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精品,国产精品高清m3u8在线播放,亚洲va国产va欧美va综合,国产一级一片免费播放i,最近中文字幕无吗免费高清,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高清直播,粉色视频在线看免费观看视频,2021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最新資訊:
Duost News
國內 國際 公司 人物 視頻 伊朗華語臺
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回顧

為什么這么多人要紀念牛街低保老人張景臣

來源:回族文學 時間:2016-03-14 點擊: 我來說兩句

  李佩倫
  張伯歸真,匆匆一年。每臨牛街,心底愴然。遙思往事,悽楚難安。撫膝互慰,握手長言。清茶一盞,化地融天。拍案而起,邪祟難安。時也勢也,直言評斷。無私無畏,丹心赤膽。每思往事,依舊活鮮。音容宛在,近似目前。歸去來兮,深深禱念。真主闕下,慈恩無邊。短文祭之,遙拜西天。
  寄情于短章,聊以抒懷。祈求安拉護佑張伯,天堂永駐。
  楊東文
  張伯景臣,他的一生雖命運多舛,且無名無位,但卻有許多人在看望他、關心他;他的老年,雖無退休金,也無任何收入,但他卻以九十三歲的高齡,有尊嚴地無疾而終,復命歸真。
  這是多少官宦、富人所期盼卻又無法實現的!
  真主的跡象,令人參悟。
  張景臣:牛街意義的全部 (石彥偉)
  最近這一年,去牛街有了不大一樣的心境。好像陌生了許多,心里空了許多。后來問友人,大多有這樣的心境。竟皆是因為這條街上,走了一位老人。
  他是一位不能夠再純粹的草根老人??恐捅I睿D暝诙Y拜寺里做燒水師傅。他不大注意自己的衣著,總是不很整齊,甚至也不是很干凈;他也從不掩飾性情中的一脈粗糙,遇到不平事、不喜歡的人,便和一個土著的老北京一樣,操著一口重重的京東腔調,大吼大罵一通,氣得胡子直抖。吼完了,便舒暢許多,開懷了許多,旋即又忘得一干二凈,該說說,該笑笑。
  這脾氣不好的老人,我最初有些怕他。因為我向來是怕別人對我發(fā)脾氣的。可是他在我見過的五六面中,非但從未發(fā)過脾氣,反而溫靄慈祥得讓我想起我那已經走遠的祖父。也可能,最初結識老人,走進他那個簡陋狹仄的小屋子,是因為我跟隨著另一位他最尊敬的學者。倔老人在那位學者面前,順從得像一個聽話的孩子。
  所說的學者,便是張承志先生。而那老人,叫做張景臣。
  有一段時間,我曾幾次陪同承志先生禮主麻。先生約在牛街居多,并不是喜歡那里的喧鬧,相反他總是早早到了,悄悄地跪在后殿的一角,拿出阿語手冊背著單詞,沉入到誰也無法打攪的一個境界里了。主麻下來,他便急著走,穿越熙攘的人流,一心只想著見幾個知心的人。比如楊東文阿訇,比如清真超市二樓打工的西北娃娃杜舍兒,比如一個泊鎮(zhèn)來的賣肉師傅。而他來牛街最重要的、非行不可的儀式,則一定是去看望張景臣爺爺。
  也或許,對他來說,張景臣這個名字,意味牛街意義的全部。這種印象深深地影響過我。
  我們總是悄悄地走進張爺爺的家門,學著他一起躡手躡腳,不言不語的,徑直奔向里邊的一個小屋。那么小的一間屋子,除了一張床鋪,余下所有的陳設,只剩一個破舊的書柜。滿滿的書,滿得要晃動起來,要漫出來。床上的凌亂,也往往是被各種書報鋪滿。張爺爺可能已經習慣了與這些書睡在一起。
  他收集著承志先生幾乎所有的集子,有一些是我也未曾見過的,比我的年齡還老的書。他也喜歡高興地炫耀他最近又收到了哪本好書好雜志,讀到了一篇怎樣好的文章。他堅持親自給承志先生備茶,夏天最熱的時候,他說冰箱里還有冰棍。
