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清真之家 時間:2015-05-04 點擊:點擊:
作者:杜然
我是一個做飯業(yè)余愛好者,尤其喜愛烘焙以及各種點心。和普通烹飪炒菜有一點不太一樣,制作點心用到的配料有相當(dāng)一部分是由其它幾種原料經(jīng)各種加工得來,如:起酥、吉利丁、香草精、味啉(味霖)等等。通常,大家對這些配料的構(gòu)成很模糊,不清楚他們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我覺得這主要緣于大家不了解這些配料的“前世今生”。
我先聲明兩點:
1、我不是教法學(xué)家,不對食物的合法與非法做出判斷。僅僅介紹原料的構(gòu)成和一些制作過程。是否合法由讀者拿主意。
2、教法中的飲食問題,我遵守嚴(yán)己寬人的原則。寫文的目的不是要求必須做的怎么樣,主要目的是給大家說一下我了解的知識。在選擇時,希望對各位讀者有幫助。
【起酥】
做面點的白案師傅一般把起酥叫做酥皮,把制作酥皮叫做開酥。酥皮之所以酥酥的,是因為在面粉中裹入了油。油和面經(jīng)反復(fù)折疊與搟開,受熱后,面中的水分受熱汽化膨脹,將酥皮撐開,形成千層酥皮。在中國,點心大體可分為中點和西點,中點和西點中都有酥皮,他們的原料和構(gòu)成有一些區(qū)別。
中點酥皮用的油主要是兩種:豬油和植物油。隨著制作工藝和操作手法的改進,豬油的使用比例在減小,越來越多的人用植物油做酥皮?,F(xiàn)在的點心店,很少有用豬油做的起酥了。
我也問過身邊一些在點心店上班的人,在他們的印象里,他們的店都沒有用豬油做過酥皮。這主要是由于豬油的制作成本高、制作時間相對長造成的。但是,在粵式點心和滇式點心中,用豬油做酥皮的情況仍很普遍。一些白案師傅認為豬油有植物油代替不了的香味,并且豬油做出來的酥皮更酥更蓬松。有一次,我在超市看到一包廣東產(chǎn)的蘇打餅干的配方上都有豬油。
西點酥皮的用油主要是動物黃油和植物黃油,植物黃油又叫人造黃油。大陸、香港、臺灣對于黃油的中文名字的翻譯不僅不太一致,而且各自也沒有太統(tǒng)一的叫法。比如,香港著名的珍妮“牛油”曲奇,其實就是黃油曲奇,但是翻譯成了牛油。這么翻譯可能是因為動物黃油是從牛奶中提煉的,突出“?!弊挚梢愿鼌^(qū)別于植物黃油吧。
再比如,超市中的黃油通常都會貼上一個不干膠的標(biāo)簽,在不干膠上寫上名稱和配料以及口味,我就見過有不少動物黃油被命名成了牛油甚至奶油!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從英語原文下手,只需認準(zhǔn)英語原文,便可輕松認清他們。動物黃油(butter)、植物黃油(margarine)、牛油/牛脂肪(beeffat)。
動物黃油的英語單詞是butter,通常被翻譯成黃油、白脫油等。它是從牛奶中提煉出的油脂,具有一種天然的奶香味兒。在28℃以上,黃油會變得非常軟。用這種狀態(tài)的黃油做酥皮,油很容易從面里“滋”出來。如果溫度太低,黃油會變得非常硬,甚至在4℃時,黃油已經(jīng)不可能拿斧子劈開。過硬的黃油會戳破面皮,并且不易延展。用黃油做酥皮時,通常要反復(fù)多次的將酥皮放入冰箱控制操作溫度。
