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與旋律的交織、舞與四肢的交融,琴弦上,墨玉達人們在演繹那深入骨髓的墨玉聲音;顏料與筆尖的私會、畫布與指尖的竊語,美麗的墨玉色彩正將那份濃郁的墨玉情愫傳遞給四周;智慧與技藝的碰撞、傳承與堅持的守望,墨玉文化隨著一張張墨玉面孔綻放著無限魅力。
新疆墨玉,是一塊擁有故事基因的大地,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一位位達人講述著一段段跌宕起伏的墨玉歷史,一個個故事書寫著新時代一個個動人傳 新疆墨玉歷史在桑皮紙間傳承
新疆墨玉縣普恰克其鄉(xiāng),是全國知名的“桑皮紙之鄉(xiāng)”,在普恰克其鄉(xiāng)布達村,圖爾蓀巴柯爾·托合提瓦柯一家人非常有名,他的父親托合提瓦柯·吐爾迪是家族中第十代制造桑皮紙的匠人。
1月9日,記者走進圖爾蓀巴柯爾的家,隨處可以感知到正在桑皮紙間傳承的新疆墨玉歷史。
由于氣候炎熱,水土資源豐富,新疆墨玉縣民間自古就有植桑采果的傳統(tǒng),而桑皮紙是以桑樹皮為原料制成的一種紙,它是西域最古老的紙張之一,誕生于漢代,又被稱為“漢皮紙”,作為“漢皮紙”最后的傳承地,普恰克其鄉(xiāng)成為名副其實的“桑皮紙之鄉(xiāng)”。經(jīng)考證,和田地區(qū)制作和使用桑皮紙的歷史至少有1000年。與其他材質(zhì)做成的紙張相比,桑皮紙的最大特點是柔韌、防蟲、拉力強、不褪色、吸水性強,而在歷史上,桑皮紙被指定為官方用紙。
圖爾蓀巴柯爾的家,在布達村的“桑皮紙文化一條街”上,這條街是新疆墨玉縣2011年投資200多萬元建成的,這條街也是墨玉縣重點打造的標志性旅游景點。
父親已經(jīng)去世,圖爾蓀巴柯爾一直堅守著父親傳給自己的桑皮紙制作事業(yè)。
圖爾蓀巴柯爾告訴記者,父親5歲便開始跟著爺爺學做桑皮紙,是家族里制作桑皮紙的第十代傳承人,這種古老的民間手工造紙技藝傳承至今實屬不易。
自20世紀70年代以后,桑皮紙便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當很多桑皮紙匠人放棄這門手藝時,圖爾蓀巴柯爾的父親一直在堅守著,兒子清楚父母的心,他守在父親身旁,學習桑皮紙制作技藝,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國家對桑皮紙技藝的傳承也越來越重視。
2002年6月26日,在美國威斯康星州舉辦的第36屆史密梭民俗生活藝術節(jié)上,托合提瓦柯現(xiàn)場再現(xiàn)了桑皮紙的制作過程,被國外媒體稱為“地球上最古老手藝的幸存者”。2008年2月,托合提瓦柯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維吾爾族桑皮紙制作技藝)傳承人。
圖爾蓀巴柯爾家族中的每一個人都會制作桑皮紙,圖爾蓀巴柯爾家還開辦了公司,經(jīng)營銷售各種規(guī)格的桑皮紙,訂單主要來自全國各地的書畫家。
桑皮紙質(zhì)地柔軟,制作工藝純天然,在桑皮紙上寫書法、作畫,別有一番韻味。桑皮紙還可以用于藥品包裝存貯、藝術品制作、室內(nèi)裝修等,圖爾蓀巴柯爾家的公司現(xiàn)在能生產(chǎn)加工12種尺寸的紙張,最大的紙張尺寸是2.5米乘1.1米。
現(xiàn)在,在“桑皮紙文化一條街”,制作桑皮紙的人家有15戶,其中4戶開了店鋪,制作工藝也各不相同。每年,“桑皮紙文化一條街”的桑皮紙產(chǎn)量都能達到2萬張,年銷售額可達30萬元。
現(xiàn)在,新疆墨玉縣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桑皮紙技藝的傳承隊伍中。藝的傳承隊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