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帽,是維吾爾族服飾的組成部分,也是維吾爾族美的標志之一。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頂氈帽,款似當今的“四片瓦”。
到了明代,因受阿拉伯和中亞文化的影響,維吾爾族男子削發(fā)戴小罩刺繡花帽。清代初期,維吾爾族花帽在用料和款式方面,有了新的發(fā)展。冬用皮,夏用綾,前插禽羽。女帽皆用金銀線繡花點綴與裝飾,喀什干的四楞花帽脫穎而出幾乎成了維吾爾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續(xù)至今。
經(jīng)過各地維吾爾族人民的斷創(chuàng)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細,品種更為繁多。但主要有“奇依曼”和“巴旦姆”兩種,統(tǒng)稱“尕巴”(四楞小花帽)。 繡制花帽,有多種方法:絲線平繡、十字花繡、絲線結(jié)繡、串珠片繡、格子架繡、盤金銀繡、鉤花刺繡、扎絨刺繡以及刺、扎、串、盤綜合繡等。維族婦女先在四瓣帽面上繡出多彩的紋樣圖案,然后將四瓣帽面以頂為中心縫合起來并襯好帽里,套在木制帽模上成型,最后鑲上黑絨布邊,便成了一只小巧玲瓏的花帽。 “奇依曼”花帽色彩絢麗,針跡細膩。它用金銀彩線繡制,還綴有各色塑料小珠子。
小伙子,姑娘戴上它,在蔭涼的葡萄架下彈唱起舞,顯得瀟灑自若,充滿活力。 維吾爾族花帽作為一種民族特有的工藝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每逢重大節(jié)慶活動,維吾爾族人都要精心繡制或選購小花帽裝飾打扮自己;有的還將花帽高掛在屋內(nèi)壁間,以增添房間陳設(shè)的藝術(shù)情趣;有時作為珍貴禮品饋贈親朋好友和來自遠方的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