  他見到承志先生,真的開心得像個孩子了。臉上的表情充滿了幼稚和頑癡。他會沒完沒了地說,說了些什么,都記不住了,當時也分明沒有聽得明白。只記得表情說變就變了,像是說書一樣,有聲有色的。有一次,他把自己給說哭了,好像是關于朝覲的故事。他到了天方了,一邊贊主,一邊失聲痛哭。我當時并不知道他的哭聲里,藏納著怎樣的苦難。
  與承志先生有過交往的人都知道,與他在一起,你只管聽就好,很難接上話。有一次,眼見著承志先生與一位日本客人會面,打了招呼,便是這邊一大段單口日語秀。聽得瞠目結舌??墒瞧趶垹敔斶@間小屋子里,先生極少說話,他放縱著張爺爺全部的傾吐,那種感覺好像是每一次傾聽,都當作是離別。
  最深重的一次,先生說了話。先生手里捧著改定版《心靈史》的清樣,在老人耳根子邊上喊著說:“馬上就要印出來了!十萬美元,集齊了,就要帶到巴勒斯坦去!”他重重地拍打著老人的肩膀,像是拍著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像是拍著一個生死之交的兄弟,他仍然粗魯地喊著,“你給我頂住這口氣,給我好好活著,得給我看到新書出來,得等我回來!”老人聽得呆住,先生又像提醒似的猛烈地拍他,“聽見沒!聽見沒!”老人這才乖乖地點著頭,用彎彎的嘴角作了應答。
  后來,在那篇叫做《飛越死?!返闹葜v中,我們看到了這樣的句段:“北京有一個靠社會最低保障生活的貧苦老人。他不聽我反復的勸阻,堅決拿出1500元人民幣加入行動。他一手抱著書,一手握住天課,照了一張照片。對我說:‘這筆錢跟著你走!這些天,只要一想到巴勒斯坦難民,我就半夜里哭了起來!’他已經幾次生命垂危,但我知道,不等到我把他的心意送到你們手里,這個90歲的老人不會閉上眼睛?!?br />   原來講的正是張景臣爺爺。
  我無法想象這一幕,給了張承志的“飛越”之行多少鼓舞??傊诖撕蟊本┳鲄f的一次匯報會上,先生重新講起這個故事,說他視作這次行動為帶有日本語感的“決行”,也就是“死了也要干成”。他說到這時,強抑著哽咽,而滿座早已泣流成河。
  并不只有張承志把張景臣爺爺看得這樣重。遠至馬堅先生,遠至陳克禮先生,張景臣爺爺與這些回回真正的學者,都是忘年交!他也激賞有才學、有風骨的民間辦刊人,說起來就高高地舉起大拇指。一位他所欣賞的民刊主編在北京念尼卡哈,曾邀我和我的母親去,還有東文阿訇,還有一位彝族大學生,而他特別隆重邀約的,正是只能搖著輪椅而來的張景臣爺爺。
  去年2月,春寒料峭的。我陪李佩倫先生在牛街會見伊朗參贊,談文化交流事宜?;爻掏局校鍌愊壬f想走一走牛街的深巷,不知不覺就走到了一棟阿式建筑。我才知道那是新建的回民敬老院。佩倫先生滿面滄桑,回頭問我和王輝:“你們有事嗎?陪我進去看一位老人吧?!蔽覀儐柺悄奈?。答說:“張景臣?!?br />   才知道佩倫先生,與老人家也早就是打小的交情了。
  那次看望張爺爺,他坐在輪椅上,已經不太能說清楚話了。他還能認出佩倫先生,回憶起童年在南城賣蠶豆的往事??墒抢先艘呀洸徽J識我了。我涌起滿心的羞愧,因為除卻陪同承志先生的幾次看望,除卻我為紀念祖父祖母歸真,在古爾邦節(jié)第一次宰羊,并把羊腿肉敬送給老人以外,我似乎再沒有主動為老人做過什么了。
  盡管有過預感,可是它真的變成了現實。那次敬老院看望的一個月后,傳來了張景臣爺爺歸真的訃告。老人走得安詳。享年92歲。
  我是在當天下午才匆匆趕到牛街的。我在敬老院里就已經狠狠地舉過意了,等老人有歸主的一天,一定要去送一送??墒瞧@天上午,舉辦全單位的五四朗誦會工作協調會,我是總導演,無法缺席。真主啊,誰能知道我在會場所受的煎熬和悔恨!下午到了牛街,早已靜靜如常。與楊阿訇問了殯禮的情況,稍有慰藉。
  只知道張承志先生將自己寫的一幅挽聯,工工整整地貼在了殿前。寫著抽出的十顆漢字:“臨穴別摯友,來世約同行。”
  中間則是大大的兩筆重字:“傷逝。”
  2016年3月11日,于張景臣爺爺歸真周年哀記
  王輝
