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寒山寺照墻像一道屏障聳立山門之前,朝西臨河而立,上置脊檐,飾有游龍,氣勢非凡。黃墻上嵌有三方青石,上刻“寒山寺”三字,鐵劃銀鉤,筆力雄峻,款署“東湖陶?F宣書”。 寒山寺位于蘇州城西閶門外十里楓橋西南不遠(yuǎn)處。座東朝西,門對古運河,舊臨官道今屬江蘇蘇州金閶區(qū)楓橋鎮(zhèn)。寒山寺相傳始建于梁武帝天監(jiān)年間(公元502-509)其經(jīng)始年月不詳。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始見于《吳郡圖經(jīng)》、而后《吳郡志》、《姑蘇志》、《百城煙水》、《蘇州府志》均沿其說以迄其今。) 考佛寺建筑,昔以佛塔為主體,至隋唐漸以佛殿為中心,置塔殿后,或云置寺廟之后。塔,唐時譯作?@堵坡或塔婆,實為古代印度之墳?zāi)?,佛教徒用以供奉佛陀舍利,其后則為佛教徒崇拜之對象。我國佛塔具分有五,即木塔(或稱樓閣型塔)、墓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剛寶座塔。概分為二,即佛塔與祖師塔。我國雖有不少佛寺以塔名者,如七塔寺、白塔寺、雙塔寺等,但未有以塔院名者。所謂塔院類多為祖師塔,屬于某一佛寺,如虎丘之紹隆塔則屬于虎丘海涌寺,以此證知,所謂"妙利普明塔院"即或有之,亦非獨立佛寺,當(dāng)系普明祖師之骨塔也。一般祖師塔,僅在其墓上用磚砌或石雕一類似佛塔之建筑物,以為標(biāo)志而已,或在其旁建筑簡易僧舍,供人照應(yīng)香火。俗稱為塔院者,即指此類建筑物。 1990年圓滿完成五百羅漢裝金功德,至此,一堂殘缺不齊之五百羅漢象,經(jīng)整修裝金后,煥然一新,熠熠生光,給寺廟帶來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