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回天文書》又名《回回天文經(jīng)》、《天文寶書》,原作者是波斯天文學家闊識牙耳(971~1029)。約在元初即已流傳中國,保存在元回回司天監(jiān)。元亡明興,為明政府所得。明朝政府于洪武十五年(1382)命回回大師馬沙亦黑、馬哈麻、海達兒、阿答兒、吳伯宗等人翻譯等進行翻譯,翌年譯成。書前載有馬沙亦黑和吳伯宗的兩篇譯序?!痘鼗靥煳臅沸蛟疲?ldquo;奉上諭,適來西域陰陽家,推測天象至精密有驗,其緯度法又中國之書所未備。此有關于天人甚大,宜譯其書以時披閱。遂召欽天監(jiān)靈臺郎臣海達兒、阿答兒了、回回太師馬沙亦黑、馬哈麻等成至……”其中的馬沙亦黑在天文歷法方面貢獻頗多,被明太祖譽為“不朽之智人”。
《回回天文書》波斯文手稿
明譯《回回天文書》共分4類:
一、總說題目,分23章;
二、斷說世事吉兇,分12章;
三、說人命運并流年,分20章;
四、說一切選擇,分3章。
《回回天文書》是一部較完整的波斯星占書,該書內(nèi)容起源于4000多年前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的12星座的占星術。其操作符號與代表是:白羊座、金牛座、雙子座、巨蟹座、獅子座、處女座、天稱座、天蝎座(又叫摩羯座)、射手座、山羊座、水瓶座、雙魚座。中國古代的星占,主要以異常天象為觀測目標,以卜帝王及朝綱的吉兇禍福。波斯星占書卻與此有很大差異,它主要以七曜十二宮等正常天象為占,以卜個人的命星八字和吉兇禍福。在明譯《回回天文書》中,包含有許多中國人所不熟悉的天文知識,尤其在《說雜星性情》一節(jié)中,第一次介紹了波斯星座的名稱和30顆恒星的星等及黃經(jīng),這是“星座”概念首次傳入中國。經(jīng)過對比研究,這30顆恒星的黃經(jīng),與保存在歐洲的闊識牙耳所著《完備的天文表》中的數(shù)值完全相同。這部譯著還流傳有不同的抄本,被稱作《乾方秘書》和《天文象宗西占》等。
波斯文版的星座插圖
元朝科學家郭守敬編制《授時歷》,直接參考了由回回人引入中國的《積尺諸家歷》48部、《速瓦里可乞必星纂》4部、《海牙剔窮歷法段數(shù)》7部等眾多的天文歷法資料。 《回回天文書》的譯成,是明代天文學發(fā)展的大事,對當時和后世學習和研究天文學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明代有一位名叫劉信的漢族學者所撰寫的《歷法通徑》四卷,講的就是回回歷法。此后貝琳根據(jù)回回歷法的基本理論和編算歷書經(jīng)驗,系統(tǒng)整理成《七政推步》一書,這是明代研究回回天文學的重要成果。
此外,在《元秘書監(jiān)志》的“回回書籍”一項中,就列舉了眾多的算術書、幾何書,其中有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15卷,《幾何學》17卷,《算數(shù)》8卷,這些書籍的引入,填補了中國數(shù)學的空白,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數(shù)學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