  我與張景臣哈吉相識在2006年7月31日,長篇小說《回族人家》座談會上,當時老人已是耄耋之年,但老人家講起老北京回回的典故如數家珍,對《回族人家》與《穆斯林的葬禮》的分析,切中要害,見解獨到,令在場的人尊崇備至。聽旁人說老人一生坎坷,尊主道,傳經訓,助寒士,幫孤殘,奔走呼號。老人對于在風暴中所受的折磨,一笑了之,而對勸化他人,總是不遺余力。這是我對老人的第一印象。后來,聽牛街的老人們說:“張伯就是牛街的活化石。”在以后的接觸中,我發(fā)現老人對知識的渴求勝過年輕的學子。一次在牛街禮主麻,看到老人家拿著張承志先生的新書在品讀。后來才知道張先生每出一冊書,都要先送給這位伯伯先睹為快。老人家視這些書為財富。
  去年2月8日,我與彥偉兄弟陪同李佩倫先生到牛街敬老院專程看望老人家。當時老人家時而清醒,時而糊涂。值得欣慰的是老人家認出李先生后,非常高興,還憶起了多年的往事。我把這場面永遠的留在了攝像機里。據說這是老人在世最后的影像。過了1個月就傳來老人歸真的消息。很后悔沒在老人身體健康時為他做口述史。老人殯禮的當天早晨,來自北京各個清真寺的鄉(xiāng)老多達200余人,為老人送行,最遠的是來自50公里外的良鄉(xiāng)。張承志先生書寫了挽聯,李佩倫先生推掉了原先的計劃,趕來送老人最后一程。老人家的一生,沒有退休,沒有醫(yī)保,家徒四壁。連住敬老院的錢都是鄉(xiāng)老們湊的。但他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的。同不久前歸真的石恩成阿訇一樣,他們是回回民族的瑰寶,是楷模。他們的離世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牛街禮拜寺有個牛脾氣的張大爺您知道嗎?(白潤生)
  在未去北京念經、讀書前,就耳聞牛街禮拜寺歷史之古老可比西安化覺巷,令人向往。終于來到京城,學院就坐落在牛街旁,禮拜寺近在咫尺。想到日后可常常于此寺拜主,喜不自勝。
  一日天寒,去寺中大凈,但見水房上書“滌慮處”三字,頓覺皇城根下片磚碎瓦都飽含著歷史與文化。大小凈豈止凈身而已,乃有洗滌靈魂之用,也明白了為何大小凈每凈一肢一竅均配有相關之“篤阿一”的內涵意韻。進得水房,見幾位長者正圍爐取暖,便含笑以對。正欲入室,但聽一聲牛吼:“你干什么你?”回頭一看,是位穿得臟不啦嘰的大爺?!拔?,我洗大凈?!薄跋创髢??你哪來的你?”“我經學院的學生。”“經學院的學生你不在學院洗,跑這洗什么洗!”“學院沒燒熱水?!薄皼]熱水,跟你們領導自個兒說去,別上我們這來洗!”主啊,寺外寒氣逼人,寺里讓人寒心。當即離開,回學院洗了個自來水澡,平生第一回體會到了啥叫透心涼,這一洗就洗了近兩年,也由此記住了這”?!焙鸬拇鬆?,對他、對寺好感盡失。
  后來在一次與何鳳山老師談話中說起了這事、這人,何老師笑著說:“是張大爺吧?張景塵,他可是個了不起的人啊!”“就這人,這牛脾氣,有什么了不起?”“呵呵,他可不是對你,他是對你們學院有意見,寺里鄉(xiāng)老都聽說你們大多數學生不禮拜?!保ㄟ@是事實,那時有幾十個學生,堅持晨禮的也就七八個)原來如此,用時下的話說,我是躺著中槍了?!凹幢氵@樣,哪他又有什么了不起呢?”此刻,我已無怨意,念經的學生不禮拜,任何鄉(xiāng)老都有權鄙視。我非但無怨,還十分理解。何老師繼而對我講述了張景塵,一個普通穆斯林老人不平凡的人生。
  張大爺,河北人,生于1923年,與家父同為九十老人。兒時,家境貧窮,入寺念經兩年未果,辭學入京謀生。人雖離寺,恩師之情不敢忘,伊瑪尼的種子深深地植入他的心靈。
  解放之初,一切學蘇聯,作家書屋出版社出版了蘇聯學者所寫的《人類起源的科學解釋與宗教傳說》一書,書中肆意曲解伊斯蘭教義,引起了張老恩師劉殿凱阿訇的憤慨,阿訇即著《辯誤論》一書予以駁斥。稿初成,張老攜書稿去北大求助馬堅教授和陳克禮阿訇,獲兩位大師潤色、校對,后由曹旭東多思弟油印出版,穆斯林大眾好評如潮。
