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顏子中,元末明初回族文士,世家西域,其祖父官江南,遂定居進賢(今屬江西省)。自幼發(fā)奮攻讀典籍,熱衷科舉考試,決心進入仕途。史載“五舉有司不第”。即從49歲至61歲,五次會試皆未考中。元泰定元年(1324),依例授為龍興路(今江西南昌)東湖書院山長,后遷建昌路(今四川西昌)儒學(xué)教授。元順帝至正十二年(1352)江西行省授其贛州路知事,后升為總管府經(jīng)歷、行省參知政事、都事。至正十八年,紅巾軍陳友瓊部進攻贛,領(lǐng)兵應(yīng)戰(zhàn),敗北、走閩。后任行省員外郎、吏部侍郎等。至正二十八年(1368)被明將廖永忠俘后義釋,遂頭戴黃冠,隱其名,遁跡江湖。明洪武十二年,因拒絕征召,飲鴆而死。一生苦讀,雖未中舉,但學(xué)識淵博,善用詩歌抒寫思想情感。其《春日絕句》、《過烏山鋪》等佳品,以細膩的筆觸,空靈的情調(diào),刻畫出江南水鄉(xiāng)的暮春景色,并以形象的描繪、直率的抒情,道出了詩人痛苦難耐的心境。其所著《子中集》收入《元詩選》,留詩14首。
伯顏子中自幼聰穎好學(xué),但科舉總是運氣不好,連考四次皆不中舉,只得出任書院山長和教授來謀生。一直到順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江西亂起,元廷才把伯顏子中授以官職,為贛州路知事。幾年后,陳友諒的紅巾軍進攻,伯顏戰(zhàn)敗,逃入福建。但元朝福建平章政事陳友定(此人和陳友諒沒關(guān)系)愛惜伯顏子中之才,克復(fù)建昌后,派他回大都獻捷。陛見后,他得授吏部侍郎,在京城為官。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元朝風雨飄搖之際,伯顏子中臨危受命,持節(jié)趕往廣東,調(diào)拔兵馬以救福建。結(jié)果,途中混戰(zhàn),伯顏子中成為明將廖永忠的俘虜。廖永忠早聞其名,又欽佩他的人品,就放了伯顏子中一馬。眼見大元已亡,老書生悲憤滿胸,易服為道士,歸隱家鄉(xiāng)江西進賢。
由于伯顏子中名字已在明朝“掛號”,其妻其子均被沒入掖廷為奴婢。家恨國仇,伯顏子中更是心向“故國”,衣中一直藏有毒藥,隨時準備“全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