植物黃油的英語單詞是margarine,通常被翻譯成麥淇淋、瑪琪琳等。植物油經(jīng)氫化反應(yīng),并加入香精模擬黃油的口味以及其他一些添加劑后,制作出麥淇淋。相比較動物黃油,麥淇淋的價格更便宜(只有動物黃油的一半甚至更低),且因加入添加劑后,可以實現(xiàn)控制麥淇淋的熔點和融點,更便于操作。如今,麥淇淋已經(jīng)得到廣泛的應(yīng)用,在有些地方已經(jīng)取代了動物黃油。但是,植物油經(jīng)氫化后,會出現(xiàn)大量的反式脂肪,對健康危害很大。
牛油的英語單詞是beef fat,是牛的脂肪,做不了點心。
【香草口味】
香草豆莢是蘭科多年生熱帶藤本香料作物,原產(chǎn)墨西哥和中美洲熱帶雨林,現(xiàn)多產(chǎn)于馬達加斯加,大家買到的香草豆莢多是馬達加斯加生產(chǎn)的。在西點中,香草運用的很普遍。使用香草主要有四種方法:香草豆、香草精、香草糖、香草粉。
香草豆:將香草豆莢用刀子劃開,取出里面的香草籽,將香草籽加入配料。如果做面包,可以把香草豆莢用水煮開,冷卻后用這種水和面,面包也會帶有香草味。采用純天然香草豆制作成本很高,而且操作比較麻煩,在北京,據(jù)說只有一些非常高端的西點店還在堅持用香草豆。
香草精:香草精也源于天然香草,是用有機溶劑從香草豆中提取的,香草精普遍含有酒精。每次做點心,滴上幾滴就行,使用方便,價格也比用香草豆莢要便宜。
香草糖:把糖放在一個密封的罐子里,把香草插入到糖罐中,然后密封。大概一個月至一個半月后,香草糖就做成了。香草糖制作周期太長,不適于商業(yè)生產(chǎn),一般僅僅出現(xiàn)在家庭私人烘焙中。
香草粉:絕大多數(shù)為人工合成的香草香料,不是純天然的。
【明膠和酒精】
在西點中,明膠和酒類原料使用的比較多。一般情況下,如果用了明膠,為了除去明膠的腥味,通常會加入酒類調(diào)料。還有一些風(fēng)味也是要用到酒的,比如提拉米蘇,就要加入咖啡酒,再比如著名的“卡斯特拉”長崎蛋糕,就要用到味霖(一種日本料酒)。
明膠的英語原文是Gelatin,所以,也被叫做吉利丁片、魚膠片,魚膠粉等。是用動物的骨頭和皮熬制出的。是常用的增稠劑和穩(wěn)定劑。能做點心的清真明膠很難買,價格也比非清真的要貴出一倍多。一般慕斯餡兒和“奶凍”類的食品都含有明膠。有的朋友喜歡去西點店坐坐,點杯喝的什么的。西點店里的“某某什么露”、“某某什么慕斯”、“某某什么鮮奶酪”等,甚至包括一小部分糕點上涂抹的奶油霜,這些都是西點師傅即時制作的,很可能就用到了吉利丁片。
我聽到過一種說法,“瓊脂可以代替吉利丁”,并且還真有拿這話自己騙自己的,還真信了那些東西是瓊脂做的。瓊脂是純植物的,是從海中一種叫洋菜(海石花)中提取。在常溫下瓊脂就會凝固,而且口感也比吉利丁要硬,而吉利丁是在低溫情況下凝固。如果用瓊脂做,根本出不來那種效果,只能是各種結(jié)塊,放幾分鐘后,嘬都嘬不上來。
由此可見,西點也很“危險”,并且“危險”的相對比較隱蔽,不少人不明真相。寫這個文只是給大家做一些基本介紹,普及一下知識,至于每個人做到多少做成什么樣,是每個人對自我的要求,秉著“寬人嚴(yán)己”的原則,互相之間不要指責(zé),多互相幫助,多嚴(yán)格要求自己。另外就是,各位盡量多動手,想吃就自己做,這樣又安全又放心,我早已經(jīng)是只吃清真的了,基本就吃自己做的。
對于教法問題,我覺得各位可以細致,細致是好事,但是不要染,就是西北話染慫的那個染。一天到晚黏黏糊糊也整不明白什么的,每次還都吵得臉紅脖子粗,都覺著自己對。多有一些心靈上的追求,比爭是或爭非都要有意義,爭是爭非都是爭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