  其時,張大爺在一軍工廠當工人。盡管馬堅教授善意提醒,恐有麻煩,但張老為衛(wèi)教、為恩師在所不惜。果然,張老因書獲罪,被判勞教十一年,被單位除名。文革中,舉家被疏散至河北農村,又一個十一年。1980年回到北京,家徒四壁,一無所有。張大爺先被安排至回民中學,因樸實苦干被師生稱為牛師傅。后至牛街禮拜寺,做寺師傅,盡干雜役。
  盡管社會如此不公,生活清貧,但張大爺為主道、教門的一顆心是火熱的。張大爺雖然教、俗知識均少而淺,但卻極喜愛學問和敬重有學問者。京津兩地的不說,外省市但凡有學問、有知識的穆斯林到來,張大爺必登門看望,以示尊重。已故阿訇、學者馬松亭、馬堅、陳克禮等,當今大家張承志以張老為其難得至交。而張老結交學者,并非為虛榮,實為愛教敬才。
  張大爺對族中、教界偽信敗類深惡通絕,忠奸不兩立。始有文中開始一幕,誤以我為念經不遵經的學生,故而橫眉牛吼待之。
  得知張大爺如此不凡,我心中敬意油然而生。后來,張大爺也接納了我,每每遇見,熱切相擁,我尊如父輩,引為忘年交。張大爺生平坎坷,卻無怨無悔,始終以恩師所囑“安拉乎的考驗,伊瑪尼的條件”為準則,因而也被眾多思弟尊稱為“伊瑪尼張”。恩師歸真前曾動情地說:“咱爺倆啊,是常青的松柏,兩世的多思弟,到后世的日子里還是多思弟”。
  張大爺之信德,足可洋洋灑灑著文以記,非一篇短短夜譚能述盡。我想以一字高度概括其信仰品質,我以為“忠”可表達張大爺。為誰忠?為主忠,為圣人忠,為穆民大眾忠。
 ?。ㄟx自《新天方夜譚》)
  張景臣和陳克禮阿訇的往來 (元康)
  牛街張景塵哈吉,是位虔誠的穆斯林,大家都習慣叫他“張伯”。上個世紀50年代初張景臣在北京看到陳克禮先生寫的《從穆罕默德看伊斯蘭教》,就愛不釋手,這本書文字通俗易懂,道理講得非常透徹,很適合青年人看,尤其對于文化水平不高的穆斯林,真是一本難得的普及教門的好書。張景臣從此成了陳克禮先生的忠實讀者,喜歡聽他講話,也經常向他詢問一些問題。
  張伯老家是京東人,小時候曾跟劉殿凱阿訇學經。劉殿凱阿訇看到蘇聯人寫的《人類起源的科學解釋與宗教傳說》,發(fā)現里面有許多傷害伊斯蘭教的內容,于是就寫了《辯誤論》加以批駁。張景塵在西單禮拜時就把劉阿訇寫的稿子給陳克禮先生,請他給看看。陳克禮翻看了幾頁就連聲說好,然后說:我?guī)Щ乇贝蠛煤每纯?,下個主麻再給你。過了一個主麻就把看過的稿子還給了張景塵,對《辯誤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后來李殿凱阿訇因所謂“伊瑪尼黨”一案被捕入獄,張景臣也受到了牽連。
  陳克禮在北京大學任課時,有一段患了精神分裂癥,無法上課,住進了醫(yī)院。張景臣得知后,就向馬堅教授打聽陳先生的病情,馬堅教授說,你去了恐怕也不會讓看。張景臣說不管怎樣也要去看看他。馬堅教授就給他寫了張便條,讓他去試試。他打聽到陳克禮住的校醫(yī)院,就要求進去探視,但醫(yī)院說上級有規(guī)定,陳老師需要靜養(yǎng),任何人都不能探視。
  張景臣拿出馬堅教授寫的便條,說我就進去看看,不跟他說話還不行?醫(yī)生再三叮囑只能在門口看看,不許跟他說話!這樣才讓他進去。那些醫(yī)生護士都很驚訝:陳克禮是什么人物?比一個大教授大學者還有名?怎么有那么多人關心他,來看望他?張景臣進了陳老師的病房,那是一個很小的房間,就他一個人拿著本書,背著身子站著。張景臣給陳老師道了賽倆目,護士趕緊說:“不是不讓你講話嗎?”張景臣說:“這是我們回民的問候語?!边€問他需要什么東西不?但陳老師只是呆呆地看著他,什么話也沒說。這時,護士就往外攆:“看看就趕緊走吧,領導不讓別人來看他。知道又人來該批評外我們了。”
  這是在1954年春夏期間的事。張伯對陳克禮先生有深厚的感情,得知他犧牲的消息后,非常難受。每次提起陳阿訇,張伯總是贊不絕口:陳克禮阿訇爾林那叫深,嘿!誰都比不了!
