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識玉
談玉必須要先說識玉。
識玉?
你見過未經(jīng)加工的玉料嗎?
告訴你,未經(jīng)加工的玉料的外表與普通的礦頭、鵝卵石沒有什么差別。
一塊玉料放在諸位面前,也許你怎么也不會把它與一件精美的玉器聯(lián)系起來。正因為如此,才出現(xiàn)了“傳國玉璽”動人的故事,楚人卞和好心獻玉璞,就是因為沒有識寶之士的鑒定,蒙受了欺君之罪,被剁去了雙手公元前722年,史稱的春秋時期……
這年的秋天,風和日麗,楚國人卞和同往日一樣,到荊山(今天的湖北漳縣)砍柴,揮汗之間,只見祥云炫耀,一只美麗的鳳凰,昂著脖子,拖著金碧閃閃的翎子,矜持又傲慢地棲在一塊青石上。華夏自古有“鳳凰不落無寶地”的傳說,卞和認定這塊鳳凰棲立過的青石,必定是絕世珍寶,就將它搬到山下,獻給楚厲王。誰知經(jīng)過宮廷玉工辨識,被認為是一塊極為普通的山石。 厲王大怒,為懲罰卞和欺君之罪,當即砍掉了卞和的左足。楚武王即位,卞和抱著青石又去獻寶,仍被有識之士判為普通的石頭,結果又被武王砍去了右足。
若干年后,武王的兒子文王即位,失去雙足的卞和堅信青石是傳世瑰寶,依然想去獻寶,無奈他失去了雙足無法行走,無法將他親眼看見鳳凰停留過的寶貝上呈君主,便抱著“石頭”痛哭不停。
過了三天三夜,卞和泣聲不止,消息傳到宮廷,文王聽說這件事,立即派出大臣和玉工迎接卞和,又命玉工開青色石頭,果然從中得到了一塊光滑滋潤,完整無瑕,晶瑩潔白的美玉。文王將玉精工雕鑿成一塊玉璧,世人就用卞和的名字命名它為“和氏玉璧”。
物以稀少為貴,雖然玉材的生成原因與一般的石頭、鐵礦石等差不不多,但是開采方式上完全與其他礦石的開采完全不同。開采者必須要相當?shù)淖R別能力,需憑經(jīng)驗,小心翼翼地、盡可能大、盡可能完整地把它從巖石的夾雜物中分離開來??梢?,將玉材從原生地高山上、地體中開挖出來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
玉財開采自古以來就是一項高難度的作業(yè),加上當時的運輸問題,更是難上加難。清代以后因為運輸能力的提高,這種上山開采玉財方多了起來。
重達一萬零七百余斤的清宮舊藏《大禹治水圖》,青玉原料,即是當年采自新疆密(亦稱密勒塔山)。這在清前尚無先例。
另一種玉材采自水流剛出山的河中,它們由含玉礦的山體崩塌后,經(jīng)水流較短時間的沖刷而成。個體比山上開采的普遍要小,玉材表層有粗松之感,尚有棱角,偶有上好佳品。傳統(tǒng)上稱其為“山流水”。由于處在河水上游,在枯水季節(jié)比較容易獲取。
