二是全段6公里只有1001高地有一座石頭壘起來的敵臺,其他高地均沒有修筑敵臺。這明顯與戚繼光所記述的一華里修敵臺兩至三座不符。三是從山嶺上保存較好的城墻看,這里都是單邊墻,而且大部分墻體都沒有"括漿",就是干壘起來的,這在長城中也是不多見的。這樣石頭壘起來的邊墻,歷經(jīng)500多年風(fēng)雨,想要安不廢也難啊。所以,這樣的長城與其說是長城,更象山腳農(nóng)家的石籬笆。當(dāng)然,從本質(zhì)是講,長城和籬笆是一致的。
很明顯,這一段長城的做工無法同東邊的慕田峪和西邊的黃花城同日而語的。究其原因,從陰暗一點揣測,可能是這里遠離人煙,施工難度大,驗收的難度也大,偷工減料之事難免;從陽光一點推想呢,這里的崇山峻嶺懸崖峭壁本身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
這段長城東端有一個地方叫"鯽魚背",驢友們對它的敬仰也如滔滔江水!鯽魚背,顧名思義,這里是一段很窄的石頭山脊,兩邊都是懸崖峭壁??吹?quot;鯽魚背"的時候,你會聯(lián)想到的是安徽黃山天都峰的那個"鯽魚背"。黃山那個鯽魚背走上去的確讓人感到膽寒。但黃山景區(qū)在"背"上架了鐵索護欄,要不肯定沒多少人敢走。而這個鯽魚背卻是什么保護措施都沒有,一道尖尖的石峰容不下一只腳,兩側(cè)就是懸崖了!鯽魚背之前是個五米來高的峭壁,長城在這里斷掉,形成了一個"山險"。要想繼續(xù)向前進,就必須攀上這個峭壁然后爬過鯽魚背。沒有一定的經(jīng)驗和保險措施,是很難攀登上這個斷崖的。這里的鯽魚背沒有黃山的那個那么長那么寬,這個才真的像是鯽魚的背。黃山的鯽魚背可以兩腳走過去,在這里你必須"四驅(qū)"才行,也就是"四腳著地"的狗爬式。爬鯽魚背的姿勢實在不上鏡頭,更搞笑的是,下來時鯽魚把我新買的沖鋒褲給PP上撕了一個大口子,下山不得不把沖鋒衣系在腰上"遮羞"。
我們在1001敵臺上時,看到有一小隊4 人就被阻在這個鯽魚背,很長時間他們才從鯽魚背上下來。不過等我們相遇時才發(fā)現(xiàn),這是四個老外!通過攀談知道,他們是從鐵礦峪上來向西而行的,正好和我們相向而行,不得不佩服他們。特別是打頭的那女士,約五十來歲的年紀(jì),居然是穿著背心光著膀子在這密灌中穿行,多扎人啊!
九公山長城的北面是一條漂亮的桃花谷
蜿延在山梁上的石墻
鯽魚背前的"石籬笆"
九公山長城唯一的一座敵臺也是全石壘的,位于1001高地
隨時了解最新穆斯林資訊、暢享正宗清真美食
獨具當(dāng)?shù)靥厣姆终?,更?quán)威更貼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