  今年三月,尊敬的張伯歸真了,讓我們深感悲痛。我們永遠懷念這位正直、堅忍、愛憎分明的老人,愿真主提高他在天園的品級!阿米乃。
  2015年3月14日下午
  黃寶國
  今天驚聞北京的張景臣老人歸真了,這消息讓我很是悲傷。我跟老人是往年交,而且感情深厚。
  想當年,我在出版《高原》的時候,張老是《高原》雜志的忠實讀者。我們雖然從未謀面,但時常電話聯系。
  后來,在2004年的國慶節(jié),他帶著一幫北京牛街清真寺的鄉(xiāng)佬來納家營過圣紀,他老人家還親自登門拜訪我。
  當時我在清真寺旁邊經營著一家商鋪,我正在店里干活,滿身灰塵。張老進門就用一口純正的京腔問道:“請問,這是納家營穆斯林服務部嗎?”我說:“是的,老人家您需要點什么嗎?”他說:“我找黃保國?!蔽艺f:“我就是,老人家您找我有事嗎?”他上下打量我一番,又問道:“我找辦《高原》雜志的那個黃保國?!笨赡苁俏耶敃r滿身灰塵的原故,不像他想象中的那位雜志社的主編。也許在他的印象中,主編就應該是西裝革履,一副很斯文的模樣。而且這個穆斯林服務部也不像一個雜志社的格調,這分明是一家商店,并且站在他面前的這位卻滿身灰塵,一副打工仔的模樣。我笑了笑,接著回答:“老人家,我就是。”這時我已經意識到來訪的這位老人一定是《高原》雜志的讀者。張老再次上下打量我一番,還是堅定的問道:“我找辦《高原》雜志的黃保國?!蔽胰匀恍χ卮穑骸袄先思?,我就是你要找的那位黃保國?!崩先擞钟脩岩傻难酃夥磸痛蛄课乙环?,并輕聲地問我:“你真是那位辦《高原》雜志的黃保國嗎?”我笑瞇瞇的回答道:“是的,我就是你要找的那位黃保國。”老人很興奮地走到店門外,對著外面的一群老人揮揮手,高聲的喊道:“快過來,這位就是我們要找的黃保國啦!”后來我才從他們的口中得道,他們懷疑這個掛著“穆斯林服務部”招牌的店鋪不是《高原》雜志社。是??!全國有多少讀者知道,這本很有影響力的刊物的辦公室是一家店鋪呢?全國又有多少讀者知道,這本思想性很強的雜志是由這個店鋪的主人一個人承辦的呢?
  十多年過去了,在這十多年中,我曾多次去北京牛街清真寺看望這位讓我敬重的老人。今天,他離去了,我在想,我再去北京牛街清真寺還多大意義呢?
  敬以此文來記念這位我非常尊敬的張景臣老人,愿真主慈憫他。阿敏!
