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天陰。一大早,我們驅(qū)車從東鄉(xiāng)的山溝里出發(fā),前往庫布忍耶大灣頭道堂。
就在前一天,道堂張開吉老人家特意叫我,說22日道堂要舉行助學金發(fā)放活動,讓我能夠去和學生們多做些交流。
車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行進,窗外是望不盡的大山,一個連著一個。八月,這里依舊沒有多少盛夏的綠意,滿眼的荒蕪。車窗外偶爾會掠過一些房屋,深溝里,半山腰,土路旁。但每每有人家的地方,總能看得到禮拜寺宣禮塔上閃耀的那彎月。
這于我陌生而親切的故鄉(xiāng),總讓我心頭蒙上深深的哀傷,但又禁不住的對它肅然起敬。
我們到達時,道堂的大院里已經(jīng)拉上了橫幅:庫布忍耶道堂貧困大學生救助基金會第五次救助金發(fā)放儀式。院子的前面擺著幾張桌,桌前的空地上一排一排整齊的擺放著幾行凳子,已經(jīng)有學生坐在上面。
約莫十點多,救助金發(fā)放儀式開始。簡短的開場白后,主持人一一點了學生名。學生們精神飽滿,女孩們幾乎都戴了頭巾,稚嫩的臉上掛著笑意。前排的桌前,坐著張開吉老人家,和一些被邀請來的嘉賓,桌上是被密封在信封里的救助金。
沒有太多繁瑣,很快現(xiàn)場就開始為學生們發(fā)放救助金,每幾個人一組到桌前領(lǐng)取。
助學基金每一年發(fā)放一次,每次一個學生2000元,被資助的學生大學幾年間都能夠得到助學金。默默的在心里算了算,一個學生按四年8000元算,了解到這五年間基金會資助了81位學生,也有64萬多了。東鄉(xiāng)縣、積石山縣、和政縣、康樂縣、蘭州市甚至武威天??h等各地,都有受基金會資助的學子們。
把64萬平均到每一個學生,真的不多,但是,把64萬的壓力壓在一個人身上,卻是重擔。
我把目光投向桌前的張開吉老人家,他正認真的聆聽學生代表的感謝信。本該欣慰的臉上,卻是眉頭緊蹙的憂慮。
庫不忍耶道堂貧困大學生救助基金會成立于2011年,由張開吉老人家牽引做起來的。
很多事,偶爾做做容易,但真的打算一直堅持做下去,卻沒那么簡單。籌集每年發(fā)放給學生的錢,遠比想象中的難。
我不解。于一個道堂的老人家,資助大學生并不在其責任范圍內(nèi),又何故如此?“一年兩千塊,真的并不多,與其說是在資助錢,不如說是在給予鼓勵,也是一份叮嚀。告訴你們,東鄉(xiāng)民族也好,我們的信仰也好,都需要知識的力量。我不希望你們接受完資助就結(jié)束了,我希望每一個受過基金會資助的學生都能成為我們?nèi)后w中的一員,都擔負一份責任,以后用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去反哺我們自己的民族。”
東鄉(xiāng)民族本是苦難的民族,地域的閉塞,語言的障礙,都讓教育在這里極度落后。如張開吉老人家所言,就連寺里的阿訇知識水平也都十分有限。
關(guān)懷教育,是在關(guān)懷一個孩子的成長和未來,也是在關(guān)懷一個貧困民族的發(fā)展,究其底,關(guān)懷的是整個穆斯林民族。
我們的信仰,有了知識的支撐,才會更加的自信和強大。那些宣禮塔上閃耀著的彎月才會走出大山把真理的光芒灑在更遙遠的地方。
資助活動接近尾聲,院子里,11級學生代表正在向張開吉老人家贈送錦旗。
我知道,從那一刻起,我也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了。
而我們,還需要更多人的幫助和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