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文
古玉收藏家胡正文將古玉界分為三種:館藏派、學院派和市場派,而他自認是三派的綜合體。
走進胡正文的家,玉璧、玉瑗、玉鐲、玉璜、玉俑、玉馬、玉鷹、玉龍、王鋮,滿屋琳瑯滿目的各類大中型古玉器,仿佛是默默的證人,訴說著主人對于古玉的執(zhí)著追求。身為前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兼玉器珠寶委員會執(zhí)行主任,他曾從1995年到2000年長達五年的時間里,為解放日報文博版開專欄撰寫古玉鑒賞方面的文章。胡正文在古玉收藏和研究方面的深厚功力,也可以從中國當代四大文物鑒定專家之一的史樹清先生為他親筆題寫的“正文古玉天地”的牌匾上得到印證。
撿起失落的文明
20世紀60年代,玉器被打入“四舊”的行列,不僅玉的價值得不到認識,人們甚至以買玉為恥。胡正文的父親當時在彭浦機器廠工作,卻喜歡經(jīng)常去地攤上淘玉。胡正文的小學同學嘲笑他父親去地攤上撿破爛,這讓年幼的胡正文感到很沒面子。但父親卻跟他說,地攤上有歷史,并拿出一個瓶子,說那是距今1400多年的魏晉南北朝魂瓶,是古時人們存放靈魂的瓶子,胡正文一下來了興趣。
相比父親喜歡的明清玉器,胡正文更喜歡漢之前的古玉。玉器在漢前是神權和君權的象征,雖然形制簡單,但其內涵卻非常豐富,而更吸引胡正文的是古玉的神秘感。
十幾歲的時候,胡正文在地攤上看到一塊獸面紋的青玉璧。見其內圓外圓的形制非常罕見,于是掏出5元錢買下了他平生第一塊古玉。不過他真正的收藏之路,是在文革中他17歲那年舍身保護文物開始的。
1966年8月23日,紅衛(wèi)兵小將欲將上海龍華塔當作“四舊”燒毀。當時還是學生的胡正文見狀奮不顧身跳上了塔基,毅然制止他們點燃那把愚昧的火焰。胡正文的大義凜然帶動了身邊的老師和同學,大家一起成功地阻止了這種野蠻行為,危難之中龍華塔安然無恙。同年12月18日,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西廳接見了他,并鼓勵他繼續(xù)為中國的文物保護事業(yè)出力。
這次經(jīng)歷使胡正文認識到自己對中國古代文物的深厚感情,也使他決定通過收藏來保護祖先的歷史遺物。工作以后,胡正文開始到全國各地的地攤淘寶。幾十年下來,胡正文漸漸積累起了豐富的古玉鑒定經(jīng)驗,也從藏品中挖掘出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歷史。這種慢慢發(fā)現(xiàn)和解謎的過程,胡正文樂在其中,稱自己是在地攤上考古,所謂“在地攤上考古,在地攤上慧眼識寶,地攤上撿起失落的文明”。
五法鑒定古玉
我國對古玉的研究肇始于20世紀80年代。“至今在古玉方面都沒有統(tǒng)一的教科書,沒有標準件,也沒有科學的測試手段,完全靠經(jīng)驗。”
目前民間有著大量不見于史載的新器形古玉,在印證史料暫付闕如的情況下,胡正文認為需要謹慎下結論,不可輕易否定老祖宗的東西。比如早期人們看不懂良渚文化玉器,認為是漢代玉器,20世紀70年代考古發(fā)現(xiàn)了良渚文化后才真相大白。
在古玉的研究上,胡正文非常強調悟性。古代玉器大全之類的書籍,只能體現(xiàn)5000年中國文明史的冰山一角,如果完全按圖索驥,肯定誤入歧途。為此胡正文舉了個例子,他拿出一本有名出版社出版的、由國家權威博物館專家主編的一本講古玉的書,其中有張照片介紹清代一種名為扣銹的玉器造假手法,但同樣的照片又出現(xiàn)在了一件明代玉器的圖示上。
胡正文將古玉界分為三種:館藏派、學院派和市場派,而他自認是三派的綜合體。經(jīng)過多年的摸索,胡正文總結出了鑒定古玉的五種方法,即第一看神韻,第二看工藝,第三看出土特征,第四看氧化層(包漿),第五看材質。
從神韻上說,“古人得到一塊好玉不容易,因此每一件玉器都經(jīng)過精雕細琢。”因此真的古玉藝術品一定是形神兼?zhèn)涞摹?/p>
從工藝上看,不同時代有符合當時特點的工藝特征,有超越時代的工藝特征,便是贗品。古代玉器是使用原始陀機雕刻而成,工具較差,因此表面會留有凹凸的溝紋,而現(xiàn)代機械仿造的玉器則非常平整。
從出土特征上看,古玉經(jīng)過幾千年泥土和礦物質的侵蝕,會產(chǎn)生深入到玉器肌理的蝕斑點、鈣化斑和沁色。這種沁色同樣也是判斷真假的標志。珍品的沁色色彩多種多樣,分布均勻自然,而現(xiàn)代染料仿造的沁蝕則色彩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