  牛街的張伯 (李海欽)
  提起北京的回族,人們自然會想到牛街。而提起牛街我就會想起張伯,張伯在我的心目中就代表著牛街。我和張伯有長達二十年的忘年交,在他身上有著太多的牛街記憶。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是我人生的谷底。多年的強直性脊柱炎讓我直不起腰,又從高考那座獨木橋上重重摔下來,我變得郁郁寡歡,沉默寡言。自卑、自責、疾病難愈,所有這些在我心里翻來覆去,常常徹夜難眠。人不順時總愛怨天尤人,心就慢慢封閉起來,跟家人無話,跟外人無語,這樣下去我真會垮掉。開齋節(jié)漸近,我舉意能騎自行車去牛街禮爾德拜,祈求安拉改變我的境遇。母親常說真主不屈人的愿望,后來我真的實現了我的舉意。那天,我一大早洗過大凈從家騎了近一小時的單車到了牛街,禮完爾德拜后,我試圖能在牛街附近找點兒事做,最后在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的經書流通處,謀得一個當售貨員的差事。一百二十元的月薪,并且賣東西還有個凳子坐,這讓我欣喜若狂,因為這是我走向社會的第一份工作。
  經書流通處位于牛街教子胡同與南橫西街的交會處,離牛街禮拜寺很近。經營的都是穆斯林的生活用品、經書和阿拉伯語教材。我靦腆自卑的性格這時不得不面對來自本地和外地的多斯提們。在和形形色色顧客的交談中,我逐漸打開了心扉,猛然發(fā)現自己毫不缺乏與人溝通的能力,缺乏的只是勇氣。來來往往的顧客中有學者、商人、學生、鄉(xiāng)老,也有做禮拜的坊民。有的人多少天來一次,也有的人幾個月露一次面。而每天都能看到的身影只有張伯,張伯家就住在清真寺對面的門章胡同,每次禮拜完后,他總要來我這兒轉一圈,侃一會兒再回家。
  張伯當時已年近七十,仍鶴發(fā)童顏、精神矍鑠,一直戴著那頂白色禮拜帽,騎著一輛28型鳳凰牌舊自行車,車后搭著個軍綠色布兜兒。一進門,不管我們這屋里有誰,都會被他的聲音吸引過去。他滿嘴京腔京韻,乍一聽還以為是單口大王劉寶瑞。張伯說話從不作鋪墊,如果你頭一次接觸他,聽他講話,好像是錯過一部電視連續(xù)劇的幾集劇情,從中間欣賞了一樣,需展開聯想,才能把故事的輪廓慢慢辨別清晰。
  從王靜齋到馬堅又到陳克禮,從白崇禧到馬本齋,他聊起這些回族精英們的故事時如數家珍、繪聲繪色,他們是張伯永恒的話題。當然他也講有些虛偽學者的沽名釣譽和普通穆民的逸聞趣事。有些是書上寫的,有些是他聽來的,有些則是他的親身經歷。陳克禮住院時他曾去探望過,馬堅教授家他也拜訪過好幾回,現在的回族學者好像都跟他有過或多或少的來往。而他只是個牛街清真寺的鄉(xiāng)老,身份不高,也算不上文化人。那么他憑什么跟這么多回族名人有來往,當時我覺得是個謎。
  跟張伯真正的接觸,始于他送給我一套書。我酷愛文學,總想通讀一遍《一千零一夜》,當時在書店很難買齊,而且都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如果能得到一套納訓先生從阿拉伯語翻譯的《一千零一夜》,簡直是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我跟經書流通處的同事聊過此事,李大姐是土生土長的牛街人,性格開朗,直言快語:“這事你得找張伯?!蔽倚邼卣f:“那怎么好意思?!?br />   那天張伯來了,他還沒開口說話,李大姐搶先一句:“張伯,小李想問您要一套《一千零一夜》。”她的話讓我猝不及防,心被提得老高。沒承想張伯還是那副樂呵呵的表情,“得嘞,下午給李子拿一套過來?!蔽以居X得復雜的事情竟如此簡單地解決了。下午張伯又來了,送給我一套嶄新的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納訓翻譯的《一千零一夜》。我如獲至寶,愛不釋手,每夜孜孜不倦地閱讀著。在那憂郁苦悶、孤獨無助的日子里,這套書給我平添了許多快樂和溫暖。
  張伯在教門上對我有很大影響,雖然他的宗教知識有限,但當時對于只會背“清真言”的我來說他是真正的大爾林。他教會我?guī)讉€短索勒,并規(guī)范了我的禮拜姿勢。我心里暗自笑自己,曾經的禮拜真有點兒濫竽充數。聽說他文革期間坐過牢,在獄里還堅持把齋、做禮拜,這更加深了我對他的敬意。我也漸漸明白為啥有那么多回族學者、學生以及各地的多斯提都喜歡跟他來往。他為人既透明又熱情,對教門里的事兒更是盡心盡力。哪個學者缺份資料,哪位學生缺本教材,他都能想盡辦法找來,或郵寄或托人捎,常常搭錢搭工夫,需求者大都有雪中送炭之感。我原以為張伯很有錢,第一次去他家的經歷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從心靈深處觸動了我。
