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 時間:2008-07-08 點擊:點擊:
小時候,看著大人們津津有味地品啜醬油般的工夫茶,不禁感到好奇,我曾備足喝中藥湯的勇氣,皺著眉喝下去。初喝似嫌其苦,那苦過之后便充滿著回味無窮的甘香,習(xí)慣后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
閩南人把工夫茶看得比大米還重要,把它與人生所有的活動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尋根謁祖、婚喪喜慶、敬老尊賢、交朋結(jié)友、和解矛盾等等無處不是以茶當(dāng)先,幾乎家家戶戶都置備有工夫茶具。一泡工夫茶,幾多人情味,每當(dāng)你進了門,主人便會立刻泡沏起工夫茶,一杯濃香爽喉的茶湯,一番親熱順耳的話語,為你驅(qū)走疲倦,帶來溫馨。
閩南的工夫茶,據(jù)說是緣起漁家人總結(jié)了日常吃魚腥,容易引起胃腸不適,需用濃茶解之等經(jīng)驗而誕生的。到后來,人們把它當(dāng)作一種樂趣,一種嗜好,以及一種民風(fēng)。即使貧困年代,肚子缺少油脂“生了銹”,也還是熱衷此道。一些外地朋友問我為何工夫茶亦稱“功夫茶”,莫非與武有關(guān)?其實非也,我們習(xí)稱有學(xué)問有技藝為“有功夫”,因為品工夫茶須一整套精巧的茶具、獨特的技藝、奇趣的禮節(jié)、幽雅的氛圍。我想,日本茶道不外也是如此這般吧。
茶諺云:“文章風(fēng)水茶,識貨沒幾個。”這說的是品工夫茶的學(xué)問。我從小接觸過許多老茶人,他們很講究工夫茶的三要素,這就是“一茶二水三火”。水以山泉最佳,燃料以橄欖核或無雜煙味木炭為上乘,茶葉是閩南特產(chǎn)的半發(fā)酵烏龍茶。裝壺前要先用沸水燙壺,喻之“貴妃淋浴”。然后,裝入六七成茶葉,須搭配三分之一茶末放中層才顯得茶葉香濃,此道工序謂之烏龍入宮。沖泡時水壺要提得高高,“高山流水”才能使茶味釋放快。繼之是“春風(fēng)拂面(刮泡沫)”、“關(guān)公巡城(倒茶)”、“韓信點兵(點茶)”、“賞色聞香(看茶)”、“品啜甘露(喝茶)”。著名的文學(xué)大師林語堂先生在世時,對工夫茶有“三泡說”,他說:“茶最好是第二泡,第一泡如十二、三歲的幼女,第二泡如年齡恰當(dāng)?shù)氖鶜q妙女,第三泡則如少婦。”這的確是將工夫茶擬人化的精妙比喻。
工夫茶是一種極為講究的泡茶技法,之所以叫工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法極為講究,并且起碼需要孟臣罐、若琛杯、玉書鍋、紅泥烘爐“四件寶”。要泡沏出一杯可口的香茗,需要做到茶、水、火、器四者相配,缺一不可。這是因為飲茶器具,不僅是飲茶時不可缺少的一種盛器,具有實用性,而且飲茶器具還有助于提高茶葉的色、香、味。同時,一件高雅精美的茶具,本身還具有藝術(shù)欣賞價值,收藏玩賞價值。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斟工夫茶要低、快、勻、盡、勻,指的是一二三、三二一斟茶,為之“關(guān)公巡城”。盡,指的是不留余湯在壺中,要點滴分配到各杯,喻之“韓信點兵”,茶湯不宜斟過滿,茶諺“茶七酒八”,過滿會被視為欺客。品工夫茶更有學(xué)問可言,品者三口也,若一口飲下,會被認為不雅。喝工夫茶要現(xiàn)沏現(xiàn)喝,閩南人有句常言:“冷茶薄酒傷胃。”茶主人招呼客人飲茶總習(xí)慣說:“來,熱得好!”即使三伏酷暑也不例外,不明就里的人也許會感到好笑。
喝著、想著、看著,那一甌甌茶湯真是泡浸著人生的滋味,傳諭著知識的營養(yǎng)。因而,即使是目不識丁的人,也能開口說古道今,儼然腹有文墨。這也許就是所謂的文化,這或許可以稱之為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