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沈陽回回 時間:2015-06-03 點擊:點擊:
【經堂席】
經堂席是回族人去清真寺禮拜真主后,辦的一種宴席,宴請家人親戚和朋友來分享這個舉意。舉意又稱意念或立意,是一切善功的基礎。舉意可以是一個愿望,一個祝福,也可以是一個想法。有了舉意就是在心中立下了禮拜真主的意向和心愿?;孛褶k經堂席并非一定要有紅白喜事或什么人生家庭的大事,但凡有了一個舉意都可以來寺里辦經堂席。
經堂席以肉食為主,各地區(qū)的回回做法不同,如八大碗或九大碗等。東北回回以九大碗為主,西北回回有手抓肉、蓋碗茶等。
【油香】
教你如何吃油香,炸好的油香,拿在手中,“也要面子向上,順著刀口掰著吃,忌諱一口一口咬著吃”今這也是各地回族吃油香共有的特點,意在與人分享。
制作油香十分講究,掌鍋人“炸前要洗大、小凈,以保持清真;一般都要年長的,有經驗的人掌鍋,鍋旁要點香,道過‘太思米’才下鍋。炸時,忌諱未洗過大凈的人接近鍋頭,為防止未洗大凈的人闖入屋,要在鍋旁放一碗清水,意在清凈”且“油香炸好后,要把面子放在上面”。
油香有普通油香、糖油香、肉油香三種,有的地方把油香叫"香氣"香香鍋"。油香"被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看作是象征真誠信仰的美食。
"油香"現(xiàn)已成為團結、友誼、幸福的象征,成了回族穆斯林傳統(tǒng)的圣潔食品。
各地回族制作油香的方法和用料大同小異,以面粉、鹽、堿、植物油為主要原料,具備這幾種原料就可以做出味道鮮美的油香了。也可根據(jù)不同的口味或需要而選擇輔料的種類,輔料主要有紅糖、雞蛋、蜂蜜、香豆粉、薄荷葉粉、肉餡等。制作油香時首先要和面、醒面?;刈迦撕陀拖忝嬷v究“三光”——面光、手光、盆光。也就是說,面和好后,面團要筋道光亮;手上不能沾很多面粉;面盆里外也要干干凈凈。和好的面揪或切成小面團,每個小面團搟成直徑約10厘米,厚約1厘米的餅坯,在搟的過程中一般不需要翻過來搟,變換面杖的滾動位置搟一面即可。
將油上鍋燒熱,放入搟好的餅坯,待鍋中油香略有變黃后,翻一個個兒,當兩面鼓起焦黃后,即可撈出。炸制過程中的火候不宜過大,油溫太高,油香表皮容易炸焦,所以有“慢火炸油香,兩面都發(fā)亮”、“爆油炸油香,里生皮焦不發(fā)亮”的說法。
在許多場景中,都有“油香”與“阿訇”二詞并現(xiàn)。而且有的地區(qū)回族中傳有“不請阿訇不動油鍋”之語。這是由于在回族的命名、割禮、婚姻、喪葬、節(jié)日等習俗中,阿訇往往以主持者的身份參與各種儀式。所以,如果哪家準備炸油香,必先將阿訇邀請回家念經,然后再動油鍋。
在開齋節(jié)、古爾邦節(jié)、圣紀節(jié)、法圖麥節(jié)等節(jié)日中,油香更是不可不有的食品。此外,在待客禮儀中,油香往往是招待貴客的食品。習俗分析大體上,這一習俗有兩個主要功能。首先是顯示信仰的虔誠。油香習俗的宗教性表現(xiàn)可以證明此點。甚至“教中人不得呼(油香)為油餅,后則為大不敬”。而掰著吃是作為遜乃(圣行),被嚴格遵守的。其次是社交與聯(lián)誼的功能。這主要從眾人共食的特點中表現(xiàn)出來。由于油香是共食的,人們在相互饋贈、分送的往還中,加強了親戚之間、鄰里之間、朋友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更重要的是促進了民族的親和力和凝聚力,協(xié)調民族內部的關系。同時這一功能,還有利于協(xié)調回族與兄弟民族的關系。在南方回族中,“也有贈送部分(油香)給和睦相處的漢族鄰居”,就是典型的說明。這兩個功能中,后者重在協(xié)調社會關系,加強社區(qū)內在聯(lián)系,前者重在價值歸宿,但是兩者在油香習俗中合力而為,共同作用,使回族與伊斯蘭教在這一習俗中同樣得以維系與發(fā)展。