  一天下班后在清真寺門口碰到他,他讓我到家坐坐。我正想認識一下他的家門,便把自行車放在寺門口,隨張伯繞過清真寺的影背墻向西拐進一個胡同。胡同很窄,有一米左右寬,若迎面來個胖子或推自行車的,那得側身才能過去。七拐八拐走了三四十米,前面豁然開朗,是條較寬的胡同,大概能過輛小轎車。又走了沒幾步便到了張伯家的院門口。進了院門有種繼續(xù)穿小胡同的感覺。這是個擁擠地住著十來戶人家的大雜院。大家因需求而拓寬空間,早已把院子變成了一條狹窄的過道。最里面的一間就是張伯的家,門口生著爐子,爐子上面坐著個鍋。他把我讓進屋。這間屋頂多有十二平方米,一張雙人床就占去了四分之一的空間。我猛然發(fā)現,床上的被窩里蜷縮著一個老太太,眼睛似睜似閉,樣子有點兒嚇人。
  “是大媽嗎?”我問張伯。他點點頭,我剛要跟她打招呼,張伯又搖搖頭,“她聽不懂,瘋了十幾年了。嗨,房漏又遭連陰雨,前年又得了半身不遂,比植物人強點兒?!彼呎f邊收拾起沙發(fā)上的雜物,讓我坐下?!肮?,你坐一會兒,我買倆燒餅去,鍋里有小米粥,今兒個跟這兒吃。”我還沒反應過來他已推門出去了。
  我靜靜地坐在沙發(fā)上環(huán)顧四周。床頭有個書架,參差不齊地擺滿了各種書刊雜志。墻是用報紙糊的,日久發(fā)黃,上面掛著幾個鏡框,有老兩口年輕時的合影,也有張伯和眾鄉(xiāng)老一起的留念。我對面墻上最醒目的地方掛了幅經字畫。我當時不識阿拉伯文,只覺得高深莫測,不知出自哪位大家之手。
  眼前的環(huán)境讓我心情逐漸沉重起來,張伯作為一個寺里的鄉(xiāng)老能有多大點兒收入,又常年伺候著一個重病人,生活得如此窘迫。思索間張伯拿了幾個熱氣騰騰的燒餅進了屋,此時我自知自己的到來純屬給他添亂,但盛情難卻。我們一起吃著熱燒餅,配著早已炒好放涼的土豆絲,喝著小米粥。聊天中我還得知他有三個兒子,工作一般,收入不高,又都有了下一代,自顧不暇。每個月接濟點兒錢給張伯。張伯身體硬朗,倒也無需他們照顧,且還能照顧老伴。我們還聊了許多教門上的事兒。那頓飯讓我至今難忘。
  當天晚上,我輾轉難眠。我頭一次去那樣的大雜院,又頭一次見識了張伯的生活。外人看到的永遠是張伯豁達開朗、樂于助人,既和藹又幽默的一面。我想是信仰給了他這種無比堅忍、無私無欲、樂觀向上的性格,并且感染著別人。而我呢?只是得了個慢性病,在生活上遇著點挫折,就如同世界末日來臨了。我絕不能消沉,我并不孤單,我有父母的疼愛、家人的關懷,還有健全的頭腦,還有青春年華,還有人生的漫漫長路等著我去走完。一時間我有了不少人生感悟,許多激勵人生的警句格言也從心底冒了出來。我發(fā)誓從此要勵志圖強,改變人生。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出國留學成為一股熱潮,北京云集了成百上千的有志回族青年。他們懷揣夢想,遠離家鄉(xiāng),分散在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等有阿語專業(yè)的大學,或參加培訓班或插班到本科班旁聽,還有些自發(fā)地組織起學習班,湊錢請大學老師授課。在他們的影響下,我開始自學阿拉伯語。我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每天經營著阿語教材、穆斯林音像制品,沒顧客時就可以自學,不懂時就先用筆記下,等有買書的懂阿語的學生來就向他們請教。經書流通處的馬經理也很支持我,同意我把教課的錄像帶拿回家看。那時張伯每次來,見我在學阿語,總愛用開玩笑的方式鼓勵我,我記憶最深的話就是“大翻譯官,又學上了”。
  在此工作了一年半后,我感覺對阿語漸漸入門,便辭掉了工作,專門去學阿語。這期間見張伯就少了,偶爾來牛街禮主麻也會碰到他。1993年是我人生的轉折點,工夫不負有心人,我獲得了去阿聯酋留學的機會,那心情就如同阿里巴巴念著芝麻開門即將打開寶庫一樣。出國前我專門去了張伯家,把這一特大喜訊告訴他。他送了我一本《阿漢字典》作紀念,并告訴我他也有好事兒,一位回族美籍華人資助他去朝覲。我想張伯對朝覲的歡喜程度不亞于我留學的興奮,我們都為對方高興。
