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真寺武術館復館
昨日上午10時,“鄭州北大清真寺武術館復館儀式”在該寺寺門前廣場隆重舉行,來自北大寺的20多名武師表演了30多項伊斯蘭教武術套路項目,吸引了附近眾多市民圍觀。
現場武術表演分為拳法、氣功、兵器等多個套路以及單演、格斗等環(huán)節(jié)。武師們年齡都在50歲以上,最大的已經70歲高齡,其中還有幾位巾幗女俠分別表演了拳法、春秋大刀等項目,同樣精彩。
作為展示的重頭項目,心意六合拳的第七代傳人——今年70歲高齡的馬仁義還表演了被譽為“中原第一狠拳”的心意六合拳,眾多市民為他神出鬼沒的拳法報以長時間的掌聲。“它被稱為狠拳,是因為在實際格斗中,它可以一招致命,別看我晾下這套拳法有20年了,但耍起來還是很有感覺。”說起拳法,馬老先生依然神采飛揚。
武術表演前,黑底金字的“鄭州北大清真寺武術館”牌匾揭幕,懸掛于北大寺武館檐下。
武館開門收徒 獨門絕技傳承有望
據馬仁義講,憑借心意六合拳,他的爺爺馬良俊曾在民國時期的武術擂臺賽上,奪得全國武術冠軍。清代乾隆年間的馬學禮因精通該拳且推陳出新,更是被稱為該拳“一代宗師”,成就了心意六合拳的伊斯蘭教教門拳地位。
鄭州北大寺武館館長沙森林說,北大寺武館最早建成于明清時期,主要研習心意六合拳、湯平七式、查拳、八極拳等伊斯蘭教教門拳法。民國時期,武館曾有武師13名,學員近600名,并珍存有不少古兵器,但上世紀70年代初文革期間武館停辦,眾多館藏物品也下落不明。
對武館的未來,國家武術八段、省體育局高級教練、鄭州北大寺武館名譽館長兼總教練呂延芝期望很大。她說,當前,精通包括心意六合拳在內的諸多伊斯蘭教武術獨門絕技的武師在國內已寥寥無幾,拳法瀕臨失傳,在被納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后,亟待傳承。
“清真武學在歷史上與不少其他宗教派別的武學一樣,是非常輝煌的,文化積淀也十分深厚。”身為心意六合拳的國家代表性傳承人,呂延芝希望清真武學也能像少林功夫一樣,在中原大地上被發(fā)揚光大。
據了解,鄭州北大清真寺武術館將摒棄古時伊斯蘭教武術傳承限制,不分民族,面向全國招徒,目前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