還有一種玉材產(chǎn)于遠離山體的河道中,它們是山上的玉石隨湍急的水流而下造成的由于長期受水浸潤,受礦物質的染蝕,表層呈現(xiàn)灰黃色.人稱“水銹皮”。染色深濃,呈紅色或紫色。但刮去皮層,仍保持原來的顏色,行家稱其為“虎皮子”。這種玉材由于長期且長途受泥沙的擠磨和水流的沖刷,表面幾無棱角,似鵝卵石般,大大小小,參差不一。
清代椿園的《西域聞見錄》曾描繪和田:“其地有河產(chǎn)玉石子,大者如盤、如斗,小者如拳、如粟,有重三四百觸者。各式不同,如雪之白,翠之青,蠟之黃,丹之赤,墨之黑者皆上品。一種羊脂朱斑.一種碧如波斯菜,而全片透濕者尤難得。河底大小石.錯落平鋪,玉子雜生其間。”今和田城東的玉龍喀什河,即《新五代史》中的白玉河,所產(chǎn)之玉,因經(jīng)水流長期沖刷,白潤細膩,雜質極少,如羊脂豬膏,質量最佳。但都是小塊,傳統(tǒng)稱為“子玉”。
羊脂白玉,亦即《本草綱目》中所稱之:“潔如白豬膏,叩之鳴者。”用其雕刻人物、鳥獸、花卉、草木、山水、建筑物,皆為珍品。因此,封建時代王室最多用的是這種白玉。《禮記?玉藻》:“天子佩白玉……公侯佩山玄玉……大夫佩水蒼玉……。”恰如世俗所說:“白玉者,白宇下面加玉即皇也”??梢姲子裣≠F之一斑。這種稀貴的子玉,要發(fā)現(xiàn)它,獲得它,卻是采玉技術要求最高、最難,甚至是有些不可思議。
玉屬陰性,撈模時最好由同屬陰性的女子下水。
月亮亦屬陰,因此,月光下.水中有玉時,水面上會泛出閃閃銀光。人們循光而去,往往能找到白如羊脂的美玉。有些河則以所產(chǎn)玉的顏色得名。
出白玉,稱白玉河.出綠玉,稱綠玉河.出墨玉,稱烏玉河。
由于和田地區(qū)的子玉稀責,《新五代史》記載,每逢秋天來臨,水位下降的撈玉季節(jié),一般人是絕對不讓進入玉河的,這一傳統(tǒng)一直沿襲到清代。
《西域聞見錄》曾對清代和田采玉有過一段十分形象的描述:河底大小子錯落平鋪,于玉夾雜其間,采玉工作全過程完全由政府官員嚴密控制。稍遠處的岸上有一官員監(jiān)守,近岸處有一官員監(jiān)視。由地方上選派可靠的、熟練的民工,或三十人、或二十人(視河的寬窄程度決定人數(shù))一字排開,并肩赤足踏石而行.憑他們的經(jīng)驗,特別是靠腳的靈敏感覺踩探玉子,一旦發(fā)現(xiàn),即彎腰撈起。岸上隨行的人即擊鑼一下,官員連忙用紅顏色做記號,以保證河中發(fā)現(xiàn)玉子的數(shù)量不致差錯。
由于和田玉的稀貴,清朝政府采取的措施十分嚴格,全部壟斷。在嘉慶十二年秋季的一份咨呈中,有關官員不但將葉爾羌、和田兩處采獲的玉石,每一塊點得一清二楚,而且還將它們的總重量也計算到了“錢”、“分”的微小單位,并以昂種不同,分列兩城撈到的白玉、白玉子,蔥白玉、蔥白玉子,青白玉、青白玉子,青花玉、青花玉子,青玉、青玉子各有幾塊,各重幾斤幾兩幾錢幾分。
大師說--辯玉
“什么是好玉?”