  我是在阿聯酋聽說他朝了覲。他老伴也是在他朝覲期間無常的,對張伯來說可算問心無愧了,從另一角度講也是一種解脫。1997年我結婚后和妻子一起去看過他,他依然精神矍鑠,和藹可親。記得除了喜糖我還給他買了兩個羊腿,他說他不愛吃肉,讓我拿回去,我讓他給兒孫們吃,他才勉強留下。那一次我才知道他基本吃素,每天都喝小米粥。但他的身體一般人比不了,特別是像我這種常年帶病的年輕人,還真不如他。那年他快八十歲了,我剛三十出頭。我倆之間曾發(fā)生過一件讓我至今難忘、羞愧、尷尬無奈的事。當時一位朋友寄存一箱書在張伯家,大概有五十斤重,我去他家取。聊過天后我要走時卻犯了難,我真的扛不起來,就算扛起來也不一定能走路。張伯看出我的心思,就說他來扛,一下子把一箱子書扛在肩上。我尾隨著他走出院門,心中充滿了羞愧。院門口有幾個老人在乘涼,他們跟張伯打著招呼,張伯徑直朝那個狹窄的通往正街的小胡同走去。我繼續(xù)跟隨著他高大的背影,突然隱約聽見有人嘀咕:一個大小伙子讓一個老人扛著……當時若有個地縫兒我真想鉆進去。
  我是2000年回國的。說來慚愧,我沒能像張伯說的那樣成為個大翻譯官,而成為了一個小小的翻譯,但在我職業(yè)生涯中確實前進了一大步,后來又下海經商。經過幾年的奮斗,我在牛街地區(qū)的教子胡同按揭買了房,張伯也因拆遷補償住進牛街西里兩室一廳的新居。離得這么近,本應該多走動的,但我們見面并不是很多。偶爾在街上或禮主麻時遇到他,他依然講著他的故事,依然還能騎自行車,只是28型男車改成24型女車了。他的腿腳老邁了許多,但精神卻依舊。每次與他聊天,我發(fā)現我再不像以前那樣專注地聽他講述了。是我知識豐富了,還是因為還房貸滿腦子盡想著掙錢,或是別的事兒占據了思路,總覺有幾個電話要回,幾個約會要赴,幾個客戶在等著我。于是打斷張伯的話,借故匆匆離去。
  一天我去醫(yī)院拿藥,一名小護士叫我叔叔,才感到不覺間我已到了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應該是人生最清醒的階段。我清醒嗎?不知道。這個時代是浮躁的,人也是浮躁的,我無奈地隨波逐流。這幾年生活得確實匆匆忙忙,總被一只無形的手牽著走,無法停下來。我想這只手大概是物欲吧。
  這一夜我又失眠了,想了很多事,這幾年我的同學和相交若干年的朋友中,有換肝換腎的,也有英年早逝的。他們在事業(yè)上還都小有作為,經濟上也很富裕,每日山珍海味,忙于應酬,生活沒規(guī)律,人生也無章法。我跟他們不也有相似之處嗎?腰比過去又彎了許多。再想想張伯大概快九十歲了,一口好牙,一副好身板兒,一生沒有大的作為,平平淡淡,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活著;一輩子喝小米粥,騎自行車,生活看似簡單,卻一直遵循著養(yǎng)生之道。騎車印證了那句話:生命在于運動。而小米,中醫(yī)認為它是最好的食物,中國人的祖先用它來祭祀谷神,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靠小米加步槍建立了新中國。社稷的稷就是小米的意思,社稷最后引申為國家的意思,可見其重要性。信仰上他非常虔誠,恪守五功。張伯也許才是真正的智者。穆圣說:穆民是穆民的一面鏡子。張伯這二十年有意無意地影響著我。我舉意明天一定放下手中的工作去看看他老人家,耐心地去傾聽他講述教門里的事兒、回族精英們的故事。不管我以前聽過多少遍,不管我是否已知道,一定要專注地聽,一定!
  第二天,我備了份禮物去看望張伯,我們教內教外、談古論今聊了很久很久。他除了又講了些我以前聽過的他坎坷的經歷外,還真有些新鮮事兒和以前從未涉及的話題。他流露出我是他心中最惦念的幾個回族年輕人之一的意思,我笑著說我已不年輕了。他說在他眼里我永遠都是孩子,并笑著說等他歸真時一定讓我給他站者那則。我聽后幾乎落淚,頓感我在他心中的分量不輕。
  離開他家后我釋然了,多好的老人?。∈前。∥覀儍?yōu)秀而苦難的回民族造就了多少像張伯這樣堅忍不拔的普通穆民?無論處境順逆,總能保持著一顆平常心、喜悅心……

分享: 更多
點擊排行
人氣排行
圖片甄選
京ICP備11021200號 本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可轉載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權歸北京中清色倆目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