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下午,天水市政府召開關于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音樂舞蹈史詩《關山月》首場演出的新聞發(fā)布會。天水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劉越高主持新聞發(fā)布會。張家川縣政協(xié)主席關春生介紹了音樂舞蹈史詩《關山月》相關情況,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陳鴻,副縣長馬玉鳳,文學博士、碩士生導師楊建軍出席會議并回答記者提問。
新聞發(fā)布會現(xiàn)場
天水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劉越高主持新聞發(fā)布會
關春生在講話中指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地處陜甘交界,關山西麓,是隴東南地區(qū)唯一的少數(shù)民族自治縣,回族人口約占全縣總人口的69%。是全國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回族聚居區(qū)。張家川資源豐富,民風淳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形成的張家川“花兒”已被甘肅省列入全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正在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一、天水在線記者問:音樂舞蹈史詩《關山月》主要突出了一個什么主題?具有什么重大意義?
張家川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陳鴻答:音樂舞蹈史詩《關山月》劇本體現(xiàn)出了張家川回漢人民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的主題。彰顯了張家川縣回漢人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由窮變富,由弱到強,奮力趕超,加快發(fā)展,為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懈努力奮斗的精神風貌。體現(xiàn)了回漢人民親如兄弟的團結之情,對共產黨領導回漢人民翻身得解放、致富奔小康的感恩之情和對改革開放、國家支持、各地援助幫扶的感激之情。展示了全縣經濟繁榮、文化進步、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大好局面。
音樂舞蹈史詩《關山月》能夠打造成功并在我市進行公演,是張家川縣委、縣政府貫徹落實“舉特色旗、打民族牌、走民營路、建和諧縣”發(fā)展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不僅挖掘和傳承了張家川民族文化遺產,弘揚了民族優(yōu)秀文化,而且能夠進一步提升張家川對外良好形象和知名度。同時,將《關山月》打造成張家川的文化名片,通過演出交流搭建平臺,可以帶動文化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尤其在建黨90周年之際進行上演,是張家川33萬回漢兒女獻給中國共產黨九十華誕的一份厚禮,對于進一步加強回漢團結,凝聚人心,永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崇高榮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必將為推動張家川縣跨越式科學發(fā)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持。
二、市政府新聞網記者問:為什么要把劇本題目定為《關山月》?
張家川縣政府副縣長馬玉鳳答:將劇本題目定為《關山月》與張家川的地域、民族文化有關。因為關山是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的母親山,也是張家川的代表,月是伊斯蘭的象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又是隴東南最大的回族自治縣。同時,劇本將月亮作為一條明線,貫穿劇本始終。因此將劇本定為《關山月》,意蘊深沉,意境幽雅,寓意高遠。
三、天水日報記者問:音樂舞蹈史詩《關山月》的演員陣容如何?主要突出了那些表現(xiàn)手法?
《關山月》文學創(chuàng)作、蘭大文學院文學博士、碩士生導師楊建軍答:《關山月》舞蹈、合唱等演出人員100人,其中張家川縣從文化、教育等單位抽調有音樂舞蹈功底的演員80人,從市歌舞團聘請專業(yè)人員18人,有國家一級演員1人?!蛾P山月》在表現(xiàn)手法主要突出了以小見大,用一些小故事、小人物、小場面來見證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大的發(fā)展局面;以舞臺背景、燈光等巧妙的藝術手法,將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的旅游資源、畜牧產業(yè)、清真食品等特色體現(xiàn)出來;以詩傳情,以朗誦詩的形式呈現(xiàn)給觀眾絕佳視聽享受。以樂育人,以好的音樂培育人們高尚的情操。
四、天水廣電網記者問:音樂舞蹈史詩《關山月》主要要達到什么效果?為把該劇進一步打造成精品,為之還有什么打算和設想?
張家川縣政協(xié)主席關春生答:按照我們的設計,《關山月》排練上演后,主要要達到三個方面的效果。一是要達到雅俗共賞,既能登大雅之堂,又能深入民間演出,既能整劇完整的演出,又能刪節(jié)演出;二是要達到內增合力,外樹形象,即對內凝聚發(fā)展的合力,對外樹立張家川的良好形象;三是要達到舞臺效果和群眾自樂相結合,既有舞臺的良好效果,又能讓群眾自行傳唱。
《關山月》于7月15日晚在秦州大劇院上演后,我們將根據(jù)各位領導、文藝、音樂、戲劇專家和各位觀眾提出的寶貴意見,進一步將《關山月》的劇本、劇情、舞蹈、音樂進行更加精細的打磨,力爭將該劇打造成精品,并使其走出天水、走出甘肅、走向全國。
隨時了解最新穆斯林資訊、暢享正宗清真美食
獨具當?shù)靥厣姆终?,更權威更貼近生活
C.DU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