許慎說:“玉,石之美者。”因此,簡單地說,自然生成的、加工后能成為細膩勻潤、色彩鮮麗、質地堅韌、化學性能穩(wěn)定的美石,都可在好玉的歸述。
玉的涵義本來就非常之廣。這么多品種,一種就會衍生出許多好的標準來,還有因材而異的構圖、工藝的精細問題等,很難一言說透。不過按習慣而言,我們平時說玉其實以軟玉和硬玉為主。
軟玉:透閃石,陽起石礦物組成的玉石。(如:白玉、青玉、碧玉、黃玉等)
硬玉:與軟玉性狀接近的翡翠。
和田出產(chǎn)的純色羊脂白玉與緬甸冰種綠翠,皆是軟硬玉中的珍品,體現(xiàn)了質地堅硬致密、色澤晶瑩鮮麗的標準。然而好的材料僅僅是制作玉器的基礎,它的價值是要以人工設計雕琢后才能最終體現(xiàn)的。唐太宗說得好:“玉雖有美質,在于石間,不值良工琢磨,與瓦礫不別。”因此,玉工水平的高下又是決定玉器品位的重要標志。好的玉器應該在用好的玉料的前提下,構圖精美和諧,工藝精雕細刻,撫之溫潤脂旨滑者。
另外,玉作的時代、歷史上的作用、占有者的身份、造型的獨到,往往又能左右玉器的價值。
目前市場上多見檔次極低者,談不上好玉。新玉中有翠玉、青玉、白玉、岫玉、獨山玉等多種;另一類屬仿古玉,數(shù)量不小。市面上的仿古玉都靠染色、火燒做假,仿制技術普遍低下。岫玉,湖綠色,質較軟較純凈,可見到一些工藝較佳的大件擺飾.只是檔次不高。獨山玉幾無精品。青玉、白玉色質皆優(yōu),有時甚至能見新疆子玉,但貨源很少。一般作小掛件,能見精品。翠玉是市場上的習慣稱謂,它就是翡翠,也是目前市場上出售的主體.但不是那種作戒面或項飾的天文價的冰種優(yōu)等綠翠,而是紅翡、綠翠、灰白、紫羅蘭各色間雜的稍次翡翠。由于色彩較豐富,玉工便依原材料的形、色,巧加設計,雕琢成擺件、掛飾或臂飾之類.可取得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經(jīng)濟條件并不寬裕的藏玉愛好者,雖然以文物為收藏對象有不小的困難,但偶而買一二件自己特別喜歡的,也未嘗不可。但這件文物必須有一定檔次,或質地、或形式是別具一格的。否則.一件價格不菲的平庸貨,你把它視若寶貝,充其量也不過屬二流.那該多乏味!相反,你若能覓得一件人無我有的古玉,也許你在藏家們心目中會占有一席之地。
收藏新玉這支隊伍任何人都可以加入。經(jīng)濟條件好的,則以工好、質優(yōu)的翠玉擺件為主。有“翡翠人物”、“翡翠花卉”、“翡翠仕女”、“翡翠動物”等題材。稍次則以佩掛件為主。佩掛件的造型比較單一,值得收藏的也只有翠玉、新疆子玉。“佛像”、“吉祥語”、“花鳥”等題材由于數(shù)量多,挑選余地較大,價格上并不懸殊,收藏僅以工精、質優(yōu)、色巧、形奇為標準。由于參與制作的工匠水平高低不一.你經(jīng)常會從同一價位的佩件中發(fā)現(xiàn)一些工價翻倍的精品來。
當然,收藏之前,你也必須熟悉市場,了解市場。然而這方面正是一大批愛玉族所欠缺.顯得不知所措的。什么情況下去國營商店,什么時候可去私家淘便宜貨,下面的玉市分析也許會對你有所幫助。
拍賣行里時有好玉發(fā)現(xiàn),一般也有鑒定師把關,但要經(jīng)常密切注意貨源的流通情報,稍有疏忽,好東西會與你擦肩而過。這里的拍品來源和品種十分復雜,全能型的鑒定師畢竟為數(shù)較少.贗品出現(xiàn)和糾紛案時有所聞。讀者參拍前應盡可能另請專家代為鑒定或評估。
當然,進入玉市,你能請到了解行情的專家朋友幫忙,那是再好不過了,因為他們往往會在一批不起眼的低價玉器中挑出值錢的東西,他們可以從店家再三推薦的所謂好玉上發(fā)現(xiàn)一個致命的缺陷,有時還會將店家再三聲明便宜的玉價上不可思議地還去一大半,我相信,只要擺正位置,對號入座,那么你的收藏?定應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